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快乐识字
——致一(6)班学生家长的一封公开信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
您的孩子入学已经三个月了,目前,孩子在学校语文学习的重点就是“识字”。每天,我们语文课堂上会按照课程计划让孩子们认识一定数量的汉字。我们都期待孩子认识越来越多的汉字,因为,孩子只有多识字,才能尽快进入早期阅读。
虽然孩子们同在一个课堂上学习,但是识字的量却有了很大的差异。我们班的王江源同学识字已经2000左右,他现在阅读的课外读物是高年级孩子读的《鲁滨逊漂流记》《三国演义故事》等等,好多家长都惊叹于王江源的识字量和课外阅读水平,还有的家长为自己的孩子完不成课堂识字任务而急躁。毕竟,孩子与孩子的接受能力是有差异的,我们与其双眼死盯着孩子的课本识字情况,不如换一种方式,去引领孩子在生活的大课堂中轻松快乐地识字,也许会有一份意外的惊喜等着你。
的确,生活就是识字的大课堂,不信你试试看——
一、逛商场识字
您在节假日一定经常领着孩子逛商店吧?商店里的商品花花绿绿,商家为了让自己的商品吸引顾客的眼球,上面的的商标和宣传语都非常地鲜艳醒目,您可以一边领着孩子逛商店一边让孩子阅读商品包装上的商标,这其中会让孩子认识不少的汉字。您还可以实施奖励措施,如果孩子认读多少个商标就可以给孩子买一个他喜欢吃的小食品。
二、进饭店识字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隔三差五地去饭店吃饭。去饭店吃饭的时候,点菜的总是家长,即便是点孩子喜欢吃的菜,多半也是家长问孩子愿意吃什么,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引领孩子识字的好时机。你可以把菜单拿给孩子,问孩子喜欢吃什么,并帮助孩子在菜单找到相关的菜名让孩子认一认。
吃一顿饭的机会,孩子认识十几个汉字不成问题,这样,孩子汲取的就不仅仅是来自美味食品的物质营养。
三、去单位识字
孩子们常常有不少的机会去爸爸妈妈的单位玩儿,实际上,这也是识字的好机会。一进大门,就让孩子读一读大门上的单位名称。进了爸爸妈妈的办公室,认一认办公室门牌,读一读办公室的张贴等等。
就在今天,我在上学路上遇到我们班的一个同学,我顺便问她:
“谁送你呀?”
“爸爸送我的!”孩子轻松地回答。
“你爸爸在什么单位上班啊?”……孩子回答不上来了,只告诉我她爸爸就在综合办公楼二楼上班,她经常去爸爸那里,很遗憾,小姑娘至今不知道爸爸的单位。看来,很好的学习资源没有被父母利用。
四、看电视识字
孩子看电视的时候,要引导他们大声读出电视的台标、字幕等,充分利用这一现代化的信息工具认识汉字。
五、在大街上识字
走在大街上,琳琅满目的广告、宣传栏、标语、店铺名称等等,都要给孩子读一读,讲一讲。
六、听故事识字
好多家长反映,孩子因为识字量少,直读拼音有难度,拼音读物读起来很难很慢,便喜欢让家长给自己讲,觉得这样比自己阅读轻松快捷。我记得我家孩子学龄前,每到晚上临睡时就要讲一个故事,小儿子特别天真,一个故事听好多遍也不厌倦,甚至他自己都能把大致故事内容给你重述下来。后来,我就一边拿着书一边给孩子讲,同样一个故事反反复复地讲,讲时拿着孩子的手指在我所讲内容的句子下面慢慢移动,慢慢地,孩子随着书中的语言环境就认识了很多字,他在学龄前学会了初步的阅读。
家长朋友,其实,识字的途径远远不止这些,生活为孩子的识字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们的语文识字课堂上常常安排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哪里曾经见过今天所学的生字,还记得一些同学的发言带给了我想象不到的惊喜——
王彦文说:面包的“包”我早就认识,我去买包子的时候看见牌子上写着“小笼包。我还在“小军包子楼”吃过饭。
张振钊说:牙膏的“牙”我见过,我去医院补牙的时候看到门上写着“牙科”两个字。
刘羽梵说:“拉”我过去就认识,我去饭店吃饭的时候,看见玻璃门上写着“推”和“拉”。
学生张荣赫说:我天天喝奶,奶盒子上都有“奶”这个字。
……
看!多有意思!我们应该让孩子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去发现语文,随时随地在生活中主动识字。使孩子只要见到汉字,就能产生强烈的识字愿望,就能自觉地去识字。
愿我们行动起来,让孩子在生活的大课堂中轻松识字!
你们孩子的语文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