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教学需循道育人要有德作文

发布时间: 2017-05-06 10:45:14 作者: rapoo

教学需循道,育人要有德

2010年12月3日,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田保华在五里堡小学就“还原听取蛙声一片的生态之美”,对我市道德课堂建设做了阐述。田局长对于道德课堂的解析详尽、准确,有深度,所追求的“还原蛙声一片”的教育境界,虽然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是一种愿景,但它却又是我们所有的教育同行为之努力、为之奋斗的共同目标。今天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教学需循道,育人要有德》。道德课堂的实施者是老师,抓住了老师的“德”的问题其实就抓住了“道德课堂”的主线,所以,今天我就有关“育人要有德”这个主题和各位领导进行交流:一是道德课堂的基础:做一个有“德”的老师。二是道德课堂的关键: 如何做一个有“德”的老师。三是道德课堂的实施:我校如何让教师做一个有“德”的老师。

一、道德课堂的基础:做一个有“德”的教师

构建道德课堂,教师是引领者。对于教师而言,要想使自己的教学具有道德价值,或者说在课堂教学中彰显道德的力量,教师需要的不仅是以一个知识化身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更需要的是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充满“德”的形象的教师。

案例:新学期开学第一天,一位教师走上讲台,说道:“同学们,上课时间到了,今天是我和大家第一次见面,在正式上课之前,我来认识一下大家……”于是,他拿起了花名册,开始点名,当点到一位同学名字的时候,愣住了,因为其中有一个字他不认识,于是说道:“这个叫赵什么来的,后面的字印得不清楚,请站起来告诉我。”那个叫赵什么来的站起来告诉了他……

过去有很多人认为这是教师的急中生智,这是教学的智慧,但我以为,这根本不是什么教学智慧,那只能叫玩弄“教术”,“教术”和“权术”有异曲同工之妙,而玩弄“教术”的教师只能称之为“术”,不能称之为“智”。课堂不应该是教师玩弄“教术”的场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进行着道德行为的示范。本来,教师第一次与学生见面,上课点名很正常,但在头天晚上就应当浏览一下花名册,如果遇上不认识的字,只要查一下字典即可。但他事先没有这样做,课下没有备课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就仓促上阵,结果出了纰漏,这是需要反思的一个层面,我们姑且不论,课堂点名,遇到不认识的字完全可以坦率地承认并虚心地请教。如果这么做了,那才是真正的教学智慧,那才是有“德”的做法,这样做的教师才是有“德”的教师。

二、道德课堂的关键:如何做一个德的老师

构建道德课堂,教师无疑是关键。那么,如何做一个有“德”老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有人性。所谓“有人性”,指的是在审视传统“规训式课堂”各种危害的基础上,努力构建的“人本化课堂”,是“人课一体”的课堂,亦即“人在课中,课在人中”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被看作“具体人”而非“抽象人”,是鲜活的生命体而不是千人一面的待铸件。

案例:某小学一年级的课堂上,黑板上写着一个“云”字,一个小男孩被老师叫了起来:“这是什么字?”小男孩清脆地答道:“是‘云’字。”老师的脸沉了下来:“他说错了,谁来纠正?”一个小女孩站了起来,背书般地大声说:“云云云,这个字我认识,横、横、撇折、点,这个字念‘云’。”老师笑了:“对了,老师不是教过吗?每个小朋友都要这样说,才算对。”

只要对上述案例稍加审视,不难发现,这不是在教学,而是在规训。因为所谓规训,就是用既定的模式框定人,模铸人的思想,统一人的语言、行为。改造规训式课堂,创造人性化课堂是道德课堂的必然追求。人性化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课堂上要让学生的优点充分张扬,缺点自我屏蔽和改进。力求表现出三多:一是多一点鼓励。二是多一点赞赏。三是多一点期待。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有百年的目光,对待学生更要有要有百倍的耐心。

2、有同理心。

同理心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最早由人本主义大师卡尔•罗杰斯提出。同理心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中国文化中,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俗语也有“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将心比心”。再现代一点是“理解万岁”、“换位思考”等等,都与同理心是一个意思。

案例: 有一个故事先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只小猪、一只山羊和一头奶牛被关在同一个里。有一天,农夫捉住小猪,它大声嚎叫,猛烈抗拒。绵羊和奶牛讨厌它的嚎叫,抗议道:“烦死了,他经常捉我们,我们并没有大呼小叫。”

小猪听了说:“它捉你们和捉我是完全是两回事,捉你们只要你们的毛和乳汁,捉我却是要我的命啊。”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往往和学生沟通不畅,是因为所处的立场、环境不同,如果能够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就不会出现和学生沟通不畅的问题了。做老师的我们又有多少时间做到有同理心呢?

