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作文有话可说“三步骤”作文

发布时间: 2017-04-26 10:40:25 作者: rapoo

作文,有话可说“三步骤”

——兼评《拍蝇者说》《小纸条里藏着的母爱》《头发 头发 头发》

一提到作文,很多学生会愁上眉梢,苦上心头。不管老师的引路范文多么精美,也不管老师对于写作方法讲得多么细致,学生多是“无从下笔”或“无话可说”。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应分作两方面来看:①学生确实没有掌握可以用来写作的素材,仓库里空无一物,只能抓耳挠腮为材料犯难;②自己似乎有一点材料,但不知道怎样使用,即使好不容易写出来,也是干巴巴的几句,只有骨架,没有血肉。其实,这些都是作文入门之前的一个共性现象,我们可以沿袭一个习惯的说法,叫做遇到了“作文的瓶颈”,它是可以突破的,也是不难突破的。为什么呢?

其一、孩子成长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泓永不枯竭的写作活水,他们在成长中怀着好奇心、探究心、惊喜心去认识事物,感受事物,特别是现在的孩子,对生活接触的方式多多,他们的认知更为广泛、丰富、生动,只是他们缺少词汇的积累或缺少写作的经验,不会表达罢了。其二、作文说难,其实并不难。因为我们都会说话,看到什么,我们往往就会说什么,并没有觉得有什么难。而作文不过是用笔头说话。作文的诀窍就是:嘴上怎么说,手就怎么写,写自己想说的话、爱说的话;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写,写自己心里要说的话——喜欢的人或事、不喜欢的人或事等,而且不说空话、假话和套话。写了自己想写的人或事,说了自己喜爱说的话,抒发了自己想抒发的情感,文章,就有内容了;情感,就有依托了,如果再在语言修饰上下点功夫,作文还有什么难的呢?

作文要有话可说,一般说来需要注意三个步骤。

一、体验——养成激发兴奋点的习惯

给中小学生说体验生活,似乎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事,其实,我们无时无刻都在体验着生活,因为我们不可能处身于生活之外。问题是,为什么还让我们体验生活?因为“体验”是有意识的感受,不像很多事,我们经历过也就忘记了。“体验”是要自觉地放到心里去感觉、去品味的,凡是我们有意识去“体验”的东西,哪怕它再微不足道,都是可以激发兴奋点的东西,它能够在我们大脑中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如果没有“兴奋点”的参与,不管什么事,只能叫做“经过”,算不得“体验”的。所以我说:只有养成了激发兴奋点习惯的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才具有敏感的捕捉能力和体验能力。因此,自觉地培养体验生活的兴奋点,是有话可说的第一步。我们来阅读子淇的《拍蝇者说》一文:

拍蝇者说

子 淇 http://blog.xxt.cn/munvshushu

暑假到了,来吉林松原看望老爸。爸爸他们住的地方绿草环抱、绿树成荫,可是也许是伙食太好了的原因吧,最近总是——苍蝇出没!

这东北的苍蝇还真是名不虚传!大白天的竟大摇大摆飞进了我的房间,落在了一个苹果上。可恶,也许这苍蝇前一分钟还在垃圾堆里旅行,而现在却在本姑娘的苹果上逍遥!瞧瞧,瞧瞧,苍蝇好像正贪婪地研究着苹果,将脏得不堪入目的一对爪子互相搓了搓,又挠挠苹果,似乎要大开吃戒。

哼!今天我非打得你肝肠寸断不可!我边想边拿出了苍蝇拍,杀呀——一拍下去,却不见了苍蝇,可怜的苹果又挨了苍蝇拍一记耳光。再一看,苍蝇又将罪恶之手伸向了海棠果,越来越嚣张了是吧?好,今天不是你死,就是你亡!本姑娘刚抡起蝇拍要“杀”向苍蝇,它却突然飞到了酸奶盒上,停稳当了,还回头看看我,又转回去,那神情好像在说,来呀来呀,我在这儿呢!死苍蝇,受死吧!趁它还在洋洋得意地“左三拳,右三拳,脖子扭扭,屁股扭扭”的时候,我一拍下去,它便一命呜呼了。

