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陈经纶中学(二)
课间休息的时候,几位围拢着朱校长交流。朱校是一个特别热情随和的人。我听过许多教育名家的报告,他们被我尊为“原生态”的教育家,在平凡中恪守坚定的教育信念,在执着中支撑起千秋大业的脊梁,功成名就后,还是那样矜持和低调,这样的民族教育之星处在灯火阑珊处而愈发显得璀璨。
朱校说,政教出身的校长往往都是大气的校长,往往能够铸就大气的学校。我理解,这样的大气是站在超越成绩与升学的生命线,在以人为本,培养高素质有理想有信念的创新人才教育理念指引下,一种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大境界教育,这是一种具有战略眼光、胸怀国家兴衰的民族教育情怀。
谈及新课程背景下的全员德育,陈经纶中学实施“差异”管理:这样的“差异”实质是明确责任,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模糊界定为“德育教育,我有责任”的明晰担待。
班主任是学生德育管理的主体,班主任是学生德育管理的核心;
学科教师,要进行学科德育渗透,我教我管我负责;
学科教师,课堂之外发现问题进行教育,起码通报班主任或德育处;
不听老师话的学生归德育处管;
社区居民是校外教育的积极力量。
这样的差异管理是一种细化的体系管理,让空洞的全员德育走向具体的量化的可操作的充实。
新课程背景下德育最终要走向生活,德育要实现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活化管理。奥运会期间,陈经纶中学有五百名学生成为志愿者,为盛会做义工,把亲历奥运会当成最好的德育教育资源。“在爱的奉献中传递爱,在爱的传递中学会爱”——做是第一,还要说出来,写出来:名字背后有理念,理念背后有行动。”朱校侃侃而谈,在有理有据中闪现其教育智慧的博大精深。
陈经纶中学面积不大,20年前的整体改造的辉煌在今天周遭的高楼耸立中显得“渺小”,而这“渺小”中浸含着丰富的德育教化的力量。
一个年级一座教学楼,四层高,建筑格局相同,但一座楼一个文化特色,一层走廊一个特色:科学主题,艺术长廊,感恩系列,体育文化等等,我们驻足廊间的一幅幅主题图框,感受陈经纶中学德育教育的科学与细腻。
学校每周一一次大的升旗仪式,每天早上7点都有一次小的升旗仪式:不全校集合列队,升旗开始,所有人无论在做什么,都自觉地站立,面向国旗行注目礼,这是陈经纶人最自然最心照不宣的默契,这样的庄严的默契显示了强大的德育教育的力量。我们虽然没有亲眼所见,但朱校的深情诉说同样给我们深刻的感动。
朱校特意给我们讲“经伦猫”的故事,我在校园参观时有幸遇到了“经伦猫”,并用摄像机狠狠地拍了一通。
经伦猫是一只流浪的猫,某天流浪到了陈经纶中学,在经伦人的爱心滋润下,这只流浪猫在这里安了家,成为这所德育名校的大家庭中的一员,并拥有了一个伟大的名字:“经伦猫”。
经伦猫一身黑黑油亮的毛,胖的略显臃肿的身体显示了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它吃过所有学生特意带给它的食物,整个校园无处不是它的栖身之所,在房价天价的首都北京,能够有这样一个理想的栖身地,难怪它断然结束了自己的浪迹天涯。
朱校长告诉我们,陈经纶中学是郎平的母校。
郎平是中国女排的骄傲,中国人的自豪。郎平带领的美国女排在北京的奥运赛场打败包括中国队在内的所有强大对手,获得冠军。郎平是世界的郎平,郎平是中国的郎平,她的冠军让世界记住美国,更记住了中国。
郎平是陈经纶的郎平。
陈经纶中学有美好的过去和现在,必将有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