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听课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
——濮阳开发区英语优质课评选所思
很荣幸参与了濮阳开发区英语优质课的评选,担任了评委。很是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带着笔记本,带着学习的态度,带着激情,带着思考,坐在了教室里。用心聆听每一位做课教师流利的课堂用语,真切感受课堂中孩子们乐于参与课堂的兴奋。
每一节课,老师都是用心设计,不管是教学活动,还是板书设计,老师都在课前花费了精力,甚至一节课代表着一个教研组,一个学校的英语优质课的研讨能力。通过听课,收获很多。虽然各个老师的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这次听课,让我开阔了眼界,明白了努力方向。同时,在看别人上课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些问题也同样存在于自己的课堂上。通过学习,让自己可以更加理性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
有几个疑问想与大家商榷:
一, 英语课堂活动的组织是为了什么?
怎样让学生更喜欢英语,喜欢自己的英语课堂,并且让这种兴趣持续下去。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是最有趣,最有活力,学生最喜欢,愿意参与课堂活动。因为只有学生在课堂上愿意参与活动,乐于表达自己,才能让课堂活起来,才能让学生真的有所得。
但是课堂活动,只是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还是要通过课堂活动来帮助、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在作课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听到了歌曲,看到了视频,看到了学生在忙于应付老师所布置的一个又一个活动,表面上看这节课热热闹闹,可静下来细细思考一下,这些歌曲、影片,活动和这节课要讲授的教学要点,教学目标又有多大关系?对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又有多大帮助?前后布置的活动是否有关联性?学生在活动中是否得到了充分的练习?所以对课堂活动的组织我们必须深入思考,谨慎布置。
课堂活动必须注重实效性。课堂活动的数量不等于一节好课。我们看到有些老师为了在40分钟内完成预先设置的过多的课堂环节,不得不加快语速,缩短练习时间,减少提问量。那么试问这些蜻蜓点水式的、没有足够输入就要求学生输出的课堂活动如何能扎扎实实的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呢?
二, 学习目标怎样呈现?
课堂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方向和归宿。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而我们在授课过程中,给学生呈现的学习目标,又该是怎样,才能有效地指引学生一节课的学习,最后又该以怎样的方式达成目标?
而我们六位作课教师,都有一张幻灯片是“Learning aims”,四位教师一闪而过,一位教师让学生看了一眼,一位教师给学生作了解释,并领读了单词和句子。我想说我们出示学习目标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有这一环节,还是让目标指引,或者吸引学生的学习。并且这一张幻灯片有的是全英,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全英他们能看懂吗?如果看不懂,出示又有何作用?还有的教师幻灯片上只有简单的一句话,比如:掌握重点短语和词汇。短语是什么,词汇又是什么,既然是给学生看的,必须要详细,再详细。
目标的设定一定要根据学生及其教学的实际,即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他们的需求和认知水平,这样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上,构建的目标,学生才能有所得,而脱离实际所设定的目标往往会可望而不可及。这就要求我们的目标设定要比较适度和准确地预测学生最终能够达到的结果。例如:“能听……等指令做相应的动作”和“能用英语发出……等指令”;“能理解……”和“能用自己的话复述……”等是不同层次的目标。
学习目标呈现后,在学习过程结束后,非常需要检测学习效果,那么又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检测呢?大部分老师采用了提问的方式:What have you learned today? 于是有个别学生站起来,说说学习的内容,仅仅是泛泛而谈,关键是,一个学生学会了,其他学生呢?这次作课教师中有一位教师最后的summary中,采用了思维导图式总结,让学生用图表画出自己一节课所学,而老师在黑板上做示范,画出本课时达成的目标,学到的内容。思维导图就是采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用最简单的方式,把支离破碎的小知识点连接起来,可是评委老师却提出质疑,认为画出的图形毫无意义。在师生都在画出自己所得时,听课老师窃窃私语:画的是什么图形呀?看不出来呀?没什么意义呀?……那时真的在想:难道图形非的是一颗心,一朵花的形式,我们的课堂真的需要回归真实了。
三, 优质课评选不能讲语法吗?