经过多次类似的攻坚灭蝇战役,我拍苍蝇的技术已是炉火纯青了,并总结了一套独家拍蝇法宝——《周氏拍蝇秘籍》。招招制胜,保证一拍致苍蝇于死地。

妈妈已经两天拍不死一只苍蝇了,她天天听着苍蝇“嗡——,嗡——”的声音就心烦意乱,忍了又忍之后终于忍无可忍,爆发了。可费了半天功夫,一只没打到。看到我战绩辉煌,老妈便跑来向我请教。我见她打苍蝇如此狼狈,故弄玄虚地说:“天机不可泄露太多。你就记住,快、准、狠,屏息凝神,一拍搞定。其它的,就看你的悟性了。”老妈兴冲冲地跑去小试牛刀,结果一拍一个准儿。太好了,东北的苍蝇再狡猾,也是俺们的拍下鬼了!苍蝇只要进了我或老妈的房间上,就没有能活着出去的!更令我欣慰的是,老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一次追打苍蝇的过程中,出手又狠又快,制造了一股强大的气流,竟一下子在空中扇晕了苍蝇,苍蝇掉到地上就没再活过来。

“苍蝇,快打!”好了,不聊了,又有自投罗网的苍蝇想与死神谈天,与阎王侃地,我这就去助它一臂之力。

凡是养成激发兴奋点习惯的学生,他们有以下几个综合的特征:①敏锐。善于发现新事物,哪怕这个事物很微小,甚至常人不易觉察。②好奇。总是怀着好奇与热情去感受,去思考,去接受一些启迪。③联想。乐于联想或想象,发散自己的好奇思维,并从中产生自己的判断,进而享受美好的事物,厌恶丑陋的事物。我们从子淇的《拍蝇者说》一文中,便能够看出这些特点。

敏锐:谁没有见过苍蝇?谁没有拍过苍蝇?谁不讨厌苍蝇?可以说,我们对苍蝇太熟悉了,熟悉得没了兴趣,没了印象,没了感觉。然而,子淇却敏锐地发现,拍蝇子也有烦有乐,这烦和乐应该是生活中的一个颇有趣味的小插曲,为什么不拿来做材料,写一篇“捕蝇”的小文章呢?她就敏感地抓住了这个素材。②好奇:当这只蝇“贪婪地研究着苹果,将脏得不堪入目的一对爪子互相搓了搓,又挠挠苹果,似乎要大开吃戒”时,“我”因怒而生好奇心,决定与蝇子计较一番,便拉开了捕蝇之战。如果子淇没有好奇心,她会把苹果藏起来,不理会苍蝇就是。拍蝇的行动实际就是好奇心的驱使。③联想:我们发现,子淇的联想很丰富,很广阔。她从苍蝇的飞落中,能揣摩出这只蝇的心理活动、行动目的、采用战术等,这些都是从联想和想象生发出来的。也正是这些生动有趣的联想和想象,给了文章真实的感情和生命活力。

实践告诉我们:在日常平静平凡的生活中,培养有意识的体验生活、激发兴奋点的习惯,会让我们增添享受生活的乐趣,更能够让我们从中获得很多宝贵的写作灵感。生活的每一天都是新的,如同太阳的每一天都是新的一样。只要注意观察身边的大小变化,笔下的素材,定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二、巧选——打开记忆中的第三扇门

如果说“体验”的过程是材料感知、获取、积累的过程,那么,“巧选”就是提取、筛选、准备材料的过程,是动笔作文之前不可缺少的第二个步骤。

我们的大脑记忆有着自己的特点,我们不妨把大脑的记忆区比作三扇门。第一扇门里储存的是重事,有震撼力的事,如遭遇天灾人祸、经历生死磨难等,孩子极少有这种储备,即使有,如汶川大地震,大家也轻易不愿打开;第二扇门里放着大事,如英雄的事迹、钓鱼岛引发的爱国热潮、重要的活动等,这些材料却不适应作文的创新和出彩;第三扇中门保存着小事,多是一些看似鸡毛蒜皮的或不足为道的小事,如摸螃蟹被钳了手指、摸鱼却捉出一只破皮鞋,抱弟弟倒让尿湿了自己的裤子等。我们选材时,要打开的正是这第三扇门,因为这里贮存着很多很多作文的宝藏。

我们现在来打开第三扇门,进入作文之前的材料巧选过程。

这个“巧选”,是通过自我提问,把材料从记忆的仓库中“挖”出来。我们要围绕着作文的命题多问几个问题,比如,要写“母爱”话题的文章,可以这样提问自己:妈妈对我的爱表现在哪里?每天面对我时她习惯的神态、语言、动作怎样?哪些小事让我受到感动?哪些举动让我开心?哪些表现让我生气?当时的情景怎样?这样一来,我们头脑中的材料就一一浮现出来了,提笔时就不会为没有材料而发愁了。值得一提的是,自我提问时一定要注意筛选、取舍,保留对表现主题有用的材料。

