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教学反思作文

发布时间: 2017-04-30 10:42:25 作者: rapoo

这两年,我的课堂一直使用的是教学案上课,并且用的相当顺手。上学期结束,学校让我们每个组制定出自己的成型教学模式,我们政治组的几个同行商量着将原来的教学环节稍微做了一下更改,为的是使课堂更加高效。具体操作如下:

原来的课堂基本环节有:一、导入3分钟;二、学生自主学习5分钟;三、自主学习过后老师要指定学生回答一下知识点,目的是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在书上找出知识点,这个过程大约需要10分钟,如果让学生随时记忆知识点的话时间就会多一些,达到13分钟;四、小组探究与交流大约15分钟;五、当堂检测大约4——5分钟.。

我们修订后的模式,变动的就是第三个环节没有了,老师不再提问,而是将这些问题融到了学生探究的问题中,随着小组的展示交流来处理,于是将小组探究交流的时间预定成了20分钟,这样,最后的检测时间就还要有10分钟左右。变更后的环节有:一、导入3分钟;二、自主学习5分钟;三、小组探究5分钟,展示交流15分钟;四、记忆3分钟;五、当堂检测9分钟。我们自己觉得修订过后的环节很高效,检测时间多了,可以让学生好好地巩固知识点了。谁知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正月十七开学到十九这三天,我连着上了几节课。这是新教案开始试验的第一次上课,也是我们政治组放寒假前制订出的新模式的第一次尝试。

给八一班上过第一节课,就感到问题有点严重,我结合第一节的学案,来具体分析一下:

第一课 国家的主人 广泛的权利

第一框 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

学习目标

A类:1.记住我国的国家性质

2.记住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

B类:3掌握公民和人民的区别

4.掌握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

C类: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我们是中国公民的自豪感。

自学指导(认真阅读本节内容,用直线在书上标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用括号标出关键词)

1.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2. 现阶段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包括哪些人?

3. 什么是公民权利?

4. 什么是公民基本权利?

5. 人民与公民的区别是什么?

6. 我们的权力需要哪些保障,其中最有效、最重要的保障是 。

7. 我国通过建立以 为核心、以 和 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8. 什么是立法保障?什么是司法保障?

小组探究

一、 1.P4国徽的图案体现了什么?2.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3.现阶段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包括哪些人?

二、 1.P5人大代表共商国是表明了什么?2.什么是公民权利?3.什么是公民基本权利?

三、 P6上材料,讨论1.人民与公民是一回事吗?2.在押犯是不是公民,他们能否享有公民的权利?3. 人民与公民的区别是什么?

四、 P6下材料小寒的故事探讨:小寒作为公民理应享有各项权利,可她的权利为什么未能实现?2. 我们的权利需要哪些保障,其中最有效、最重要的保障是 。 我国通过建立以 为核心、以 和 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说出什么是立法保障?

五、 P7下六名女中学生的故事探讨:1.傅某把六位学生带到治安室强行搜身是否侵犯了学生的权利?2.六名学生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3.什么是司法保障?

交流展示

记忆巩固: 1.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

2.公民和人民的区别

3.掌握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

当堂检测

见学习检测P2.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导入预计为2分钟时间,自主学习5分钟,小组探究20分钟,记忆5分钟,检测8分钟。问题就出现在小组探究这一环节,具体来说,有这么几点:1.在上述的小组探究环节,我给学生的分工为1、2、3、4小组探究材料一、二、三,5、6、7、8小组探究材料四、五。结果在规定的时间内,也就是5分钟,前四个小组没有完成任务,后四个小组勉强完成了任务,这就是说,我的分工不太合理。2.在提问的过程中,教材上明显有答案的问题,学生回答的很好,可是主观性问题却回答得不到位,这就是说,学生探究的效果不好。3.当堂检测时间没有预计的8分钟,只剩下了3分钟时间,也就是说上面的几个环节丝毫没有节省时间。

下课后我找了几个学生谈话,问他们课堂上为什么没有探讨完规定的问题,有什么困惑?结果是:前四个组的组长一致认为,本组所探究问题有点多,所以5分钟内完不成任务。并且大家都觉得这节课涉及的内容理论性太强,都是法律上的知识,他们对这方面的知识懂得太少,根本就探究不出教材上没有的知识,希望老师讲一下才好。

到了八二班上课,学生自学过后,我变换了方法,简单的材料题,我采取个别提问的方式,有点难度的让他们简单讨论一下,并且在交流的环节,我是遇到有难度的知识就拓展一些相关的知识让学生理解透彻,例如“公民和人民的区别”、“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关系”等;然后再往下进行。一节课下来,自己觉得效果好点,但是还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基本上没有进行小组探究,二是给当堂检测留下的时间依然没有多出来。

到了第三个班,我又变换了方法,在小组探究的环节中,我将分工变成:第1、2小组讨论材料一、二,第3、4小组讨论材料三,5、6小组讨论四,7、8小组讨论五,由各组的小组长负责本组讨论,并指派一名同学回答问题。这次的分工由于各小组的探究任务减少了,所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任务。同样的,我在一些问题上要给学生扫清障碍——就是给他们进行讲解。这次的变通,使得上课比较顺畅,但是还存在这么几个问题:1.由于每个组在探究的时候不止一个问题,但是小组长却是只指派了一名学生来回答问题,导致提问的时候,几个问题都是这一个学生一次次的起来回答,其他学生却没有达到锻炼机会;2.留下的检测时间依然不多。

于是到了四班,我又在课前告诉小组长,要让一个学生回答一个问题。课间又调查了几个学生这样一问题:“1.每个小组讨论不同的问题,然后 各组回答各组的问题,其他组的同学听;2.各个小组都讨论同一个问题,指定同学回答,其他同学听。这两种方法哪种效果好?许多同学赞成第二种方法。

就这样上一次课改进一次。到办公室说起这些问题,我们七八年级的四个同行都存在,并且海坤也说,每一个班都变换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方法用尽,检测时间依然不比上学期多。刚开始我还以为就我一个人存在这些问题,看来这是共性问题,于是,我们四个人又一起探讨,为什么会存在这些问题?关键问题是:小组探究的这个环节为什么总是超时?最后的检测时间为什么没有增加?讨论的结果就是:1.原来的教学中我们在学生自学过后,还要进行提问,大约要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现在学生自学过后我们不提问了,但是为了防止部分学生找不到自学中那些问题的答案,又将那些问题融到了探究问题中,这样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这些题依然要占用相当的时间,所以等于上一个环节中提问所节省的时间用到了下一个环节——小组交流中,所以这些时间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节省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并没有给当堂检测留下更多的时间。2.现在我们设计的小组探究的问题过多,应该将重要的材料设计两个,分左右两排讨论即可。3.学生自学过后依然进行提问,这样老师可以做到心中有数。4.鉴于我们八年级这一学期的教材涉及的内容都是法律知识,学生很陌生,所以需要看情况而定,觉得学生讨论没有价值的时候,老师就要适当的讲解,

这样的讨论进行了几次,最后决定还按照我们上学期的教学模式进行,修改学案。也就是说,我们还是觉得还是原来的模式用着顺劲儿,那已经够节省时间了,当然,我们也会在授课中继续思考更高效的模式。

读书人网 >优秀作文精选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