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走进鲁山作文

发布时间: 2017-05-03 10:50:44 作者: rapoo

走进鲁山作文

走进鲁山

4月24号,终于在我们的期盼中到来了。这天,我们要和武陟志愿者一起,去平顶山鲁山给孩子和老人送衣物和学习用品。我提前准备了一个书包,100个本,150支笔,女儿兴致冲冲的挑挑拣拣,拿来了她的五本课外书也一并放到了书包里。最后我又收拾了一袋女儿的当季衣服,都是八成新的。女儿今年长的特别快,这些衣服都不能穿了,丢掉可惜,看哪儿的孩子能不能穿,也算是一种节约吧。

凌晨4点,我们一家三口准时起床,拿好我们提前准备的包,赶到体育场和大部队集合。

(等待集合!)

走进鲁山作文

6点,一切准备就绪,大部队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浓浓的雾,为大地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面纱。路两旁的树,我们竟然都看不到,车队一路小心的行驶着,生怕一个不小心走到了分岔路,大家就分道扬镳了。我们一行三十几个人,都没有退缩。或许是我们的诚心感动了上天,当我们的车行至洛阳的时候,太阳竟然露出了笑脸。车对加速了,上午十点多,我们总算到达了目的地——红石崖小学。狭窄的小路拥堵不堪,路上挤满了当地的居民,他们一听说有人来送东西,都来围观,使原本寂静的校园热闹起来。我们停好车,赶紧卸装载的米油还有盐,最后是成包的衣物。

(我们到达了红石崖小学。)

走进鲁山作文


女儿拿来了自带的书,我让她和当地的孩子聊聊,然后把书送出去。通过和孩子们的聊天我了解到:我们来的红石崖小学只有32个学生,不过他们都是1、2、3年级的学生。

(孩子们在挑书中……)

走进鲁山作文

“那你上几年级?”我问一个穿黑衣服的女孩。

“五年级。我们几个都是五年级。”女孩指着其他几个孩子说。“但是我们不在这上学。”

“为什么?”我很奇怪。来的时候听说这个学校只有32个学生,还以为是1-6年级总共32个学生呢。

“因为太高,没有老师愿意来。4、5年级我们在一个学校,6年级还要去另外一个学校。”女孩拘谨的回答道。

(收到书的孩子在愉快的查阅。)

走进鲁山作文

“那你们离家远吗?”我又问。

“7、8公里。”女孩说。

“每天爸爸妈妈接送?”上来时的路,我见识了它的高和陡。

“我们步行走。每周回来一次。”孩子的回答让我说不出话来。

7、8公里的路程,徒步走,而且是弯弯曲曲的山路。作为我是不放心孩子独自走的,况且还是女孩子。

(女儿和孩子们的合影!)

走进鲁山作文

“那你们是住校了?”我又问了一个问题。

“嗯。”女孩的回答也是简单。

“吃饭呢?”

“在学校吃。”

我又让女儿拿出我们准备好的衣服,送给能穿的孩子。黑衣女儿得到的最多。或许是心疼孩子的遭遇,又或许母爱在作怪……我没再和孩子们聊下去,和孩子们的聊天让我心酸不已,留下女儿和孩子们交流了。

(女儿在分发我们带来的英语本。)

走进鲁山作文

捐赠仪式结束了。我们的队长向招手:原来是开饭了。看着队友们一个个拿着大大的圆圆的包子吃着,我竟没有胃口了,只感到口干舌燥。和老公,女儿一起接了水喝起来。

“来来来,给,快吃吧。”原来是黑衣女孩的奶奶看我们不动静,以为是不好意思,去屋里拿来了鸡蛋,硬塞到我的手里。我们吃着纯正的山土鸡蛋,感觉味道就是不一样。就这样大妈和黑衣女孩来来回回跑了五六趟,一会儿拿来了鸡蛋,一会儿拿来了包子,一会儿端来了菜,再一会儿又盛来了汤,弄得我们都不好意思了。包子里的馅儿是山里特有的,叫什么名字忘记了,是老师和村民一起去更高的山上采摘的。为了让我们吃上新鲜的,当天早早的他们去摘回来的。吃着纯纯的鸡蛋,再加上有山野菜的包子,还有野山菌的汤……最后的最后,我们都吃得撑着了,还觉得意犹未尽。当然,我们在黑衣女孩和她奶奶的热情下,每个人的兜里都装有沉甸甸的鸡蛋……

