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为自己找借口
在生活中、工作中,为了偷懒、逃避责任,人人都在在为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当然我也不例外。
为了让自己有所成就不断成长,领导经常告诫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并把自己所做的工作进行整理形成文字性的的材料。为了激励大家多写文章,单位建立了博客圈,并制定了奖励办法。可我总是用没时间、工作忙;腰椎、颈椎有问题等借口来敷衍了事。
一天在楼下看到同事刘爱玲的大儿子(才九岁)领着小儿子(三岁)玩,我问他你妈妈呢?孩子说我妈在家看书呢。当时我就想每天除了上班,操持家务接送两个孩子上学、上幼儿园就够忙了,要我还不累个半死,哪有时间看书。当我打开刘爱玲的博客时让我更为震撼,短短数月,她居然被评为博客中的博腕,足见其文章数量之多,内容之精。她写的好多文章都被推荐。再看看她上传博文的时间,多数都是我们进入梦乡之时。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她取得这样斐然的成绩是必然的,因为在个人成长方面,我很少见她为自己找接口。
再来看看我的父亲,现已过古稀之年,但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我父亲的看书真是叫认真,凡是他认为好的内容都会做出特殊的标注,并记录下来。年前在我家居住的一个月里,书读了四本,笔记记录了两本信纸。他主要阅读论语、庄子、孟子、四书五经、名人的处世之道和治家格言等方面的书籍。当我看到他在读曾国藩的处世哲学一书时,我不禁说到:曾国藩有什么好看的,他只不过是是个镇压农民起义军的「曾剃头」、「曾屠户」。“开就地正法之先河”,遗臭万年的汉奸,封建地主阶级的卫道士、地主买办阶级的精偶。父亲说你说的不无道理,但那只是片面之说,如果你读了这本书后你对他会有另外的评价,特别是他在思想学术、治学论道方面都是值得后人借鉴的。
我为了了解曾国藩,开始硬着头皮去读这本书,当我努力的克制自己读下去的时候,觉得该书越读越有味道。曾国藩这个人物在我脑海中越来越清晰,特别是他的学术思想对我很有启发。
治学论道之经:曾国藩是清末著名的理学大师,学术造诣极深。通过对家庭成员的八本三致祥教育,曾家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好儿女,尽管是侯门大族,100多年来未见有纨绔子弟,这不能不说是曾国藩教育思想的成功。它对当今社会几乎每个家庭所面对的教育困惑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处世交友之道:曾国藩对交友之道颇有见地,他认为交友贵雅量,要“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无私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
修身养性之诀:他认为古人修身有四端可效:“慎独则心泰,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思诚则神钦”。
人格修炼:首先是诚,为人表里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
许多人都认为人格修炼是空虚的东西,认为修身是虚无缥渺的东西,甚至还是迂腐的,但曾国藩一生的事业,修身才是他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曾国藩不愧为清末著名的理学大师,就连中国现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都高度评价过曾国藩。毛泽东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
看来读书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底蕴,了解更多的知识;读书可以让自己看问题全面化;读书最重要是帮助我们如何做人、如何修心养性。我与父亲相比,我比他年轻,我与刘爱玲相比,我有的是时间,我不用忙于辅导孩子学习,我不用为给孩子的一日三餐费时费力(孩子已上大学),我还有什么借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