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写在外婆十周年忌日作文

发布时间: 2017-05-29 10:44:55 作者: rapoo

写在外婆十周年忌日

5月3日,一个令家人铭记的日子,十年前的这一天,可亲可敬的外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十年后的今天,我又随父母来祭奠我的外婆,长跪在外婆的坟前,眼前浮现出外婆的音容笑貌。慈祥而威严的外婆永驻我们心间。

外婆享年82岁,属于旧时代的小脚女人,外婆一生经历坎坷,她用她那柔弱的肩膀支撑着这个家;外婆一生坚强,她用她那坚强的性格影响着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外婆一生节俭,她凭借自己的双手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用一句时髦的语言形容外婆——她有超前的意识和看问题的前瞻性,她供养两个小叔和一双儿女上学读书,以至于这个家成为村里第一户“工人”家族。

年纪轻轻的外婆从黄河雁滩嫁到乡镇集市。外婆嫁过来那会儿,外公家是开车马店的,身高不足1.5米的外婆刚过门就肩负起伺候公婆、照应小叔的重任,遇到住店的客户增多,外婆还要到店里帮忙。外公在刘邓大军过黄河时参了军,在大别山战役中牺牲,那时妈妈两岁多,舅舅还不满周岁,听年长的老人说,外婆从外公战亡后变得更沉默、更坚强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外公牺牲不久,太姥爷也去世了,外婆上有两位婆婆,下有两个年幼的小叔,膝下还带着两个嗷嗷待哺的儿女,外婆操着一双八寸金莲忙完店里的生意,忙地里的活计。当时生产队时兴挣工分,外婆一个小脚女人一点也不比男人差,他们常说外婆的一双手像排叉,捡起庄稼来双手并用、身后带风,即便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不是外婆的对手。劳累了一天的外婆顾不上休息,在微弱的煤油灯下为一家老小缝衣纳鞋。生活的贫困并没有把外婆压垮,生性倔强的外婆又滋生供养两个小叔上学读书的念头,后来妈妈和舅舅相继读完了高中。那个年代,那样的家庭,外婆不但担负起全家老少的生计,还供养出四名学生,在村里很让人感到震惊。功夫不负有心人,外公的两个弟弟一个在山东莘县供职,一个与妈妈一起在乡镇的供销社工作,舅舅则被分配到了县城工作。

妈妈和舅舅的相继成家并没能从根本上减轻外婆的负担。爸爸远在千里之外的贵阳工作,我的奶奶老实本分,妈妈是外婆永远的牵挂。舅舅虽然在县城工作,可舅妈视力不好,四个表姊妹分别长我们姐弟四人半岁,外婆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舅舅家的重任。吃饭、穿衣、带孩子,外婆一应俱全。在我的印象里,舅舅、舅妈的生活就是上班、吃饭、睡觉,家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歇脚的旅店。

我对外婆的疏远也是源自姐妹之间的“争抢豪夺”。每逢寒暑假,外婆都来帮妈妈拆洗被褥、棉衣。外婆每次来我们家总是带两、三个表妹(表姐很懂事,我们姐弟四人都喜欢表姐),小表妹总与我们抢吃、抢穿、抢玩具,奶奶总哄着我们姐弟凡事让着小客人。可每当此时,外婆总以“她们走了以后你们再玩也不迟”为由偏着小表妹,还总让妈妈管教我,说我没有一点女孩的文静和贤淑。那时的我飞扬跋扈,虽然住在外婆家,可对同龄的舅舅、姨姨们总不相让,奶奶没少跟着我挨骂(在农村,外婆家人骂奶奶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为此奶奶大伤脑筋,既要护着我,又要顾及对方的面子,真不知脾气温和、性格懦弱的奶奶是怎样熬过来的。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姐妹们也不再因为琐事而发生口角了,我对外婆一生的艰辛也有些感知和体谅。妹妹和小弟都是在外婆身边读的高中,听妹妹说,每个周三快下晚自习时,外婆总会提着一罐头瓶炒好的豆瓣酱,怀里揣着些小零食等在妹妹的教室外。妹妹高三学习紧张,外婆来的更勤了,等的时间也更久了,我知道外婆既想给妹妹补充点给养,又担心影响妹妹的学习……

十年前,外婆出殡的场面镌刻在我的脑海里,六十多岁的二外公不顾身体虚弱,专程从莘县赶来为外婆送行;身为厨师的三外公执意要亲自下厨,招待为外婆送行的亲朋好友;还有年过半百的妈妈和舅舅在姥姥坟前长跪不起,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娘啊,娘”感染着每一位送灵的人。十年后的今天,爸爸不顾身体的不适,来到外婆的坟前,带领我们全家给外婆行大礼,以报答外婆对我们的关心和厚爱;再看看三个表姐妹,她们在外婆坟前泣不成声、长跪不起。外婆,如果您在天有灵,您一定会为您的今天感到欣慰吧。

身为外孙女的我用心体味外婆辛勤的一生;身为母亲的我用心感悟着外婆这份嫂娘情、母子情和隔代爱。手指轻敲键盘,眼眶湿润,有哽咽,有感动,但更多的是心中泛起的丝丝暖意,我被外婆的爱包围着、温暖着。(2010.5.3草稿,5.4日修改)

读书人网 >中考话题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