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先行,目标支撑,方法到位
——如何做好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
期末临近,也就意味着我们又到了紧张的复习阶段了,如何能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因为这次考试我们要考上册下册的内容,只是上册占40%,下册占60%),做到有效利用时间,提高复习效率,就成了我们老师教研活动时议论的重点话题,经过全体语文组成员的讨论交流,再结全自己平时的复习方法,我觉得这样复习比较有效,现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以达到一个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做到有的放矢
有句名言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针对复习的内容容量及所用时间,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计划,努力做到步步为营,扎扎实实,确保复习的质量。 内容如下:
1.时间大致安排:6月10日-20日复习八下内容,6月21日-27日复习八上的内容,6月28日-7月2日以做综合测试题为主,其中包括近三年来到濮阳市八年级的升级考试卷,进行强化训练,定时定量,确保学生及早适应升级考试的题型。
2.内容安排:(1)现代文复习主要以字词为主,字词以课下注释及课后的读读写写为重点,同时穿插重点课文中的文学常识及写法积累、名句积累,每天还要坚持写一个现代文语段,自做自改,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让学生讲,让学生悟,让学生讨论,让学生发现,千万不能就题讲题,一定要让学生讲自己的收获与感悟,在做题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总结做题的规律及答题的方法技巧,还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慧眼去发现文中的优美之处,并能与同学交流。(2)文言文,古诗的复习则以背诵默写、字词句的积累为主,同时穿插文章的内容及写法的整理,古诗复习时还要让学生背诵名句的赏析,还要给学生讲解赏析的方法,如:可以从修辞的角度,炼字的角度、蕴含哲理的角度等。(3)作文复习以素材积累为主,同时课堂上还要坚持每周一次作文和课下的三次练笔的训练,千万不能因为要复习考试了,就不写作文了,这种观点我个人认为是不可取的,作文也是考试的一大项,所占分值为整个试卷的三分之一。
3.复习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复习中,我一般采用的方法就是“分类整理法”“联想记忆法”“诵读背写法”等。不管哪种方法,老师一定要向学生讲清楚这种方法的使用与好处。如:分类整理法,对于现代文而言,老师可以让学生从字词、内容概括、写法技巧、名句积累赏析、文学常识等方面给学生列举一下,然后让学生从这些方面去分类整理即可,如果学生还有其他的好的分类也可以补充,整理时可以是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来,也可以是两个单元两个单元的来。对于文言文则应该是一课一课的来,因为文言文整理的内容会更细,更多,更需要学生去发现。举例说明一下,让学生整理《与朱元思书》一课,可以让学生从文学常识、字(字音、通假字)、词(意思、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句(重点句翻译、关键句、点题句、哲理句)、内容与写法、中考链接等方面来做。因此学生在复习阶段是很累的,如果平时留心的话,整理起来不应该很难,但是是需要花费时间的。
说实在话,老师有整理好的内容,可以印出来给他们,但是我觉得这样效果不会太好,大家想想,你让学生自己找食吃好啊,还是端到他跟前让他吃好啊,想必大家都知道是前者,因此,每次复习,我都是让学生自己先整理,去发现,去思考,然后我再结合学生的整理情况课堂上再出示自己做好的课件让学生看,以“开火车”的提问方式进行,不会的学生就站立在哪里用心去记,然后再循环往复,以此进行,感觉效果不错。值得一提的是,每年的复习整理都会让我感动,一课的整理细心的学生都会整理五六张纸,不管学生写的好坏,单单从用纸的情况来看就让我感动,你说,他们这样努力了,能学不好吗?
