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我拿什么给你我的新一年级作文

发布时间: 2017-04-22 10:36:54 作者: rapoo

我刚刚送走了我的第一个一年级。这个原先自己都认为无法执教、毫无自信的一年级呀,我走了过来。但我是怎样走过来的呢?寻寻觅觅、坎坎坷坷、磕磕绊绊、摇摇晃晃,最后戚戚惨惨戚戚。有些成功也只是淡淡的一抹,有些收获也只是零碎的记忆。多少遗憾、多少失落伴着我深深的自责。痛定思痛。我在想,当我的新一年级到来时,我拿什么给她?我拿什么给我的新一年级!

第一个关键词:阳光

阳光的心境和阳光般的包容。

我对小学一年级老师一直都怀有一种敬畏,我觉得这个岗位绝非一般教师所能任职,更绝非一般教师所能胜任了。我相信,一年级会是一场艰苦的战斗。耳闻目睹了一年级老师的忙忙碌碌、紧紧张张、琐琐碎碎后,我更加敬畏,更加望而却步。当我自己卷进了这场战斗,也做了一年级老师,也尝到了一年级老师的酸甜苦辣了!我有更深的感触:一年级的老师真的不易!

六七岁的年龄,还不识号,你的“指示”他听不明白,甚至会你指东他却打西。他们太小,每天家长送他上学时,总要哄他说:“这个幼儿园可大了”。他的鼻涕会拉得老长,常常盘旋在嘴角,又突然会在你不经意间发射出去。还是因为他太小了,他会疯、会闹,他们的噪子咋那么好,生生把咱的嗓子折腾的欲生不能、欲死不得。

整日与这些基本上啥也不懂的“小小毛孩子”耳鬓厮磨,你休想有一刻的安闲,课上不能,课下也不能。从早到晚,吃喝拉撒,事无巨细,日复一日,月复一月。

更为重要的是一年级的孩子具有一个最大的缺点,那就是他们读、写、说等等都还有待于大力度地、全方位地锻炼、提升。这千呼万唤不出来的“高徒,”拿不出什么来证明,这怎能为后面他的“名师”争名逐利呢?他们在这方面是弱势群体。这就注定了一年级是一个“奉献的岗位”,是一个为后人乘凉,做长远准备的、光荣的“栽树”阶段。一般的最最风光的不太会是一年级的老师。这样,比别人累,比别人辛苦,却又比别人黯淡,付出太多却收获太少,当然会滋生烦躁与郁闷,以及其他的了。

凡此种种都会为一年级刻上“鲜明”的特点,你必须承认,一年级老师大多时候都处在一种难捱的煎熬中。

可我们可怜的一年级孩子呀,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到来会为他们的老师带来这么多纷纷挠挠,这么些不愉快。他们怀着憧憬,要在新的天空里飞翔了。面对这些一定会有“麻烦”却本也无知的孩子,我们这些最先迎候他、接待他、引领他、启蒙他的一年级老师们,悲观的捱日子吗?不。我们惟一的选择却是阳光——用我们阳光的心境和阳光般包容。我们把大多数由这些孩子直接或间接造成的烦恼、不愉快的、阴暗的、潮湿的东西在来到校门口前,来到班级门槛前,即将接触学生的一刹那,在自己快要将坏情绪产生前自然的消散。每天带给学生的都是灿烂的阳光,让学生感到上学真好,一年级真好,读书真好,老师真好。我很后悔,这一点我没有做到!我太过严肃与厉害,太情绪化。种种烦躁常常通过呵斥、斥责、喷向脆弱的孩子。我起初想吓一吓他们的,镇住就行了,可越到后来,我的心理越无法控制,无名之火,好像已经成精成魔,异常肆虐。结果呢,镇是镇住了,学生却一个个像小老头、小老太太一样了,没有了生气,就如同世界没有了阳光。

一年级学生如同一张白纸,那样崭新,等咱们去塑造。

一年级学生如同一注清泉,我们岂能忍心“污染”。

那就只有一种选择,给他足够的阳光,无穷的温暖阳光。笑着看着他一点点进步、一点点懂事,为他欣喜、为他鼓掌;理解他的速度慢,允许他犯错,包容他原来自己无法包容的东西,为他的生命悄悄打造一种温暖快乐、祥和的底色。一句话:让一年级的孩子在阳光里尽情舞蹈。

