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是娘的“乖乖”
电视中感动中国的颁奖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一次次流泪。其中一个镜头让我的心头一颤。40多岁的好村官沈浩顾不上照顾90岁的老娘。面对佝偻着腰、衰老患病的娘,沈浩很内疚,可娘说:“咱要对得起人家老百姓啊!我的乖乖!”一声亲昵的“乖乖”再次让我泪水涌出。无论多大、多老,孩子在娘的心里永远都是她的“乖乖”。
春节陪老公回老家过年,虽然孩子的爷爷奶奶没说什么,但我知道他们在意,甚至是盼着我们一家三口回家过年。
回去的不算晚,却因事在县城滞留了两几天。等要启程的时候,雪骤然下了起来。那种颗粒状的硬硬的雪粒,一踩就变得滑溜溜的。不时见行人和车子与大地亲密接触。焦虑中又等了一天,二十九的下午才终于回到老家。
婆婆是个话语不多的人,见我们回来她只是呵呵地笑。然后,她就进了厨房忙着张罗晚饭。儿子懂事地去厨房给奶奶帮忙,可奶奶笑呵呵地什么也不让他干。当儿子再坚持的时候,我的婆婆——他的奶奶则用粗糙的手轻轻地摸摸他的头,说:“好啦!想玩啥玩啥去吧!不用你干!呵呵!”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所以亲昵的动作常常是做不出的。也许奶奶不只是想摸摸孙儿的头,还想摸摸那脸蛋,却欲伸又止了。然后,她扭过脸对我说:“跟他爸小时候一样!呵呵!”
初一恐怕要算一年中最闲的日子,午饭后不胜酒力的先生呼呼地睡了,尽管电视的声音很大。婆婆走进我们的房间,看了看床上,说:“睡了?”“恩,你坐啊!”我说。婆婆不坐,搓搓手,笑着说:“咋蒙着头睡呢?小时候睡觉从不蒙头的,咋长大了蒙头睡呢?”她走过去,似乎想把被子往下掖掖。婆婆没坐,走了出去。想想婆婆刚才说的那句话,我忍不住想笑,岂止是“长大”了,都已经“长熟”了、“长老”了。但, 再想想,我有些嫉妒老公了。
过了一会,婆婆再次转悠到我的房间。坐在床边看会电视,有点心不在焉。她往被窝看看,说:“咋还不起来啊!”我听见外边老爷子回来了,说:“够手不?”这时,婆婆俯身,伸手拍拍睡觉人的脸,有些撒娇地说:“起来!起来!哪那么多瞌睡啊!”老公嘟囔着不愿起来。我竭力鼓动他去陪老太太老爷子打麻将,“这可是你支持我玩的哈!”老公开玩笑地说。婆婆在一旁只是笑。老公又对他的妈妈说:“你劝我来,一会我把你的钱赢完!”“俺不怕!呵呵!”婆婆笑着说。“钱进了儿子的腰包,那肯定不怕!呵呵!”我打趣道。婆婆竟高兴得像个孩子。
我是个不喜热闹的人,也不会打牌、搓麻将,之所以鼓动老公去陪他们玩,是因为这样陪他们开心的时候真的不多。输赢并不重要。无论长到多大多老,无论多丑多穷,在娘的心里,孩子永远都是她的最爱、她的“乖乖”。在娘的记忆中,儿子的模样是世上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