“巧选”的三个要素:① 巧在选择“打动自己”的材料。如果所选的材料“一提起来自己就感动不已”,文章也就成功了一半。因为只有先“打动自己”,然后才能打动他人。② 巧在选择“亏他想得出来”的材料。尽可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即使是老材料,有时换个角度想问题,也可以翻出新意来。③ 巧在选“点”不写“线”。“选点”就是抓住所选材料中的最精彩的几朵浪花,经过剪辑加工、精心组合、放大细描,让它们熠熠闪光。而“写线”,犹如聆听一位老太太唠叨“那过去的故事”,波澜不惊而绵绵不绝,有谁愿意听呢?“选点”小巧精致是作文成功的一大要诀。现在让我们来简要分析湘潇儿的《小纸条里藏着的母爱》的选材技巧。

小纸条里藏着的母爱

湘潇儿 http://blog.xxt.cn/372446871608

妈妈爱写小纸条,每张小纸条里,都珍藏着妈妈的爱。那天午睡时,我的手无意间摸到了妈妈的裤兜,感觉到里面有什么东西,想给妈妈开个玩笑,便轻轻地把手伸进去。原来是一张写满英语单词的纸条。

抚摸着这张密密麻麻写满英语单词的小纸条, 我的眼睛一下子湿润了。妈妈的辛劳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为了让我学好英语,她不怕辛苦,将英语单词一个一个抄在纸条上,把这纸条天天放在自己的裤袋里,每当送我上学时,就将纸条递给我,并叮嘱我:“路上这段时间看看单词,能背几个就背几个。”背会了一张就再换一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妈妈的小纸条就这样伴随着我成长,我的英语成绩也在一步步的提高。我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妈妈的心血,妈妈那么忙碌,却从不忘将这带纸条的事记住。妈妈的爱,就深深的融化在这小小的纸条里!

妈妈喜欢记小纸条,已经成了习惯。

我身体一直不是很好,妈妈就四处打听偏方,把听到的偏方随手记在小纸条上,还经常上网查询治疗方法,觉得有用的也写在小纸条上,过后再仔细地进行整理、研究。然后记录在为我建立的病历本上,一旦我有什么不舒服,妈妈就赶紧查病历,然后对症治疗,大多数时候都能痊愈,就这样,在妈妈精心的调养下,我的身体日渐好转了。妈妈就是这样用小纸条记录着她的爱,如雨后的甘露一样滋润着我健康成长。

妈妈格外精心的照顾着我,每天辛辛苦苦地为我精心准备着可口的饭菜,即使有事不在家,她也会提前把饭菜做好,并且在桌边压上一张温馨的小纸条:“女儿,饭已经做好了,米饭在电饭煲里,菜也炒好了,如果凉了就再热一下。”吃着热乎乎的饭菜,我的心也暖暖的。

小纸条虽小,但它承载着无尽的母爱,伴我扬帆前行!

很显然,这篇作文的材料是从第三扇门里巧选出来的,因为它完全符合巧选的三个要素。

选择的是“打动自己”的材料。妈妈为了促我记单词而写单词小纸条;妈妈为了增强我的体质而记单方;妈妈不在家时,做好饭写小纸条提醒我……这些十分细微的生活小事无不闪烁着温馨的母爱,这也正是让自己深受感动也能打动别人的地方。

选择的是“亏他想得出来”的材料。写母爱的文章很多,很容易局限在妈妈在医院陪我治病几夜没睡觉、下大雨接我却淋病了妈妈、妈妈给我买生日礼品、妈妈很唠叨等等陈旧的材料上。小作者转换思路,偏偏发掘出妈妈写纸条的小事,这是我们不容易发现的材料,看似废铜一块儿,而实在是经过擦洗就会熠熠发光的黄金。

选择的是“点”而不是“线”。我们看到,小作者选择三个小纸条,撷取的是自己成长路上的几朵母爱的浪花,表现了三个不同的生活小场景,这就是三个精彩的“点”。如果选材呈线条状,从自己出生入笔,婴儿、幼儿、小学的罗列妈妈的辛苦养育之恩,思路因其“历时”过长,文字因其用笔过“粗”,而往往很难出彩。选“点”却不同,很容易去粗取精、去旧取新、凸显重点,更方便用多种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来表现生活,抒写心曲。