传统的语法教学以讲解和传授为主,死记硬背语法条文,一味地机械套用基本句型。这种单纯的知识灌输,削弱了学生的语言实践,难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所以课改提倡语法教学由传统的演绎法改为归纳法与演绎法的结合。但是我们英语老师却认为,英语优质课不能讲解语法。
这次优质课中,有一位老师选择了九年级的课程,说句实在话,我很佩服这位教师,因为九年级的课不好讲,学生不容易调动。这位老师选的课题都涉及语法教学的,但很遗憾的是几乎没有看到教师敢于对必要的语法进行讲解、归纳。为什么不能在学生进行完大量的与之有关的课堂活动之后,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提取、总结、归纳出语法规则呢?这位老师选择的课题涉及到了一般将来时态的被动语态。看老师的教学设计是想通过复习一般现在时态和一般过去时态的被动语态,引导出一般将来时态的被动语态,但是教师在习题后,活动后,没有总结出将来时态的被动语态的结构,以至于给后面的课堂活动带来极大的被动。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肯定会对语法进行归纳总结,不是吗?
在学生缺乏语言环境和足够的语言刺激的情况下,语法教学不是可要可不要、淡化不淡化的问题,而是如何改变语法教学方法,找准和中考的切合点的问题。对于九年级的英语语法的学习,课堂非要使用全英教学吗?再流利的口语,再美妙的声音,学生听不明白,理解不透,又有何用。如果一两句的汉语解说就能把一个语法知识点说得明明白白,那又为什么不采用呢。
四, 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教育我们该有怎样的度?
这次的优质课评选中所有的作课教师都在自己的课堂中体现在了情感目标。当然,我们的语言课堂最终是要为我们的孩子树立正能量的东西,学生不仅仅是为了单纯的掌握某一个知识点,而是在凌乱的知识点中,梳理出系统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从而对自己以后的学习,对自己的身心有影响。英语是一门语言,但是单纯的掌握语言结构是不够的,更要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在情感处理上,老师的情感到位,激情饱满,通过自己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引导学生达到情感的提升。但是英语四十分钟的课堂如果大量的时间都在情感升华,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本”还没有掌握,又怎能升华呢?更何况德育教育不是专门需要一节节的课堂,而是渗透在英语课堂的每一个细节中。
给我留下最深印象一位老师讲的是对职业及其对职业的提问,本来有关职业的单词是本课时的一重点,也是一难点,可是老师却忽略不计,没有看到老师对重点的训练,对难点的突破,而是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情感教学上。叫到讲台上七名学生,一人一张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有一个单词,组成一句话:Study hard, my dream can come true!由于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些单词一个也没有学过,所以老师教读,一遍又一遍,用去了十几分钟的时间,看似热闹的课堂,却没有完成基本的学习目标,真的感到有些可惜。
英语课堂需要真实,不是热闹就好。有时静悄悄的课堂,也许更美!
五,课堂怎样自然生成?
我一向认为课堂的自然生成,是最美的课堂,是优质课评选中最亮丽的风景。拿到区优质课评选标准后,仔细阅读,看到有这样一条,很是激动:及时整理提炼学生生成的新问题;适时、适度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矫正纠错,提炼总结,体现智慧型指导。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并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但活动的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谁也无法预知在教学活动中会出现什么不可预设的因素,而且教学的对象是人,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中的全部细节。因此,教学需要预设,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学的生命力在于预设下的生成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拘泥于自己的教学设计,机智地应对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灵活地调整教学预设,思考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的“再设计”,并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过程。最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生成,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得以完善。
有一位教师这样导课:拿出准备好的彩色卡纸,提问What color is it? 学生提升回答:It’s 红色。孩子们回答的声音震耳欲聋,整齐划一。我在想,为什么如此安排?真正的课堂是这样吗?肯定会有学生说红色,会有学生说red, 会有学生不知所云,因为What color is it?这个句型学生还没有学,根本不会回答,而表示颜色的词语在学生预习的情况下,会有部分学生会读,所以如此完美的课堂环节,真的不如有错误生成,错误生成,自然会有更精彩的呈现。
我们的英语课堂质朴的、激昂的,是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是情不自禁地从灵魂深处流露出的爱的表达。理想的课堂总是以理服人、以志激人、以情动人的。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和谐的微笑撒向每个学生,把爱心带进课堂——用爱去感化每个学生,对每个学生要不惜褒奖的言辞,去赢得学生的喜爱。
做一个充满激情的英语教师,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真诚地对待学生,教师真诚的关注容易感染学生。我们要做到:让学生喜欢你的英语课,让学生喜欢英语学习,让学生有终身学习英语的意识。
上午四节,下午两节,尽管有点累,但是很享受,学到了东西,领悟了课堂,进步了自己!值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