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丰富第五单元“亲情”为主题的教学内容,开拓同学们的眼界,启发他们的思考,我请同学们看了意大利著名导演罗贝托•贝尼尼自编自导自演的奥斯卡获奖电影《美丽人生》。
这是一个发生在二战背景下一个犹太家庭的悲惨经历。每次看这部电影,我都是笑着含着泪看完的。在教室里,很多孩子也是在笑声中红了眼圈,悄悄抹掉眼泪。还有很多孩子到最后也不相信那个会制造奇迹的伟大的父亲会死去,他们兴高采烈的笑着说“看,他把那个执行枪决任务的德国士兵给干掉了,他自己出去了。”我多么希望,他们说得是真的,可是
我们可以制造奇迹,但我们不能等待奇迹降临在我们身上
伟大的父亲用自己的智慧和幽默,制造了让一个意大利贵族小姐下嫁给一个犹太平民的奇迹,更制造了一个发生在德国集中营里的一个犹太孩子的生命的奇迹,不,绝对不只是生命,最关键的是,心灵的奇迹。这个父亲用心保护的不仅仅是孩子的生命,而且是孩子的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残酷的生活条件并不可怕,这个可怜的孩子因为有这样的父亲而依然享受着快乐,好奇,甚至竞争的幸福。为了这样的心灵的幸福,他不惜和孩子字一起冒险用德国人的广播站向孩子的妈妈传递信息;他不惜冒险充当德国人的翻译,给儿子宣读游戏规则,天知道,他根本不懂德语;他不惜冒险让孩子置身与一群德国孩子的身边……
在父亲的心里,生命诚可贵,孩子快乐和幸福的心灵比生命更崇高。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比起这样的一个父亲,我们为了达到某些目的的所作所为,甚至是以伤害孩子的心灵为代价的。课文《羚羊木雕.》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吗?我深深的理解“我觉得我是天底下最伤心的人”这句话的含义,原来,友情与诚信的价值还不如一个小小的工艺品!
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高分可以轻易地战胜诚实;分数可以换来等值的物质奖励;谎言可以换来赞美和笑容;揭发可以换来欣赏和实惠等等。孩子们学会了像刺猬一样竖起浑身的刺,随时防备着,最终会刺伤所有靠近他们的人,乃至于互相伤害。
爱,不是简单的物质的赠与与生命的延续。爱只有在心灵中才会传承。
影片不仅仅用主人公一家人的行为来宣扬这种心灵的呵护,还从很多反面人物的身上来传播。
那个德国医生,不也是一个善良的人吗,我们看的到他的痛苦;那个摔倒在即将被送进毒气室的老人面前的德国女兵,临走前深深的看着老人的眼神,又何尝不是在传达一种无法言语的痛苦与矛盾;甚至,那个对主人公执行了枪决的德国士兵匆匆离去的身影,是不是因为他不忍去面对一个无辜的生命的离去……他们都是在执行任务,他们同样可怜,甚至比那些死去的人更可怜。影片传递给我们的不是恨,编剧还要保护那些看了这部影片的孩子们,他们的心里,不能充满恨!
爱可以创造奇迹,但是我们不能等待爱降临在我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