三、写真——舒展具有孩子味的天性

在作文中,好多学生喜欢写“假”事,说“套”话。如写同学,就是听课认真、给人讲难题、帮我打伞;写爱阅读,就是躲被窝、厕所里看书;写做好事,就是捡钱包、送迷路的小孩子回家、给乞丐施舍等。有些同学则是一写作文就搜索范文,张冠李戴套上去。不少老师也是鼓励学生背范文、套范文。我们要知道,虚假的材料,矫情的内容,正是作文的大忌讳。尤其是在应试作文中,我们所用的材料一旦被阅卷老师发现是虚假的,不仅高分得不到,反而会因此失分,以至于弄巧成拙。

有了个性化选材,即有了以真实可信为前提的以“我”为中心的选材,在动笔行文时,就要敢于大胆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大胆舒展具有孩子味的天性,这才是习练作文的唯一正确的路子。为了写好“真”,我们也要遵循三个要点:

写能写之文。能写,必须自己熟悉,能写完整、写具体、写生动。也就是说,要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因为熟悉,便感受深切,写时就能准确地把握住写作对象的个性特征,写起来才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才能写得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具有感人的力量。

写想写之文。有了最熟悉的材料,还不能马上写到作文里去,因为一篇好的文章,只写具体是远远不够的,最关键的是要渗透作者真挚浓厚的感情。很多同学所以动笔,主要是心灵受到了冲击,他们热切希望把这种感情诉诸笔端,用作文来表达出来,这样的作文才可能具有震撼读者心灵的力量。为了达到这一高度,我们在熟悉的材料中,还要努力挖掘和捕捉能够激发我们动情的一瞬间,只有这样,我们作文的才气、灵气、情思、潜能才能得以充分地显示。

写本真之文。中小学生毕竟还是孩子,只是小孩子与大孩子的区别,他们都没有失却儿童少年的天性,他们的语言表达里,自然会跳跃着孩子的趣味、稚气、好奇等特点。这种特点虽然会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而呈现反比下降趋势,但是,这种或多或少活泼在作文中的童真,才是学生感情的自然奔流。我们先不要追求结构上的引人眼球,比如,无论什么文章必戴一顶华丽的帽子(题记)来画蛇添足,或用一些空洞的排比句段来结构文章等。我们需要满怀着孩子的本真心性,把最动情的瞬间写详写细。

我们来看万里路同学的《头发 头发 头发》

头发 头发 头发

万里路 http://blog.xxt.cn/417121291619

引子

如丝的头发,牵出了一段青葱的故事。

规定出台

周一班会课上,班主任老全照例来宣布一周的什么条条框框、规规矩矩,一年来大家听得两耳生疮,于是低下头写作业。这时,老全叫道:“温佳俊!上来把中学生行为规范读一读!”大家都一副不耐烦的样子。老全又发话了:“听一听,都听一听,操点心好不好!都自己对照对照啊,看看有哪一点不符合,赶紧改,本周五学校来检查,你超标被赶回家了,别说我木提醒你,你又哭着闹着,可怜里跟那啥一样,那可木有这回事!”

听到老全这样训话,大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都抬起头,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女生头发限马尾辫或运动短发;男生不许留长发,前不遮眼,侧不过耳,后不盖脖;男女生不准染发、烫发,刘海不能过眉……”

温佳俊刚读完这句话,全班炸开了锅,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看谁的头发长,激烈的讨论起来。

同桌李新猛,刚理完发头发都比我的长,平常没事就捋一捋,口头禅就是“回家洗头去!”有一次他湿着头发出门,回去的时候发现头发早已走形,然后发誓永远也不湿着头发出去了,即使有再急的事也要干了头发再说,他对他的头发那可是恩爱有加。现在听到这个消息,瞪着眼,梗着脖子,捂着自己的头发,一副誓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样子,坚定地说“我是不会剪的,哼哼!”

我摸摸自己的头发,庆幸在政策允许范围,说:“我刘海是斜的,就遮了半个眉毛,应该没事。”

“得了吧,人家检查的时候会把你的刘海捋直了。你看你,捋直了就超了。”李新猛警告我。

“还说我呢,看看你自己吧,前遮眼,侧过耳,后盖脖的!”

“把眉毛剃了不就得了。”

我笑着说:“好办法!妙!”

