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张弛有度的“弓”
极少有学生对自己的分数不在乎,也极少有家长能洒脱地对自己的孩子的成绩说“无所谓”,所以考前的这段时间学习成了写作业的机器,而家长还总一个劲地念紧箍咒给孩子施加压力。孰不知,张弛有度的弓才是良弓。
在考前在这段时间调整心态,积极备考,查漏补缺,劳逸结合,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考前家长要想帮助孩子,应注意一下几点:
一、 树立信心,化唠叨为鼓励。
相当一部分孩子面临考试,心里是有些慌乱的。而有的家长为了“刺激”孩子让其好好复习,往往会“威逼利诱”,比如:反复对孩子讲考好了会有怎样的奖励,考砸了要受到怎样的惩罚。还有的喋喋不休说:“好好复习,考不好的话谁都对不起!”诸如此类的话只会增加孩子心里的焦虑,考试也愈发变得面目可憎。其实,考试只是对前一段学习情况的检测,告诉孩子只要脚踏实地地学习,认认真真地复习就一定能考好。相信孩子能考好,会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二、 夯实基础,化放任为行动。
大多数的家长说自家孩子很聪明,这是事实。可是这些很聪明的孩子总会在一些不该丢分的地方丢分,这也是事实。眼高手低,自恃聪明,对基础题不够重视,这是造成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大型考试中基础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忽略了这一块是不应该的。这就需要聪明孩子的家长监督一把,例如:让孩子听写英语单词,背诵默写古诗文等,扣住教材扎扎实实地复习一遍,逐章节过关,全面撒网,夯实基础,定能收获多多。
三、梳理重点,化零碎为整体。
每门学科都有相应的重点章节,这些章节对后面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孩子在复习时重点章节进行梳理、归纳、比较、总结,这对以后的学习也大有帮助。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理解要透彻。只有真正理解了,才能运用自如。同时,可适当进行练习,达到强化的目的。这样孩子不仅仅会做一道题,而是掌握了一类题的做法。学而不思则罔,在重点知识的梳理中,思考胜过题海战术。
四、 突破难点,化旁观为相助。
现在的教材有一定的难度,而且题目很灵活,孩子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拦路虎,从而产生挫败感。家长不能一味地责备:“为什么别人会而你不会?”而是应尽量伸手相助,若能给予正确的点拨,可以帮孩子节约不少时间。如果家长也解不出,至少表明家长愿意帮助孩子,孩子会明白家长是自己的后盾。同时,鼓励孩子主动请教老师、同学,不畏惧困难。如果复习很紧张,也不必在难题上花费太多的时间,还是要抓住基础和重点。
落实了基础知识,强化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孩子的心里自然就有了谱。多门学科的复习是一项繁重的脑力劳动,不妨将文理科交叉进行复习,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在孩子学习疲惫的时候,家长可以陪其锻炼锻炼身体,比如:跑跑步等,这样的有氧运动能让孩子一扫疲劳,身心愉悦。
其实,孩子的学习重在平时。虽有“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说法,但“临时抱佛脚”毕竟不如平时多烧香。引导孩子热爱学习,张弛有度,让孩子成为后劲无穷潜力无限的良弓,这是我们每一个为人父母者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