读书人

打造完美教室作文

发布时间: 2017-04-21 11:03:33 作者: rapoo

打造完美教室

——在焦作市新教育“打造完美教室项目组”会议上的发言

(2011年4月7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新教育同仁:

大家上午好。我是修武县第二实验中学的一位语文老师,兼七年级五班的班主任。非常感谢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进行交流。班级新文化项目组,是我校在去年暑假后才刚刚成立的,首先在我们七年级中展开。今天,我就我们在缔造完美教室、班级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向大家做一个汇报。

张丙辰校长有一句话说得好:初级的管理靠监督,中级的管理靠制度,高级的管理靠文化。我们信奉文化的力量,也无限相信文化的力量。学校需要文化,班级也需要文化,我们认为,班级文化就是班级共同的精神、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总和。但是,如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班级。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理念,因为有太多的不同,才会是各有千秋,各具特色的。

我们主要是从以下这些方面进行:

一、班名、班徽、班诗;

二、生日送诗;

三、成长档案;

四、编写丛书;

五、特色班级文化活动;

六、班级博客圈。

一、班名、班徽、班诗;

开学初,七年级十个班都取了班名、设计了班徽、创作了班诗。

如:七一班——绿园 (绿色成长,绿色自我)

七五班——竹节轩 (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

七十班——若水 (我是一朵绚烂无比的浪花)

起个班名,挺容易的,如果班名只是一个符号、一种标志,一个文化意象,那确实也没多大的意义。关键的问题是怎样体现或实现这一理念,怎样真正从文化的角度去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的生命生活得以滋润、濡染和发展,这才是最为重要的。下面,我以竹节轩为例,谈谈我们的做法。

班名,不是班主任老师意志的体现。每个班名都是经过全体师生共同讨论商量后才定下来的。最初叫“石竹班”,给人一种苦难的感觉,最后才决定叫“竹节轩”。起始年级,用为班级命名的方式,很容易就能形成一种良好的班风。

在竹节轩,每位学生都为自己起了一个和竹子有关的名字,并有释义。如:“竹心”——李心:竹心,空空如也,代表的是虚心,而我最大的缺点就是骄傲,我想用这个名字来激励我要时刻谦虚谨慎。“竹海听涛”——武思炎:老师就像是大海,谆谆教导犹如波涛。我是一棵竹,在一片翠绿的大海中仔细聆听。

“竹秉”——杨玉洁:竹子具有宁折不弯、坚忍不拔的秉气,这也是我应该秉持的。

图片)学生把自己的竹名制成竹节状的剪纸,粘贴在教室的墙壁和窗户上。一方面美化了教室环境,更主要的是,不断地自我暗示、自我唤醒自我激励和鞭策。老师们也经常地叫学生的竹名,时刻提醒他们,要成长为自己所希望的人。

图片)学生设计班徽,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全班共有几十种版本,最后入围的两种非常好的设计,让人左右为难。一种是手掌型的,一节一节的,五根手指,喻示着七五班。忍痛割爱,我们选择了刘浩楠同学设计的,它寓意深刻:下面是两段蓬勃生长的竹节,和班名“竹节轩”相呼应。中间竹叶状的图形,像镰刀,又像号角,像冲浪的风帆,又像震动的翅膀。上图如一团跳动的火焰,又如一颗积极进取的心灵。

图片)班诗是一个班的班魂。班级新文化其实就是在“招魂”。班级有了魂,班级就一定会是生龙活虎、生机勃勃的。去年10月份,我们举行了一次大型的班诗朗诵比赛。每周,有的班级几乎是每天都会朗诵班诗,目的就是为了不仅让班诗成为班级的呼号(上课前、出发前、集会时),还要让班诗文化烙印在学生的脑海中,融化在学生的血液里,真正让班诗成为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励斗志的文化力量。我班的班诗是原创的《我是一棵竹》:

我是一棵竹

我是一棵竹

破土而出

听,拔节的声音——

不是啼哭

那是我生长的速度

苍苍劲节

记录我凌云的每个脚步

我是一棵竹

直叶直竿

看,狂风吹不倒

冰雪压不服

那是我告别了搀扶

拒绝了依附

我是一棵竹

空空竹心里

蕴藏着无穷的财富

纯洁和朴素一路

坚强和刚毅入住

铮铮傲骨 从不媚俗

我是一棵竹

我们——

我们就是竹的海洋

只要怀抱希望

就拥有了超越平凡的力量

只要张开翅膀

就一定会高高飞翔

只要背起行囊

成功的路就不再漫长

不再漫长

我是一棵竹

我要成长 我在成长

我要成长 我在成长

班诗在许多老师和家长中也被传诵着,一位家长(快意人间)在一篇《品味竹节轩班诗》的博文中赞叹道:“班诗是学生的精、气、神。要让班诗真正深入人心,成为学生冲锋的号角,以竹为荣,以竹为傲,以竹为做人的根本。”

