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归不能站到北京啊?我真的不敢想这个事了...... 一个多小时后,正当我们一筹莫展之际。朋友又接到电话说是终于买了四张两张在一个车厢号不连,还有两张不在一个车厢的四张硬座,这票么都是人家临时的退票。发车时间是7月28号晚上22:40分!只能这样了,这让我们稍微松了一口气,总比站着要好受些。下午我们又和朋友的同学聚了一场,这同学是我们的老乡,因为我们总是怕麻烦别人,所以买票的事情也没有拜托他。老乡说这个时间车票就是想当的难。唉,我们真是彻底领会了坐火车的难处!甚至想起就有些害怕。长春的夜晚宁静而祥和,入夜的风有了几分的透骨,我裹了裹衣服,灯光下我们等候列车的到来。感谢那四位退票的人,若不是我们真的要站到北京了。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啊! 22:40分,列车准时到达长春站。告别我们的博士生,告别老乡,我们踏上了去北京的列车,长春在夜幕里渐渐在我的视线里远去。朋友夫妇一人一个车厢,我和儿子坐一个车厢,我们分别在车厢两头。安排好儿子,我去我的位置坐下。和我挨着的是从鸭绿江上车的有60岁上下的老两口,相依着半睡半醒之中。我对面的乘客是一个非常肥胖的女人,高高挽起的发髻,描眉画眼。躺在她身后坐上睡觉的孩子一人占了三个人的位置,只露出两只脚,黑黑的跟熊掌一样肥厚,空气里弥漫着难闻的异味。车厢里的空调冷气吹得让人发抖!我不得不找了件毛衣穿上。这时候大家基本上都处于混沌状态了!我闭上眼睛,慢慢数着时间..... 凌晨三点多钟的时候,除了火车砸在铁轨上“咔哒咔哒”的声音,车厢里相对安静了很多。小孩子们都被大人搂着进入了梦乡,过去看看儿子,儿子抱着他的书包睡着了!有人说看一百个人睡觉,能把你吓死!此话一点也不为过。此刻,我几乎不敢看任何一张脸了,每个人都怪模怪样的。东歪西倒的,半睁眼的,打呼噜的,呲牙咧嘴的......真叫一个恐怖啊! 好难捱的一个夜晚,儿子有几次跑到我跟前,蹲在地上,把头伏在我的腿上,无奈地看着我。我轻轻地扶着他的头,这个即将上高中的孩子,这会儿就如幼儿一样依恋着我,很不愿意一个人坐到那个睁眼全是陌生人的位置。没有办法,我告诉儿子人生总是要有不同的经历的。想想有一年春节后我给我们的博士生买火车票,也是因为车票紧张,只买到了一张站票。从郑州到长春,站票!那是什么滋味啊!忆起心里很是有些酸酸的。我也去另两个车厢看了看我的朋友,他们夫妇都比我年龄大,而且身体又不大好。很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内疚!夜是如此地漫长...... 北京西客站 2011年7月29日下午三点多钟,我们终于挨到了北京。天空中飘落着零星的小雨,空气是湿热的。接我和儿子的是我老公安排的他的在北京几年的学生,说是学生,其实跟我老公如哥们一般,儿子跟他相当熟悉,每次来都要他陪着玩的。还好他已替我们买好了回郑的卧铺车票,这块大石头算是落了地!我朋友的女儿是传媒专业,刚好在北京实习,也早已等候在车站。因为朋友有急事要提前一天回 ,我们便不能一起游玩北京了。之后我们便兵分两路,我带了儿子跟随老公学生一起去了昌平。儿子跟他叔叔一起住,我在附近的宾馆安排好住的地方,吃晚饭,旅途的疲乏一涌而来,早早休息吧! 北大清华 30日上午赖到床上快到十点钟才起床,打电话叫了儿子,好一阵儿才跟他的叔叔一起从住处过来。下楼,深感北京的烈日让人几乎不敢喘气,走到哪都是白花花的太阳!吃完早点,我们乘坐地铁去北大清华。
中午十一点钟左右我们到了北大门口,这里的人真多。好不容易找了块空地,先给儿子留影!每人凭身份证或有效证件验证后方可进入校园,望着一圈又一圈的着S形再加上差不多有一公里的大尾巴队伍,我们都惊呆了。可不是吗,北大是多少学子梦想的地方啊!无奈我们只好也成了这尾巴的一部分。终于在亦步亦趋中移到了大门口,检查完毕,身后依然是盘旋的长龙。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北大的美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处处古树参天,曲径通幽,我们穿梭在羊肠般的林荫小道上,偶尔有一些鸟鸣。家长领着孩子的游客处处可见。
北大图书馆 信步来到北大图书馆,仰观这座殿宇,心生无限敬仰!一百多年来,经过几代北大图书馆人的辛勤努力,
北京大学图书馆形成了宏大丰富、学科齐全、珍品荟萃的馆藏体系。到2005年为止,拥有藏书600余万册。馆藏中以150万册中文古籍为世界瞩目,其中20万册5至18世纪的珍贵书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来这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北京大学华表 无需选路线,我们随意穿梭在北大的绿茵里,每走一步都是一处风景。拍照时儿子总是这样的顶天立地般站着。 北京大学华表是北京大学著名景观。两柱华表原置于圆明园安佑宫,安佑宫前有琉璃坊,“左右华表各一”。清末民初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载:“鸿慈永佑,在月地云居之后,循山径入,其中为安佑宫,乾隆七年建,其前琉璃坊三座,左右华表刻云气,甚精巧”。据此,此华表当制于1742年,燕京大学建校初期移此。
