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错误也是一种资源作文

发布时间: 2017-05-24 11:33:54 作者: rapoo

错误也是一种资源

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人,大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

越来越多的父母寄厚望于子女,让孩子去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事业、达到自己未曾达到的目标;越来越多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出人头地,把孩子当成炫耀的对象和资本。作为家长,如果先在自己心里形成过高的奢望,再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一个普通的孩子,难免将不足之处放大,感到孩子满身的缺点和错误——简直是无可救药了!

国外一名教育专家曾说过“如果对待青少年的错误行为像对待成年人一样进行指责和谴责,那么青少年敏感的心灵中就会长时间地、甚至终身留下伤痕。”家长和老师用成人的言行标准来要求孩子本身就是标准的错位。“年轻人犯错误,上帝也会原谅”,孩子犯错误就像火车误点、轮船抛锚一样,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何况学校和家庭是一个允许犯错误的地方,孩子正处于一个允许犯错误的年龄,所以,当家长和老师发现孩子犯错误不必感到深恶痛绝、不可救药;贪玩是孩子的天性,每一个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老气横秋的小老头,如果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把错误当成一种教育资源,就会感到孩子犯错误并不是罪恶,那只不过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

用心倾听。世上没有哪个孩子有犯错误的癖好,孩子偶然犯下了错误,必然有他的原因,家长不妨耐心疏导,用心倾听孩子诉说事情的原委,找出问题的症结,与孩子一起寻找改正错误的方法,给孩子改正错误的机会,如有可能,还要抓住机遇,让错误成为一剂促进孩子更好更快成长的催化剂。每逢节假日,全家聚会时,儿子总会因为我给小表弟、表妹夹菜而闹别扭,有时还会因为我给小侄女买东西而大为光火,我曾经为此痛打过孩子,我也曾经因儿子的不懂事流过眼泪。在一次与儿子不经意的交谈中,儿子的诉说引起了我的注意“小姨和舅妈为何不给我夹菜?”“舅妈为何从不给我买东西?”是啊!在孩子的童心世界里,认为被别人关注是件幸福的事情,自己被妈妈冷落感到很伤心;互相关心、互赠礼物同样是件温馨而幸福的事情,这很正常,而我恰恰忽略了孩子的这种心态,一味地要求儿子谦让弟弟妹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向儿子表示了歉意,在日后的聚会中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并有意将弟妹对我的好说给儿子听,最近一次出差,儿子反而在电话中提醒我别忘了给弟弟妹妹们买礼物,并把零食平均分给弟弟妹妹们。

勤于反思。有人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无论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还是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惩罚”仿佛是屡试不衰的锦囊妙计。我想说的是,当孩子犯了错误时不是不能惩罚,关键是要适度适时。我们不妨以《论语》中的一段话为戒“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维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换言之,不要逼人改过。“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家长的影子”,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孩子身上的某些缺点和错误就是家长的缩影和翻版,所以在批评孩子时首先要检讨自己,看自己是否有这方面的过失和不足,只有家长以身作则,才能用行动影响并带动孩子改正错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我性格暴躁,有时说话不注意分寸,高声大嗓更是家常便饭(尤其对老公)。有一次,老公让儿子帮忙做家务时,儿子竟不耐烦地说:“你自己不会干呀(我惯用的口头禅)?你干活时总见不得别人消停(老公反击我的常用语)!”我听了感到很诧异,儿子随口的一句话竟然囊括了我们夫妻俩人的口头禅!在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吾日三省吾身”真的很有必要呢!

把错误当成一种资源。无论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犯错误都是难免的,只要孩子犯的错误不是故意行为,只要孩子犯的错误没有对社会、朋友和家人造成直接伤害,就是可以理解和原谅的。我常想:聪明的孩子才会犯“错误”,因为犯错误也需动脑筋、也需用智慧。民间流传一句俗话——“七岁八岁人人嫌,鸡狗不待见”,孩童正是调皮捣蛋的时候,也是锻炼他们大脑的时候,他们每天都要绞尽脑汁想出“折腾”的鬼点子,试想一下,这岂不是锻炼他们大脑、培养智慧的大好时机吗?在学习中也一样,孩子的作业出现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或老师盯着“×”大声质问或训斥。说心里话,孩子拿回作业和考卷后,我的眼睛也会紧盯着“×”,可不同的是,我不会训斥孩子,而是与孩子一起分析出现“×”的原因,是孩子粗心?是孩子没有了解这个知识点?如果孩子粗心,我会提醒孩子以后细心点(声音也许不再温柔);如果孩子没有掌握知识点,我绝对会轻声细语般给孩子讲解,直到孩子明白为止。在儿子的英语辅导班中,老师也常提醒我不要直接告诉周围孩子答案,要正确面对“×”:一方面让老师明白还有多少学生没掌握这个知识点;另一方面让孩子明白自己这个知识点还没完全掌握,接下来认真听老师讲解。所以,我认为孩子的每一个错误都是一种教育的资源,帮助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孩子的不足,帮助我们找到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努力的方向。

表扬和批评刚柔并举。每个孩子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这种心态好像是与生具来的,每个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以后,都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和伙伴的肯定和赞扬,其实这种自尊和上进心理是正常而健康的。他们的自尊心一旦得到满足,就会萌生幸福的体验,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激发孩子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去争取更大的成功。如果家长(老师)以无意的形式把自己对孩子的赞扬透露给孩子的同学、伙伴、亲友老师(家长),让这些人把赞扬的信息转达给孩子的诱导性赞扬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此时普通的一句赞扬就可能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催化剂。批评是孩子旅途中的“警示牌”。在教育的过程中,批评并不只是为错误买单,批评的真正目的是让孩子懂得批评的意义并接收教育,批评孩子的同时没有必要非让孩子当面承认错误,而是让孩子铭记导致出错的原因,日后改正即可,但必要时也要责备甚至呵斥、惩罚。尤其是在有生命危险时,例如在马路上追跑(飙车)、水边嬉戏、家中玩火,随便摆弄利器,如不听劝,要毫不客气地加以责备、训斥,直到孩子改正方可罢休。让孩子在幼儿时代就学会接受批评无论对一个人完整人格的塑造,还是对促成其事业的成功,都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记得曾在一期《家长会》上读过一篇文章《一块地,总有一粒种子适合它》,具体内容记不清了,可我清晰地记得那位母亲始终用微笑和安慰支持女儿历经磨难和挫折,直到最后成功。当功成名就的女儿问母亲“是什么原因让母亲对自己充满信心时?”母亲的回答令人难忘:“一块地,不适合种麦子,可以试试种豆子,豆子也种不好的话,撒上一些荞麦种子一定能开花。因为一块地,总有一粒种子适合它,种子也终会有属于它的一片收成。”话虽简朴,却蕴含着深刻的育人之道。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事情,孩子有时改不彻底,有时出现反复都属正常现象,教育孩子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要“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春风化雨般浸润孩子的心田,让孩子成长并快乐着。

读书人网 >中考话题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