二、生日送诗

图片)新教育有生日送诗活动。我班是在去年11月底开始生日送诗活动的,活动的名称叫做“献给***的生日赞歌”,凡有学生生日,师生必须准备一份特殊的礼物,我的礼物必须是原创的诗歌、散文或其它,同学们的礼物可以是原创的,可以是一个故事,也可以是几句经典的语录。提前将学生的生日在教室的展示白板上“寿星”一栏(有专人负责)中公示出来,让大家有充裕的时间准备礼物。待到生日那天,天天成长课上,师生轮流朗诵送出礼物。从活动开始到现在,竹节轩有23位同学生日,每位师生均送出了23份礼物。活动正在进行,全班60位同学,每位均可得到60份别样的礼物。

张燕文同学,入校之初,学习上有障碍,左右结构的字总分开写。平时双眉紧锁,一语不发。成长课轮到她上台交流,她木讷地站在讲台上,我几乎是“逼”着她,三句话,我念一句,她低声重复一遍。12月6日她生日,我为她写了一首《和你们一样》(http://q.xxt.cn/banji1438929530240)当我朗诵后把礼物送给她时,她满眼含泪地说:“谢谢老师。”然后又面向学生:“谢谢大家,谢谢。”接着深鞠一躬,全班响起来经久不息的掌声。从此,从她的脸上也能看到笑容。正如诗中所言:“我也是一粒种子,不怕风吹日晒,即使干扁瘦弱,也充满期待,只要还有明天,时间会催我盛开。”寒假后第一次月考,她竟然进步了三名。这对任何人来说,绝对是个奇迹。现在,虽然学习上还有一定困难,但她一直在努力向前追赶。一首小诗,就是一粒种子,我完全有理由去梦想,梦想她也会开出一朵花来。

一首小诗,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让人无比兴奋激动。时间关系,我不一一列举了。

本着自由的原则,学生可以原创,也可以摘引。第一次收上来的学生礼物中,原创的还不足20人,四、五次之后,增至30人,现在全班几乎都开始坚持独立“著作”了,有的礼物已颇有诗味,这一活动,在全校已经很有影响。当然,这不仅是一种写作训练,提高写作能力只是副产品,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相互欣赏赏识赞美中,学会了关心他人,学会了宽容、包容,渐渐形成豁达宽广的胸襟和情怀。

引录几首学生的礼物:(http://q.xxt.cn/banji1438929530240)

写给王恒的诗

李心

欢乐是人生的驿站,

痛苦是生命的航程。

当你心绪沉重的时候,

最好的礼物,

是送你一片宁静的天空,

你会迷茫,也会清醒;

当夜幕低落的时候,

你会感受到,

有一双温暖的眼睛;

当你拭去面颊上的泪水,

你烂然一笑,

我会送你一句话:

走吧,你看,

槐花正香,月色正明。

赠许红宾

薛振飞

你是一个聪明的男孩子

但聪明掩盖不住你的淘气

专心学习是我们现在的必要任务

请收敛你的淘气,施展你的才华

在竹节轩中,你不比任何一个人差

相信自己,

定会摘下属于你的成功桂冠。

随着活动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问题引起我新的思考,例如:是该强化还是淡化诗歌本身的创作和特点?给初中生写诗,要符合他们的年龄心理特点,赞美、鼓励、劝说、建议等,针对个别,哪一种占比重应大一些?企图通过一首诗改变很多不太可能,采取何种方式方法增加附加值和延长保值期?既然把活动当作了写作的第二课堂,就该有规划有指导,放开手脚让学生盲人摸象,低效甚至无效,如何规划这一课堂?很期待能得到您的指导。

三、成长档案

图片)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成长档案本,主要记录自己周末的感想感悟、成长体验。大家可能对我校的天天成长课并不陌生,每个学生都有一本学校免费印发的“成长明白卡”,成长档案是对“成长明白卡”的一种补充和延续,周一至周五在校用“明白卡”,算是日记,周末用成长档案,算是周记。对成长档案本,我们有规划,但为了不增加学生负担,我们不统一要求,也不强制执行,不限字数,不限篇幅,不限数量,有成长就写,有感悟就记录,只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的习惯和品质。我们设置有一些固定的栏目,如:“竹音”、“节节开花”、“阳光雨露”等,学生还配以插图、插花。现在,我们又进行了一些开发,和美术课、语文课、班级文化活动结合起来使用,真正叫做美丽的成长。

