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文言文共四篇,教学大纲要求不必要做过多讲解,《教师用书》里也明明白白地说“小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教师应树立‘朗读是第一位’的观念。并对文言文如何朗读做出了具体的方法指导:第一是教师范读,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从而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第二是指导学生读通顺。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第三,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最后达到背诵。教学就应该这样教,三个层次,有条不紊地进行。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就这样以读代讲还不够,我们教学虽然不是完全为了考试,但是,目前的教育机制也必须考虑考试。考试的时候,让学生解释文言文字词的意思,让学生说说从文言文中懂得的道理。因此,在教学中,还要考虑文言文的意思。
考虑到这两点,我首先把早读课利用起来,先用早读课的时间教学生朗读文言文,争取做到人人都能读得流畅,读出文言文的韵味,此时的读并没有什么其他的要求,就是读通顺读流利,不是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吗?我让学生反复读,他们借助注释多多少少会有自己的理解。正式上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分析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并再次指导了学生的朗读,有感情的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并在授课结束后指导学生背诵。教学中,我力求让每个学生能理解文言文重点字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所揭示的道理,并能熟读成诵。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三点:⑴文言文的朗读强调断句,但不能读破句子,应该读出文言文的韵味来,范读很重要。⑵理解课文内容时,教师要抓住重点句,不必句句对译,因为五年级孩子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⑶初读的要求不要过高,只要求读通,理解后再读,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能正确断句,也能读流畅,读出感情来了。让孩子自读自悟,学习文言文,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是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