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芳草萋萋作文

发布时间: 2017-05-21 10:50:01 作者: rapoo

芳草萋萋

在每个人的童年生活中,我相信一定有一首小诗荡漾在记忆深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以他一贯通俗朴实的笔法给我们描绘了青青芳草,而且吟诵起来朗朗上口,这几句明白如话的诗句,不知为多少牙牙学语的垂髫小儿开启了诗歌的鸿蒙。

原上青草,枯荣轮回,茎叶萎缩,根却不死,只是默默积蓄力量,只待来年爆发生命的活力。也正因了这首诗,小草成了妇孺皆知的顽强生命力的代名词。

小草入诗,白居易绝对不是先驱,循着古代文学史的长河逆流而向,这个支流最早可追溯到《诗经》。信手翻开诗卷,萋萋芳草随处可见:在水底招摇的参差荇菜,遥望伊人的苍苍蒹葭,施于中谷的长长葛藤,南涧之滨的青水藻,生于沼的养蚕之蘩,可做爱情信物的彤管柔荑,一年四季采摘不尽的青青,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诗意十足的小草,一个一个羞涩地在躲藏在诗经的闺房中,和着诗歌的旋律,被人们浅吟低唱。情窦初开的小伙用它来传递悠悠不尽的相思: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脉脉含情的姑娘用它来咏叹深埋心底的思念:“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勤劳能干的妇女用它做劳动时嘹亮的号子:“采采苤苡,薄言采之。采采苤苡,薄言有之。”憧憬爱情的男子用它抒发爱而不得的怅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些沾染了情思的小草,莫不就是住在仙境里的翩跹女子,清风作霓裳,飘飘袅袅;露珠为环佩,叮当有声。不然,她们何以会有如此绰约曼妙的丰姿?

诗经如一首歌,小草们就是其中跃动的最美丽的音符。

到了屈原的笔下,萋萋芳草更是受到了这个大诗人最钟情的热爱。纵观屈原一生,他都在为自己的祖国热情呼告。这个浪漫的诗人借用了太多美丽的芳草来一抒自己的高洁情操和政治理想。“江离”“辟芷”“秋兰”“申椒”“菌桂”“ 蕙芷”等等, 屈原把这些种类繁多的香草作为装饰,穿在身上,摇曳生姿,叮当作响,诗人以浪漫的笔法给自己高洁的人格以美妙的比喻,并且支持和丰富了美人意象,把自己的一腔赤诚表现得婉约多姿。

不幸的是,屈原满怀爱国心却得不到楚王的信任,心灰意冷的屈原在理想破灭之际,无奈地将自己的七尺男儿身交给了滚滚滔滔的汨罗江,最终为自己的理想悲壮殉情。屈原的肉体随着一弯江水流失殆尽,但是芳草作为理想的代名词却像屈原的精神一样传承了下来,并如离离原上草般生生不息。

萋萋芳草,不名贵,不华丽,而且生命力顽强,平凡得常常让人忽略了它的存在。而且它不挑地点,不挑时间,随遇而安,放眼皆是,就像朱自清描写的那样“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正是因为草儿的繁密众多,后代的文人骚客往往把它作为离愁别绪的象征。

最形象经典的当是李煜《清平乐》中那句脍炙人口诗句:“离恨恰如春草,渐行渐远还生。”李煜词最精妙之处在于他善于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这首《清平乐》通篇都在抒写"离恨",可是“离恨”是非常抽象的一种情感,要怎样才能做到把自己心中由离恨引发的愁苦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呢?除了氛围的营造,情绪的渲染,最经典的莫过于以春草比喻愁思,和后来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一脉相承,形象地表达了愁思的多、广、不尽,比喻新颖贴切,令人拍案叫绝。

最耐人玩味的当数五代词人牛希济《生查子》中的描写:

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分别在即,我们的离愁犹如这无处不在的芳草,怎么走也走不出对你深切的眷恋。忘不了你幽怨的星眸,和挂在你芳腮上一滴晶莹的泪珠,犹如桃花一枝春带雨。以后的日子,那随处可见的萋萋芳草将无一不是你摇曳的身姿。无时不缭绕着你芳草一般悱恻的深情……这是怎样动人心魄的缠绵和依恋。

人们常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其实草木何尝无情?顾况诗云:“故人行迹灭,秋草向南悲。”这“秋草”就像懂得离人的心情似的,和人一同心生伤感。草犹如此,人何以堪?怎不让分别在即的有情人肝肠寸断?萋萋芳草在古代文学长廊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有关芳草的旋律已经传唱了几千年,并将继续被文人骚客吟诵下去,经久不绝。

又是一年芳草绿,绵绵情丝无尽时……

读书人网 >中考话题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