3、能共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反感灌输的道德教育方式,常常反对牵强附会的道德说教形式,甚至有人常说道德灌输本身就是不道德的,对于上述观点,我也深表赞同。但我以为,道德灌输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化的一种重要的方式,灌输本身无罪,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进行道德灌输时有没有考虑到你所教的学生的认知特点. 有没有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差异。

案例一:“人生第一课”

刚入园的美国小朋友来到图书馆随意的做到地上,老师从书架上拿了一本书开始给学生讲了一个非常浅显的童话故事,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书里,这本书是一位作家写的,等你们长大后也能写这样的书。接着问:“谁能给大家讲个故事?”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说:“我有一个爸爸、一个妈妈还有我。”老师很认真的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了下来。接着问:“谁能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会。”于是他画了一个爸爸、一个妈妈还有个我。当然他画的很不像样子,老师又拿了一张非常精美的封皮,把这三张纸定在了一起。写上了作者的姓名、插图者的姓名及出版的年月日。然后把这本书高高举起说:孩子,这是你的第一本书,因为你年龄小,只能写这样的小书,等你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了。

我相信,虽然这位教师也在进行着道德灌输,但我认为这样的课堂仍然是道德课堂,这种教育不是抽象的,而是潜移默化,它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它能给每个孩子树立起远大而切实可行的目标。

案例二: “小女孩有意跌了一跤”

几个孩子正玩得不亦乐乎,一个小家伙突然摔倒在地上了,并立即哇哇大哭起来,。大人处理这件事无非会有这几种情况:一是安慰,二是鼓励,三是迁怒于土地。我们看看小女孩是怎样处理的?

她一看那跌倒的小家伙,愣了愣,接着,跑了过去,装着一下子跌倒了,就跌在那小家伙的身旁,还笑得咯咯响。那小家伙一看小姐姐,也笑了,抹抹泪,又玩起来。

天衣无缝,不是吗?

之所以这个小女孩的做法能取得这样好的效果,因为这个孩子是以一个“共情者”的形象出现在孩子面前的。它对道德课堂构建的借鉴价值何在呢?作为教师,我们需要重新体悟“同学”一词的本真含义,当我们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说出“同学”或“同学们”这样的字眼的时候,它不仅指的是在座的学生,而且也要将教师自己包含在其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育者,同时也是与学生共同面对所需学习内容的共同学习者。同时,它还意味着:作为教师,在今后备课及教学的过程中,不要仅以自己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更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的思考,在充分了解你所教的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备课、教学与交往。

三、道德课堂的实施:我校如何让教师做一个有德的老师

构建道德的课堂,教师无疑是关键。形势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搞教育,仅有爱心是不够的,更要有爱的行动、爱的能力、爱的艺术。

1、培养老师不但要爱事业,更要具备爱事业的能力

忘了从哪一年开始,我校在暑假和寒假开始给老师赠阅图书,以丰富老师的知识储备,《班主任兵法》、《玫瑰与教育》、《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于丹<论语>心得》、《名师备课经验》等一本本优质图书在老师手中传阅,读后感和读书笔记一篇篇优秀文章再现于教师校信通博客之中,老师们互看、互学、互评,掀起了读书写博热潮,学校领导更是学习读书写博的先行者。尤其是我校王凤香校长多篇博客被校信通推荐,极大的带动了我校年轻教师读书写博探讨问题的热情。

2、培养教师不但要上好课,还有具备“上好每一节课”的能力

我们学校近几年努力实践,摸索出了一整套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教科研之路。以“同年级赛课”为载体,学校每个学期都要精心选择各学科业务骨干、教学精英担任教研组长。“同年级赛课”时,比的课堂四十分钟的高效质量,更比的是教研组团队的集体力量。教师的个人素质有高有低、执教水平有浅有深、教学风格有炯优异,但,组成一个团结奋进的团队时,就会发挥优劣互补、强强联合的优势,使每个人的业务素质在集体智慧的碰撞中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增强。

3、培养青年教师不但要早上路,还要具备一直在路上走的能力

青年教师目前已经成为我校的主力军,更是今后道德课堂的主要实施者,他们的素质高低、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品行修养直接影响着我们学校未来几年的发展,所以,这两年我们学校把培养年轻教师当成了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帮助他们树立职业规划,明确奋斗目标,人为的给他们加压负重,为的就是促使这些青年教师能够在教学路途中“早日上路”。一月一次的青年教师成长课,其实任务相当重,备课、做课件、修改、试讲、课后反思等环节使青年教师压力极大,但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更值得我们欣慰的是,在青年教师成长的路上,不但青年教师本人目标明确积极奋进,而且所在的年级团队也对她们不离不弃、相扶相帮。经过两个学期的成长课实战,我们欣喜的发现这些青年教师都不同程度的有了提高,逐渐“入了路、上了路,并且有的已经开始展露头角了”。相信具备了这种能力,再加上团队的力量,未来青年教师的课堂定能成为“道德课堂”。

正是因为有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正是因为有了东关小学全体教师的积极进取,才有了东关人今天豁达乐观的心态。造就这种心态的关键是什么?就是坚定的自信。东关人上下一心、齐心协力,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学校的教学质量也稳中有升。然而,这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我们通过这样的举措,打造了一支会上课、能上课、业务能力强、师德水平高的教师队伍。相信有了这样一支战斗力及强的教师队伍,一定能为构建有道德的课堂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读书人网 >优秀作文精选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