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如何引领农村孩子读书读《怎样引领

发布时间: 2017-05-07 11:05:26 作者: rapoo

如何引领农村孩子读书

——读《怎样引领自己的孩子读书》有感

近日,读王庆华老师的博文《怎样引领自己的孩子读书》后内心有所触动,文中提及一位农村骨干老师深得学生们的喜爱,却困惑于自己的孩子不喜欢阅读,困惑于自己不知该如何引领农村的孩子读书,出生在60年代农村的我很能体会该老师此时的心情。

农村毕竟不像城市那么繁华——书店遍布大街小巷,那里既没有像样的书店,书店里的书籍又更新的特别慢,在阅读领域里,农村孩子在很多时候还真是输在了起跑线上。小时候,家境还算富裕,我的童年早早就与书为伴了。不过那时的书都是些小人书:《杨家将》、《高玉宝》、《岳飞传》、《三国演义》、《红楼梦》、《沙家浜》、《雷锋》、《地道战》等,逢年过节,父母都会买本小人书送给我们,家里一张三斗桌,光小人书就装了满满三抽屉,有时小表妹们来做客就会“借”几本自己喜爱的,藏着掖着地带回家。我清晰地记得那本《杨家将》封皮上被花花绿绿地涂满了我们几个人的名字,都说自己是画书的主人,每每吵架时,我们都戏称对方是“周扒皮”、“刁德一”。80年代初,升入高中的我开始借阅手抄本,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第二次握手》。除此之外,接触外界信息最多的就是董浩叔叔主持的“小喇叭”了,“小朋友,小喇叭开始广播了,嗒滴答,嗒滴答”,每当这个声音响起,再吵闹的孩子也会瞬间安静下来,围在半导体前,拖着下颚,聚精会神地听着……想想自己的童年,阅读条件是那么的简陋,阅读书目是那么的单一,太多太多的时间都用在踢毽子、投沙包、滚铁圈和玩泥巴上了。

经济在发展,农村也在变。村庄修好了柏油马路,村中的人均收入提高了几千元,家家实现了自动化,可美中不足的就是农村的教育仍然有些落后。越来越重视教育的村民们已经意识到“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性,他们也开始了不惜重金为孩子的教育投资。凡事都讲究个氛围,读书也不例外。越来越多的父亲选择了外出打工,家里的母亲除了忙家务还要照看自家的二亩三分地,如何营造阅读的环境和氛围就成了一个大难题。文中王老师也分析出三个原因——角色原因、兴趣原因、氛围原因,除此之外,我还要补充一个——形式原因。

农村在某些方面虽比不上城市发达,可农村自有农村的好处,毛主席曾说过“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的”,试想一下,农村三乡五村的都能扯得上亲戚,更别说同门同宗的了,这比钢筋水泥般的城市多了些亲近感。农村的孩子亲如一家,农村处处可以设课堂。我们不妨将邻里之间(村庄之间也可搞个大联合)同龄的孩子们集中在一起,定期搞个读书会,在孩子们之间营造一个阅读的氛围。文中该家长曾困惑于不知该如何引领自己的孩子读书,这在很大程度上犯了“灯下黑”的通病。老师白天在学校忙了一天,回到家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和心情再说教自己的孩子;也有的家长习惯了自己的老师身份,对孩子说话也是居高临下的腔调,这两种方式的教育都不会受到孩子的欢迎。很多时候,同龄人之间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是不可比拟的,因为没有哪个孩子心甘情愿地输给自己的伙伴。孩子的这种心理刚好适应于读书会,不妨由几名责任心强的家长牵头,动员孩子们将各自的“家当”汇集在一起登记造册,不定期进行交换阅读。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书目一定要让孩子们自己选择,阅读的类别越杂越好。很多家长一开始就强迫孩子读名著、写读后感,这是家庭教育之大忌,尹建莉曾说过“要想让孩子成为什么就去诱惑他,要不想让孩子成为什么就去强迫他。”可见强迫的后果是多么的可怕。在我看来,教育就是与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只要你肯下功夫、肯动脑筋,多换位思考,相信你会成为常胜将军的。

写作是孩子普遍头痛的事情,可“说话”每个孩子都会,很多孩子天生具有强烈的表演欲。家长不妨找准契机(结合阅读书目),“撬”开孩子的金口,从孩子的兴趣点着手,打开他们的话匣子,语言交流往往比写读书笔记更流畅,一个孩子绘声绘色的“演讲”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并带动身边的孩子,一旦时机成熟,一个成规模的读书会就“挂牌”成立了。如果恰逢孩子有读书或写随笔的作业,有心的家长不妨悄悄暗下录音键,等孩子动笔时就可提供免费素材了哦,如此反复,阅读岂不成了良性循环?!

大自然是个无声的课堂,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喜欢利用周末、节假日爬山、野炊、踏青,走进自然、亲近自然、享受自然,与此相比,我们农村人不是整天守着聚宝盆找财路吗?朱自清的《匆匆》曾迷倒过几代人,我们为何不趁着春天的大好时机带孩子们走上田埂,朗读并仿写一篇现代版的《匆匆》呢?如此下来,随着季节的变换,我们试着寻找不同的文章,结合身边的自然环境,让孩子们勾勒出一幅属于自己的童话王国,让每一位王子和公主饰演“我的地盘我做主”——策划下期读书会主题、布置活动地点,如此以来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还会犯难吗?孩子们一旦拥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写作也就会妙笔生花了,这里又有一个绝妙机会:由孩子们自己做主,将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作品誊写下来,加上插图、花边,找出一面墙张贴孩子们的作品——这面墙的功能不低于一张光荣榜呢,长此以往,孩子们的写作兴趣是否会更上一层楼呢?呵呵,由最初我们最犯愁的引领阅读不知不觉间到了作品展示,这不正应了那句古话“写是阅读的沉淀和升华”吗?此时,你的引领孩子阅读也就大功告成了。

读书人网 >中考话题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