二、要有明确的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复习目标是否明确,直接影响着复习计划、复习过程的设计和复习质量的好坏。目标明确,能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反之,则导致复习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造成学生无所适从,容易挫伤学生的复习积极性。下面我以一个课例来说说如何做到目标明确的。
课题:《马说 》 课型:复习课 课时:一课时
主备人:李茹 审核人:
复习目标:
1、积累韩愈及“说”有关的常识
2、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字:字音、字形、通假字;词: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词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句:主旨句、运用修辞的句子、课下注释中的句子)
3、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
4、会背诵、翻译、默写全文
复习方法:知识整理法、自由背诵法、提问法、联想记忆法
复习过程:
一、学生围绕目标自由复习,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提问,或者以小组为单位提问。为下面回答问题做铺垫。
二、教师出示做好的课件让学生回答,或齐答;或单人回答。以记忆为主。
三、教师课件的相关内容。
(一)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选自《 》中的《杂说》,作者: ,字: ,河南河阳人, 代 家,“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你还学过 写的《 》。
答案:韩愈文选 韩愈 退之 唐 文学 周敦颐 爱莲说
(二)字词句积累
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祗辱于( ) 骈( )死于槽lì( )之间 其真无马邪( )
一食( )或尽sù( )一石( )
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才美不外见( )
答案:zhǐ pián 枥 yé shí 粟 dàn sì sì xiàn
重点字词解释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2、骈死于槽枥之间( )( )
3、一食或尽粟一石( )( )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
5、安求其能千里也?( )
6、策之不以其道( )( )
7、食之不能尽其材( )( )
8、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
9、执策而临之( )( )
10、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
11、故虽有名马( )( )
答案:1、通“只”;2、两马并驾;喂牲口用的槽;3、吃;有时;4、尚且;同样;5、怎么;6、鞭打;方法;7、喂养;同“才”,才能;8、通晓;意思;9、马鞭;面对;10、难道,表反问语气;恐怕;表推测语气;11、所以;即使;
重点句子翻译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答案:1、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
2、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
3、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
4、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5、鞭打马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马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
6、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通假字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 ,译为:
2、不能尽其材 通 ,译为:
3、其真无马邪 通 ,译为:
4、才美不外见 通 ,译为:
答案:1、“食”同“饲”,sì 喂。
2、“材”同“才”,cái 才能。
3、“见”同“现”,xiàn 表现,显现。
4、“邪”同“耶”,yé 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词类活用
1、食之不能尽其材
2、策之不以其道
3、食不饱,力不足
答案:1、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2、策:名词作动词,译为:用鞭子打
3、食:名词作动词,译为:吃
一词多义
1、故:故虽有名马( )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见蔡桓公》
公问其故( )《曹刿论战》 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2、称:不以千里称也( )
不能称前时之闻( )《伤仲永》
3、食: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
4、或:一食或尽粟一石( )
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
或以为死( )《陈涉世家》
5、策:策之不以其道( ) 执策而临之( )
策勋十二转( )《木兰诗》
6、安:安求其能千里也( )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意: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亭记》
目似瞑,意暇甚( )《狼》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伤仲永》
宾客意少舒( )《口技》
8、且: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
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
9、道:策之不以其道( )
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0、其:策之不以其道( ) 其真无马邪?( )
其真不知马也( ) 其如土石何?( )
11、之:食之不能尽其材(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何陋之有( )《陋室铭》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
答案:1、所以;特意;原因;旧、原来
2、著称;相称、相当;
3、吃;通“饲”,喂养
4、有时;或许;有人;
5、用鞭子打;马鞭;记录;
6、怎么;安稳;
7、意思;情趣;神情;内容;心情;
8、况且;将近;况且;
9、方法;道路;仁政;
10、代词,千里马;难道,表反问语气;恐怕,表推测语气;用在“如
----何”前,加强反问语气
11、代词,千里马;无意义,起凑足音节的作用;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动词,到
古今异义词
1、是马也
2、安求其能千里也
答案:1、是: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性动词,是;
2、安:古义:怎么;今义:安稳
文言句式
1、判断句式:不以千里称也。是马也。译为:不因日行千里而著称。这马。
2、定语后置句式:马之千里者=千里之马者。译为:日行千里的马。
理解性默写
1、本文论述的中心是:
2、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3、揭示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
4、揭示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5、写千里马痛苦遭遇的句子是:
答案: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其真不知马也。
3、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三)内容及写法理解
1、本文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不识人才,甚至埋没、摧残人才的现象,表达了强烈的愤慨之情。
2、写法:托物言志或托物寓意。伯乐:喻重视人才、识别人才的人。千里马:喻有才能的人。食马者:喻不重视人才的封建统治者。(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
(四)中考链接
(2009年)黑龙江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鞍甲而不息不汉,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 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揣,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纯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遂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1、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 执策而临之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C. 初不甚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D. 帝称善 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2、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骈死于槽枥之间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B. 策之不以其道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C. 驽纯之材也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D. 此其寡取易盈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译文:
⑵比行百里始奋迅。
译文:
4、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受 大 而 不 苟 取 力 裕 而 不 求 逞 致 远 之 材 也
5、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认识。(3分)
答:
三、激发兴趣, 因材施教,打好耐心细致之仗。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就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复习阶段,往往课堂容量大,复习进度快。因此,这一阶段,应充分顾及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所有学生通过复习都能有所进步,让他们对复习产生兴趣,对于平日的学困生来讲,就更会产生畏难、厌学情绪。应特别关注他们的复习,让这些学生建立起必胜的信心,能学多少算多少,只要有进步就是好学生。就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而言,这部分学生恰恰就是突破口。因为他们有潜力。教师可以以各种形式,加强对他们的督导:课堂上经常提问,强化个别辅导的力度,课下经常过问他们的复习情况,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作业的布置也可以因人而异,采取分层布置的方法,让他们学有所得。当然,这需要教师做很多耐心细致的工作。我们应该改变往常的冷眼、讽刺与挖苦,多一份关爱,多一份鼓励,多一份耐心与细致,相信我们的学生能行。
总之,复习的方法多种多样,要真正做好期末复习,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比如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家长的配合等等,不管怎样,只要思想重视,一心想着学生,又付之以具体行动,精益求精、善始善终,就一定会取得较优异的成绩。
李茹
2015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