静静的未名湖,把湖水都染绿了!看看对岸的游人,你就知道这里有多热闹了!远处是高大的博雅塔。博雅塔的位置看似平常,但却也是设计者独具匠心的巧妙安排和精心推敲的选择,它高高的塔身,能让校园内外时时出现它不同角度的美丽身影。塔本身可以说是点石成金之作。作为校园供水不可缺少的构筑物,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大煞风景,而这个水塔则利用制高地形,在风景区内用一种特殊处理方式,对构筑物采取巧妙的建筑造型,化不利为有利,成为使用功能、艺术造型、环境协调三方面高度统一的杰作。
儿子陶醉在这湖光塔影里,诡秘的回过头来对我来了一个微笑。我们在北大游玩了将近两个小时,忘记了所有的疲劳。在这样的景致里,心就跟这湖水一样荡漾着夏日的阳光。阵阵地蝉鸣恰似湖水的赞歌。
下午一点多钟我们走出北大,在大街上被烈日烘烤着。隔着太阳伞都能感受到阳光的刺痛!随便找了地方吃完午餐,我们便来到了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创立于1911年,初名清华学堂,是因美国庚子赔款而创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改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 ,清华学校设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 可能因为是午后,清华大学排队没有北大的那么恐怖。但检查的程序是一样的。
进入清华,与繁华的街道判若两个世界。迎面而来的便是这娇艳欲滴的荷花了,淡淡地荷香随风而来。心里一阵紧,竟是无比的激动!两年前我也是站在这个地方,赏着这荷塘。又想起1927年的那个夏夜,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如今这荷花月色早已入清华心脉。
大片大片的荷叶浮动在水面上,水里倒影着是荷的清影。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微风荡漾,芦苇草沙沙作响,恰是对河流的赞歌!
午后的熏风吹来,垂柳拨动着荷塘,
这洁白的花让我们感受到一丝夏的清凉。
在这里,我们遇上了一队由清华在校生做导游的小学生游客。“想做一个优秀的人要具备的品质,一是要交高人;二是要多读书......”这是清华的导游生在给他的游客介绍学习方法,儿子听后若有所思,好像忽然明白了什么!“什么是高人?”我问儿子。“当然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呀!”“嗯,其实高人就如一本好书,好书就跟好朋友一样,百读不厌,受益终生啊!”“噢,妈妈说的是!”“了解一个人就了解他周围的朋友,物以类聚,你现在明白我为什么总是关心你在跟谁玩的原因了吧!”儿子看着我,好像才认识我一样!有人说,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清华导游领着他的小游客走的很快,我们便放弃了追赶。我慢慢前行,儿子好像累了,就坐在路边的花台上休息。在距离他有五十米的样子我坐下来。他的叔叔也一路陪伴着我们,成了我们的专业摄影师,这会他在忙着拍一些图片。不一会儿,我看到有个学生模样的人走到儿子跟前在聊着什么,看儿子兴致很高的,就没有过去。十几分钟过去,那人走了,儿子激动地碎步跑到我跟前。“妈妈,刚才我遇到一个清华的学生,他问我是否要英语词典,很厚的一本呢!我说我英语学的不好,想让他给我讲点儿方法。他说我不需要去死记单词,就每天看英语字典,每个单词的例句也要认真看,这样英语就会进步的快了!真没想到来清华收获这么大。”儿子看起来好兴奋,这真的令人好高兴。只是儿子当时兜里的钱不够买,因为太突然,也没有想起找我要。谁会想到有这样的事情呢?我拉着儿子的手,语重心长的说:“儿子,这位不知名的清华大学生也算是你偶遇的一位高人吧!记着,高人是不会给你废话的。”儿子恍然大悟,“噢,我知道了!”


水木清华
水木清华是北京清华园中最著名的景点,位于清华大学工字厅的北侧。清华园的名字即来源于此,被称作清华园“园中之园”。
“水木清华”据历史记载是清朝康熙皇帝的御笔。“水木清华”出于晋朝谢混诗:“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正廊朱柱上悬有清代道光进士,咸丰、同治、光绪三代礼部侍郎殷兆镛的名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彩往东西南北去来淡荡洵是仙居。” 我们在这里凉爽了好一阵儿,才依依不舍离开。


万绿从中一点红。

盛夏的清华校园里,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一切都是向上的,就如学子们的青春一样!儿子的好奇心比较强,恨不得钻到里面去看看。

走出清华,阳光依然火一样的烤着大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其实, 清华的校训,原本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独立精神,自由思想”而现在却被拦腰斩断,只剩下前面8个字。历史总是有很多的令人敬仰之处,也有诸多的遗憾让人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