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把信送给加西亚》随想
《把信送给加西亚》是本学期学校给老师推荐的一本共读读物,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菲士利人》和《兄弟》杂志的主编阿尔伯特哈伯德。书的封面上印着“一部风靡全球企业、机关的培训经典”“沃尔玛、大众、中石油等众多世界500强企业首选员工读物”,看到这些我有点疑惑:这肯定是一本适合年轻人尤其是刚刚踏入社会大门的年轻人的励志著作,从教多年的教师看还有必要吗?
带着这种疑虑我先翻看了书的序言,在中文版序言中有这样的话语“在送信的传奇故事中,那位叫罗文的人以其绝对的忠诚、责任感和创造性完成了一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个故事传达的理念影响力之大是不可想象的,足以超越任何理论说教,它不局限于个人、企业、机关和一个国家,甚至于贯穿了人类文明。‘送信’早已成为一种象征,成为人们敬业、忠诚、主动和荣誉的象征。”英文版序言中这样归纳“假如有人把这本书简单地理解为是一首为英雄而唱的颂歌,那么我就必须告诉他,这首先是一辈优秀的励志著作,它不仅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阅读,同时,书中所褒扬的那种知难而进,始终充满信心地去完成任务的精神,更应该成为每个人做人与处世的准怎。”在1913年版作者序言中作者自己这样描述“《把信送给加西亚》是我在吃完晚饭花了几乎不到一个钟头的时间完成的。”一个钟头完成一本将近200页书的创作,我觉得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令人难以置信。作者用“如此惊人”来形容这本书在国内外的影响及销售量。这些序言极大地勾起了我阅读兴趣,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神奇的书?主人公罗文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英雄?
第一个章节“把信送给加西亚”并没有对故事做详细的介绍,只是用了大概不到200字对事件做了一个极其简单的概括,然后指出一个企业所需要的员工应该具有的品质“敬业、忠诚、主动、自信”。一个章节一个章节翻阅下去,作者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详细描述了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所应具备的各种优秀元素:如“不指责不抱怨”“ 不计报酬”“ 尽职尽责、一丝不苟、善始善终”“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做好每一件事”“将工作当成人生的乐趣”“戒除懒惰和拖延”“力求卓越”“自动自发”“待人如己、同情宽容”“懂得感恩”取长补短“主人公意识”“自信乐观豁达”“勤俭节约”……的确,如果一个人同时拥有这么多优秀品质,那么必当是非常完美了。书的最后一个章节对“把信送给加西亚”做了详尽的叙述:美西战争前夕,一位美军中尉罗文受总统之托历尽艰险把信送给古巴起义军首领加西亚的故事。作者高度赞扬了罗文中尉以国家利益为重、想尽一切办法不遗余力完成任务的主动精神和高贵品质。也是读到此,我才明白主人公罗文的传奇经历。只是我疑惑,作者为何要把这个故事安排在书的最末尾?如果把故事放在第一个章节中,读者的感觉是否会更清晰明朗?
不可否认,作为一本励志读物,《把信送给加西亚》无疑是非常具有理论意义。。书中给我们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每一个都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能够选择更好的时候,我们却总是选择了平庸呢?为什么不好好地利用这一年的365天?为什么我们总是做一些别人做过的事情呢?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拒绝平庸,选择完美?”书中尤其强调主动性,有了主动性我们将战胜一切,有了主动性我们将无所不能。作为老师,有了主动性,我们会尽全力把教学做到尽善尽美,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封要“送给加西亚的信”,我们的信就来自我们对工作的追求。我们的理想要求我们做一个不甘平庸、选择完美、追求卓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