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考验了谁?
家长会,本应是
有时,它
因为一部分家长的不配合,家长会还可能演变
我们不禁要问,开家长会,到底为了什么?家长会,到底考验了谁?
作为老师,问题已经形成,才来禁止,这多多少少失了一些先见之明;但“亡羊补牢、未为晚矣”,毕竟孩子正在成长阶段,老师要抓住每一次开家长会的契机,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表现,诚恳地给家长提出家教建议。如果学生在校表现不好,或出了违纪等事情,也不要见了家长就发火,与家长一起分析事情原因,共商对策才是最好的选择。
作为家长,如果等孩子的学习时机、良好习惯养成时机过了,才想起去管,那这样的家长真是切切实实地不合格。什么叫“防患于未然”?什么叫“父母是孩子的终身教师”?作为父母,更有责任为孩子的一生奠基,而不是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老师的手里,自己就高枕无忧了。古人云:“家之不幸,莫大于不肯教子”“人生至乐,莫如读书;人生至要,莫如教子”,可见中国古代对家教的认识水平甚至高于当代人。每一次家长会,就是对家长们教子态度的一个验证,有的家长对家长会本无兴趣,又不能不来,所以就来去匆匆,敷衍了事;有的家长怀着一付“求医问药“的心情来,以为老师就是神医,期待老师给出良方妙药, “挽救”孩子于“膏肓”之中,却从未想过反思自己。
家长会,考验着老师和家长们,态度就是一面旗帜。每个人都要本着一个认真、耐心、合作、沟通的原则而来,既积极地商讨、解决问题,又要不遗余力地做好它。每个人都要建立起高度的责任感——虽在方法、途径上求教于对方,但在情感上又不依赖于对方,甚至能处处替对方着想。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家校关系,开展有效的家校联系。
我个人认为,开家长会是要选择时机的。家长会在学期初开要比在学期末开有用的多。开会之前,老师和家长双方都要做好准备工作:(以往只见老师们做准备工作较多,其实家长也要提前做准备工作)老师应对本学期工作做个“预览”,提出清楚的要家长配合的地方;并针对可能要发生的问题提前“预警”,以求得家长们的支持和谅解。家长要对孩子以前的表现做出“回顾”,梳理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或整理出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以便在家长会上与老师沟通时,能做到有目的,有收获,而不是在那儿“扯闲话”。
期待着,家长会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家长、孩子、教师三方沟通的盛会。每一次,都能使人得到提高和改变。每一次,都能传递教育的智慧和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