四、编写丛书

我们想,如果学生毕业时,我们能送给学生一本由师生共同编写的书,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妙而惬意的事情啊。教育不能等待,想到就做。我们竹节轩编写的是《竹子的世界》,设想着,三年下来,把和竹子有关的各种各样的资料都加以搜集整理、分类编辑、编纂成册,岂不是一举多得的美事吗?于是,三年规划,每学期三五个主题。上学期,我们的主题是“竹林七贤”、竹子的种类及生长特点和有关竹子的古诗词;本学期的主题是竹子的用途、有关竹子的工艺品、有关竹子的现代散文。上学期,我们主要采取的形式是学生自己查找资料,整理后发到班级邮箱,然后加以综合。因这种形式比较费时费力,这一学期,我们改用每月交流总结的方法,效果不错。在编书的过程中,我们又有了新的启发,像和竹子有关的诗词、散文、小说,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课堂开发的重要资源,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筹划准备这一方面的课程开发。我会刻章,如果能把学生的竹名刻成印章送给他们,在他们所读书的书的扉页上,红红的、小小的,方寸之间,我想,肯定又是一个大世界。现在还没开始做,但是一定会的。

五、特色班级文化活动

1、练字。

图片)上学期,我从基本笔画开始教起,每节语文课上课前3分钟,是我们固定的练字时间。这学期已经开始练部首了(“写好我的名字”活动)。我们打算邀请县书法协会的书法家给学生进行专业的书法指导。

2、读书。

我校每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是阅读课,雷打不动。

教室后黑板靠内的一角,挂着一个硕大的书架,绿蓝相间,像空中的楼阁,又想攀登的阶梯。一本本名著经典,将引领同学们穿越时空,穿越国度,向卓越、完美一路进发。这不算什么特色,每个教室都有。

但是,谈到引导学生读书,我们确实是动了许多脑筋的。我们的生源大多都来自农村,没有较好的读书的环境和氛围,首要的问题是,得先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学生先热爱读书,为此,除了学校为班级添置图书,学生捐赠图书外,我精心挑选了一些我读过的书(大概有百余本吧,大多都有详细的批注)放在教室,这样引领,比苦口婆心劝说效果要好的多。现在有许多家长都把自己的藏书借给学生阅读,竹节轩真的掀起了读书的热潮。读书,咱不玩虚的。

3、班级节日。(照片)班级文化建设,离不开活动。但是,我们绝不为活动而活动,每一项活动,我们都尽量挖掘、体现它的教育意义和文化价值。寒假期间,七年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一是“尝尝我的手艺”,就是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做一道菜。作为一项活动,开学后把表格收上来,总结一下,或许就结束。但我们在开学后,经过精心安排准备,专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每个学生把自己做的菜带到学校展示,互相品尝。这样活动的意义就更超值了。

我们会经常举办一些有特色的班级节日,如:读书交流会、发现节、发明节等,在此,就不一一说明了。

晨练。寒假后,我发动全班进行晨练,按居住地分成若干小组,小组选出组长,立下“规矩”,认真执行。我被分配到“老城街组”,封博文同学是我的组长,我们组的集合地点是我家楼下。每天早上,跑一跑,蹦一蹦,扩扩胸,压压腿,伸伸腰,做几次俯卧撑,来几组蛙跳,轮流跳山羊,玩两个小游戏,说说,笑笑。刚开始晨练,任课老师都说我班学生上课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而现在不同了,我们已然适应了晨练,并已经开始享受晨练所带来的悄悄的改变。

六、班级博客圈

我们学校的每个班都建立了班级博客圈,而且发展得都比较好。以上介绍的一些内容,在我们的班级博客圈里都能找到。我的校讯通博客昵称是“结尾后的故事”,还请大家常来做客,不吝赐教。

有人会问,做这些活动,累不累?我的回答是:真累,但是值得;有人会问,做这些活动,有时间吗?这不是增加学生的负担吗?这样会有考试成绩吗?我只想说:朝向生命的教育才是真教育。在去年寒假的县统考中,七年级全县前十名,我校八人,其中前六名均为我校学生。当然,这只是额外的奖赏。

在班级新文化建设上,我们才刚刚开始起步,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惑、感到迷茫,但是,请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我们坚信: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要坚持,就有奇迹。最后,祝愿,新教育之花越开越艳,每一间教室都能在不断的完善中走向完美。

谢谢!

(注:蓝字部分为课件部分内容)

读书人网 >六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