温佳俊走下讲台,没脸没皮笑着说:“哈哈,看我的头发,一厘米都不到,肯定过关,而且帅气,你看看你们,哈哈……”

“这孩子真疯了!”李新猛说。

地毯式巡查

时间一天天走过,周五下午,学校如期进行仪容仪表检查。

第三节课后,一个老师带着几个学生会干部,游神似地走进我们班巡查,那情形很像影视剧里特务搜查地下党,班里顿时充溢着凝重的气氛。一会儿,老师和学生会干部离开教室,聚在门口交谈,大家松了一口气。就在这时,一个老师进来,径直走向李新猛。他一脸无辜地左顾右盼,全班掌声雷动,“噢噢……噢噢……”地叫了起来。李新猛像一个慷慨赴死的勇士,头一甩,站起,走了出去。这小子的头发果然不合格。

这时候,那个老师又进来了,走到我跟前,指着我,严肃地说:“你出来!”呃,不会吧,我的头发不长啊,怎么也不合格?心咚咚直跳。到了教室外面,学生会干部对老师说:“不是他。”啊,也不能这样吓人呀!

老师再次进来,走到朱海箐面前说“你, 出来!”朱海箐一脸木讷,呆呆地望着老师,在全班幸灾乐祸的掌声中忐忑地走出教室。

我伸长脖子向外望,只听老师说:“鬓角有点长吧!”,一个学生会干部看看手里拿着的中学生行为守则,再看看朱海箐,对老师说:“应该可以吧。”老师回答:“先带走再说!”拉着朱海箐和李新猛走了。

坐在我身后的蒋秉政,略施小计,逃过一劫。他用双面胶把长长的前额发际粘在眉毛上方,鬓角也如法炮制。此时,他一边用手揭掉双面胶,一边嘻嘻地笑着说:“哈哈,我逃过一劫啦,啊哈哈哈!”

尾声

头发,头发,头发……

我们现在来用写真的“三个要点”来对照万里路同学的《头发 头发 头发》一文。

小作者践行了“写能写之文”的要求。万里路写的这件关于头发的小故事,正是自己亲身经历并深有感触的,他熟悉事件的细枝末节,并且还被误抓出去一次,对于“地毯式巡查”他一直十分关注,是最直接的见证人,也是文章的线索人物。对这次普查头发,他获得的是第一手材料,打下了坚实的写好文章的基础。

小作者遵循了“写想写之文”的原则。“巡查”头发,学校统一要求“男生不许留长发,前不遮眼,侧不过耳,后不盖脖;男女生不准染发、烫发,刘海不能过眉”,看似一本正经的事,其实是有争议的事。小作者明智的不张明自己的观点,完全是站在客观描述的立场上写这件事,这就为读者留下了思考、讨论的巨大空间。但是,这件事对所有同学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触动和冲击,小作者也不例外,他有自己的体会、看法和思考,他心中滋生着写出来的热情和渴望,这也是他能够及时捕捉住最动情的一瞬间的原因。

小作者落实了“写本真之文”的目标。阅读中,我们会随着这个简单故事的讲述,融入到事件的情境中去。当老师让温佳俊代为传达“中学生行为规范”后,大家反响是激烈的。怎样表现大家的态度?小作者采用了“选点”的方法,展开了一个场面的“点”,处于点的中心位置的是李新猛。我和李新猛、朱海箐等的对话及神态描写,都是发自肺腑的。如“瞪着眼,梗着脖子,捂着自己的头发,一副誓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样子,坚定地说‘我是不会剪的,哼哼’”,表现的是反对派的观点;“我刘海是斜的,就遮了半个眉毛,应该没事”,代表的是侥幸派的想法;“哈哈,看我的头发,一厘米都不到,肯定过关,而且帅气,你看看你们,哈哈…”,这代表着幸灾乐祸派的意见。到了检查时,“李新猛像一个慷慨赴死的勇士,头一甩,站起,走了出去”,“朱海箐一脸木讷,呆呆地望着老师,在全班幸灾乐祸的掌声中忐忑地走出教室”,尤其是“坐在我身后的蒋秉政,略施小计,逃过一劫。他用双面胶把长长的前额发际粘在眉毛上方,鬓角也如法炮制”等,人物活灵活现在我们眼前。这些都是十分本真的东西和率真的表现。它的真,也就拨动了活跃在我们心底的那个真实的情感并与之共鸣了。

一般说来,从“三个步骤”入手,我们写作方面的潜能便可以渐渐地释放出来了,慢慢地我们会发现,自己的天性得到了舒展,写作的乐趣得到了激发,作文的水平明显地提升。原来,我们的作文不但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而且还有些灵气,有点新意,充满了想象。这样一来,我们写作文的信心和热情也就会得到增强。

读书人网 >中考话题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