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教育感悟:老师仍需”童心未泯“作文

发布时间: 2017-05-19 10:47:12 作者: rapoo

有时想来,自己真的和讲台缘分不浅。

你看,我人生的前十几年,坐在讲台下,听老师讲课,那时自己是学生;后几十年,登上讲台,给学生讲课,自己又变成了老师,时至今日,这方“三尺”讲台,我已守候了半生。我时常给我的学生开玩笑说:这辈子当老师我一点儿都不后悔,因为当老师头发可以花白,而心却永远不会变老。学生们笑道:那老师您就不用美容了。是啊,当老师与同学们日日相伴,耳濡目染,自己仿佛童心犹在,何谈老矣?

从教二十年来,我有一种感悟,我觉得凡是拥有童心的老师,都应该是幸福的老师,而且也必定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因为只有你富有童心,你才能让学生成为你的知己,才能平等地走进孩子的世界。回忆一下自己的初中时代,不同性格的老师,或许就能决定教室里的“四季”变幻。

我记得我们的语文老师叫黄季萍,当时她四十多岁的样子,人不算漂亮,但她目光慈爱,语言温柔,很讨同学喜欢。在上学和放学路上,她总爱推车与同学同行,并嘘寒问暖。因此,每次走在路上,老远看见黄老师,我们也会不约而同地紧赶几步追上她,在老师的牵手中,感受师爱的温暖。有时黄老师像是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和同学们一块跳皮筋、踢毽子,这时我们似乎忘记了黄老师的教师身份,把她当成了我们亲密无间的朋友。所以,每当上语文课,看到黄老师轻盈走进教室,此时整个教室如沐春风。

我还记得有位生物老师,他的名字我忘了,他是汝南师范退休返聘的老教师。他头发花白,却热情奔放,表情丰富,很像武打片里的“老顽童”。尤其是他讲动物心脏这这一节,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当他描述动、静脉血液流过心室和心房的情景时,他一会儿把自己喻为动脉血,一会又把自己喻为静脉血,前门、后门来回跑,像快速流动的血液,忙的不亦乐呼,引得我们大声鼓掌叫好,好一节热情似夏的生物课!后来这位老教师因健康原因,不再上课。取而代之的是一位刚毕业的师范生,他神情凝重,声音低沉,好似心怀不悦。他的到来让班级气氛如坠深冬——漫长而冰冷。

所以,我要说“童心”乃师爱之源。老师只有富有童心,你才能够理解孩子的幼稚行为,才能在他们迷茫时,给他们正确的引导。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罗大佑的《童年》曾风靡一时,当时大街小巷“知了声声……”。不要说小学生,就是当时我们中学生似乎也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心语。歌曲里那清澈的池塘、高大的榕树、喧哗的知了、秋千上寂寞的栖蝶、那严厉的老师、还有那期待中的夏天……孩子们“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游戏的童年。”既然大家都喜欢这首歌,肯定我们从中也能找到自己的影子,说明自己也曾有过相似的经历,因为这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总归是孩子,他们无忧无虑,童心飞扬,课堂上的这种幼稚之举,还是可以理解的。作为老师,如果真要想要教育好孩子,就不应该拿成人的标准来度量孩子,毕竟他们尚未成人。所以在日常教育中,我们不要一味地讽刺打击,要走进孩子的内心,慢慢引导。

愿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童心未泯,把自己融入孩子们心灵深处,这才是老师“传道授业”的最高境界。

读书人网 >中考话题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