第二个关键词:专业

我喜欢这样一个词。专业代表着品质的一流,服务得上档次,专业就是行家,就是让人放心,就是可以托负。在一年级语文 中,我觉得有两个“专业”必须具备。

一、专业的教材解读

一年级语文要教给学生什么?要带给学生什么?给学生留下些什么?我们有过深深的思考吗?现在的一年级教材是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已不能用自己的老看法、老经验来讲,不能想当然了。

从我一年级中拼音出问题来说起吧。不准、不牢、不让人放心,出错率高。我怎么了?是因为对拼音这部分教材解读得太不专业了,简直就是门外汉,看不出门道来。拼音应该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不能孤零零地、枯燥地就拼音学拼音,那样,学生找不到快乐,没有兴趣。我想专业拼音教材解读后的课堂必定是扎实、祥和、快乐、高效的。

还有识字、写字都出现了蛮撞、不到位、不专业的窘态。

最让我心痛的是阅读。儿童步入小学就意味着从现实的双向对话进入一个较多的与文字符号单项独白的神奇世界。从此,阅读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实现这一跨越的成效如何,必将对他们日后阅读,包括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等产生深刻影响。尤其是一年级,至关重要。

怎样对学生及时地引导,进行这方面的专业解读呢?已有很多老师进行了成功的探索。我较欣赏安徽薜瑞萍老师和山东韩兴娥老师的做法。

薜瑞萍老师的做法是:

1、首先抓朗读,她认为儿童离开无拘无束的游戏天地来到学校,要想让他们热爱语文,最好也是最持久的方法,是向儿童展示语文的魅力——让孩子们听到封存在文字里的好听的声音。所以薜老师在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上讲解很少,除了认字、学字,时间和精力几乎都用在了朗读训练上,她抓住了最迫在眉睫和不容耽搁的事情。

2、后来她抓课外阅读。在拼音学完后就开始及时提出了课外阅读的要求。薛老师充分调动家长的力量,用二十一封写给家长的信,诚恳、平静地引导家长帮助孩子稳稳地、高效地开始课外阅读。后来又所抓了“日有所诵”,每天都背一些东西,接着她非常大胆的做法是在课时非常紧张的一年级开设每周都连着上两节的阅读课。

还有山东的韩兴娥老师大幅度增删教学内容与流程,引导学生大量阅读。

我非常佩服她们的做法。但我却没有及时把学生引导到书的世界里去,或者没有更好地引导过去,这造成一个非常大的遗憾,我想,如果我更专业一点,就不会是这个样子了。

有了专业的教材解读,就能高瞻远瞩,就可以适时适度地引领,准确、恰当地指导。该渗透的渗透,该深入的深入。不会盲从,更不会有遗憾了。

二、专业的个性化关怀

一年级这一年,就我班来说,学生情况是差别很大的,我虽然也有一些个性化教育的意识和做法,但还不够,共性的指导与反馈占了绝大多数。你想,家境不同、性格不同、语文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自制力不同、年龄上不同,这么多不同怎么能够大一统、一刀切呢?

我深入思考,在课堂上,我的授课就应该对学生更多的个性化关怀。

在作业布置上,大一统,效率很低,但怎样作业布置个性化呢?心中没数,我觉得这一点上要加大探索的力度,搞出成效。

个性化的服务还有一点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家庭差异。学生的语文成绩要想大面积提高,老师要与家长紧密配合。心里装着每个孩子的不同的情况,及时与家长交流信息,互通情况。我在一年级的教学中,这一点是欠缺的。

尊重了个性,给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关怀,就拓宽了每个孩子的发展领域,让他在个性化的服务里和谐成长。

阳光的心境

阳光般的包容

专业的教材解读,

专业的个性化关怀

以上只是我一个刚刚教过一年级后的老师的一点自责,一些反思,当然还是给自己的一抹新的希望。我希望如果在新的一年级到来时,我会无比自信地说:“我已经准备好了,战斗请开始吧!”

读书人网 >优秀作文精选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