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 “喜欢学习,从喜欢老师开始”
“这是一个不容易讨论的话题”,这是我看到本期博谈客论话题时的第一感觉。
从教师角度讲,“传道授业”四个字包含的东西太多了,其中有学生喜欢的,但更多的是学生讨厌的。遇到后者,老师就会很难为——学生讨厌之,为师者又不得不教之,师生皆痛苦。
想及古人学习者大多是先喜欢学习,继而选择求学这条路,然后才去选择老师的。古时有孟母三迁的故事,也有宋濂“负箧曳履,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越裂而不知”的求学经历,这都是显而易见的论据。古之先达常常德隆望尊,只负责“传道授业解惑也”,根本无须考虑学生是否喜欢学习,是否接受其教学方式的问题。换言之,古之老师遇到的都是喜欢学习的学生,即便老师常给他们颜色看,他们依然“色愈恭,礼愈至”。若就此推论,那“喜欢学习,从喜欢老师开始”这一观点也就不成立了。
从学生角度讲,喜欢学习的原因有很多,诸如理想、兴趣、学习内容、教育方式、就业出路、家庭氛围等因素,其中教师的教占的分量是有限的。一句话言之,学生喜欢学习,未必就是从喜欢老师开始的。
由此,我引出一个观点“喜欢学习,从喜欢老师开始”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它直接把教育和被教育的责任推给了老师。老师行学生就优,老师不行学生就孬,这显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的学的效率要远远大于被动的学的效率。现在的很多学优生就是明证,他们的学习根本不用家长或老师操心,甚至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的基础上不断的给自己“加餐加量”。事实证明,他们在各个方面都优秀。
“喜欢学习,从喜欢老师开始。”学生家长普遍存在这一想法。家长常给教师说,“把学生交给你,我放心。”“您说的孩子听,我们在家说的不管用。”“你该说说,该骂骂,该打打,我绝对不说你什么。”家长对老师十足的信任,让人听着很受用,仔细想来这是在推倭责任。他们把教育孩子的责任都推给了老师,如果孩子学习或习惯不好,他们就有话可说了。
其实,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才是最大的,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方面尤其明显。通常学习优秀孩子的背后,总能找到书香家庭的影子。同样,一个学习等各方面都差的学生,也可以从其家庭中找到不和谐的因素。我班有这样一位学生家长,爱搓麻将,经常到很晚才回家,孩子给他要钱总是大把大把的给,以为这样就算对得起孩子,结果时孩子从班里的第六名落到三十名以后。这位学生学习的退步可以说与其家长的不良习惯有着直接关系。父母不进步,怎指望孩子成龙成凤?相反,父母的不断进步、不断学习,对孩子的影响是无形而深刻的。
当然,作为老师也要做好老师的这一面。学识渊博,为人师表,严爱有加,机智幽默……总之,要做学生喜欢的老师,用自己的学识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爱学习。这样教育才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