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教给学生预习
开学第一课,首先要教给学生预习。磨刀不误砍柴工,教给学生自己会跑比什么都重要。
预习就是预先学习,具体而言,是指老师没教之前,学生在上课前自学有关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它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一步。
预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对学习效果影响很大。一位优秀的高中生说:“预习是合理的‘抢跑’。一开始就‘抢跑’领先,争取了主动,当然容易取胜。”
班内学生成绩有好有坏,究其原因,当然有很多因素,但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预习上的差距。班内有17%的学生预习到位,成绩很优秀;有65%的学生能够预习但要求降低,学习一般;至少还有18%的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成绩较差。这些孩子不预习,是因为在于他们没有真正认识到预习的好处,没有掌握预习的方法,没有尝到预习的甜头。
同样的年龄,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听同一位老师讲同样的内容,但同学们对新课的理解和吸收程度却有很大的差别。其原因就是不同的同学听课的起点和接受能力不同。那么预习有哪些益处呢?
(1)预习能开拓听课思路
经过预习,心中已经有数,
(2)预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预习,可以解决一些自己能弄明白的问题;而对不懂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上课时就能集中注意力去听老师讲解;而且疑难处由于自己预习时思考过,再听老师讲解就容易明白,甚至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大家探讨。这样,学习内容更集中,目的性更强。
(3)预习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小学阶段不但要学习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预习便是良好的习惯之一。
(4)预习可以发展自学能力
学会学习,终生学习是现代教育的终极目标。学生将来要走出学校走向社会,需要接受大量新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在中学阶段独立地做好预习就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最好方法之一。自学能力只有在自学活动中才能发展起来。预习是学生首次独立地接触新课,在预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经过自己阅读、自己思考、自己联系、自己检验等阶段。久而久之,自学的能力就形成和提高了。
那么,如何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呢?对于小学生而言,要提出明确详细的要求,由扶到放,才能让学生掌握预习方法,尝到预习的甜头,喜欢上预习。开学第一课,我给学生提了这样几点预习要求:1、拿到课文,先标自然段。2、读书一遍。3、用不同符号标出一类字、二类字和文中词,读读认认写写。3、文中不懂的词语用工具书解决。4、再读课文,用不同符号和曲线标出文中优美词句,说说积累这些词句的理由。5、三读课文,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6、看课后思考题,认真思考,并批画文中相关内容。7、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8、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
开学第一课,你教给学生预习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