(收到衣服的黑衣女儿露出了腼腆的笑。)

走进鲁山作文


吃喝完毕。原本定的去山上给老人送米油的计划,由于天气太热,又考虑到安全问题,所以取消了。我们一行人也就踏上了返回的路程。

路上一位当地的老师坐上了我们的车。她又让我对山里的人多了一份了解。

“我们这儿情况都差不多,但是他们这个学校最高,情况更糟一些。我们的老师都是包班制。你向我教1、2年级,有时候还教3年级英语。”盛老师打开了话匣子,“每天到学校,大门一锁就是一天。孩子们也不能出来,不安全。音乐因为没有这方面的老师,所以孩子们没有上过。体育嘛?每天孩子的来回路程已经足够了,也就没有排课。他们这只有两个老师,还要给孩子们做饭……”

“老师挺辛苦的。”我接过话说。

“没办法。学校的老师都是周边村的。远的老师都不愿来,山太高了。”盛老师发出无奈的叹息声。

“我看这边的房子盖得都不错啊,证明条件还行啊。”我看着路边的房子说。

“没办法。所有的收入都投到房子上了。你不知道,山里人没房子媳妇都娶不来。”盛老师笑笑说。“山里人要想改变命运,必须靠学习,考上大学,这样才能走出大山。”

盛老师的让我想起来我小的时候一句话:农村人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必须好好学习,考上大学。看看孩子们的衣着,大人的穿着,最让我惊讶的是他们穿着我们八九十年代才有的手工的小布鞋。互联网的时代也让他们与世隔绝:信号不好。我们的手机几乎没有信号,发微信提示发不出去。况且年轻人都去打工了,剩下的妇孺老人也没有那个条件去上网啊。看看我们的孩子几乎人手一个手机,网络游戏更是打的得心应手,网络术语也是嘴到擒来。再看看山里的孩子……我沉默了。

“停,就停在桥边。我把孩子放车上,你不许走啊。我给你拿点槐花儿。”盛老师说完下车就跑了。

(我们收获的鸡蛋和槐花儿)

走进鲁山作文走进鲁山作文

“哎,不……”我的话还没说完。盛老师一溜烟儿没影了。在路上我看到漫山遍野的槐花儿开的正旺,眼馋,嘴馋的,忍不住感慨了一句“等会儿咱们去摘点槐花儿。”被盛老师放在了心上。她说现在槐花儿都老了,她家冰箱里存有,要给我拿些,让我带走吃。

“给,估计到路上要化了,你搁个地方保存。这是新鲜的,我用开水过了一遍,回家炒着吃,调着吃都行。”盛老师从车窗递过来了一袋揉成团的槐花儿。

“谢谢,谢谢。”看着热情的盛老师,我不知道咋表达自己的心情了。

鲁山之行就这样结束了。我从孩子们身上看到了坚韧,从老师身上看到了责任,从村民身上看到了决心。鲁山之行我不仅收获了六个鸡蛋和一包槐花儿,还收获了一份友谊,和盛老师互留了电话和微信,让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鲁山之行,我从女孩奶奶身上看到了知恩图报,看到了朴实,更看到了关爱;鲁山之行我看到了山里人的热情;鲁山之行更让我感到了女儿的成长。载着满满的收获,我们踏上了回家的路……

走进鲁山作文
读书人网 >中考话题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