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教育是人民大道推出来的一种素质教育模式。关于主体教育,做为大道的孩子,他们应该知道些什么,我从来没有问过自己,也不知道应该向孩子们传达些什么。这可能就是我中途来到大道,对大道的教育理念还没有理解,没有深入骨髓。
前两天,家长开放日,我上了《8的乘法口诀》一课。对于记忆口诀,除了方法一:回到加法找答案,2×8,也就是8+8=16,即口诀二八十六;方法二:上下联想3×8+8=32,4×8=32,也就是口诀四八三十二;方法三:记住一些特殊的口诀,五八四十;又给大家介绍了一种新的方法:观察数字特点帮助记忆。
1×8= 8
2×8=1 6
3×8=2 4
4×8=3 2
5×8=4 0
6×8=4 8
7×8=5 6
8×8=6 4
整体观察与8相乘所得的积,个位上的数字:从8到0,再从8到0;十位上的数字,乘1至5时,十位上的数字比1至5分别少1,乘6至8时,十位上的数字比6至8少2;个位上与十位上的数字之和也有特点,乘1至5时,和分别是8、7、6、5、4,乘6至8时分别是12、11、10(这条上课时,孩子们没发现,就没有专门讲)。
介绍完这个新方法后,我对孩子们说:这个方法在8的乘法口诀记忆中用得还不到位,放到9的乘法口诀中去用,更有趣,更方便记忆,你可以回家试着先研究一下。这句话,我当时有点信口一说,没有期待什么。
第二天一早,我到教室里准备改作业。二6班的任凌霄同学十分郑重地交给我一张有些破旧的纸,我很随意地打开一看,惊呆了。
尽管孩子的发现写出来时,好像有些不条理。我还是坚持拿出上课的时间,让孩子在黑板前给大家讲一讲他的发现。在他讲述的过程中,他自觉地调整为:1.个位上的数从9到1;2.十位上的数从0到8;3.个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的数字之和总是9。在他讲解的过程中,还不忘记与其他孩子互动。让他们跟着“任老师”的讲解,自己去悟,自己去发现。其中宋浩波在他的启发下,还发现4.从六九开始,45变成了54、36变成了63…十位与个位上的数字反了反。
接着就这件事,给孩子展开了什么是“主体”的讨论。我举例:口渴了是谁才能感觉到的?别人能感觉到你口渴了吗?我口渴了会做什么?家长、老师替你喝水,能解决你口渴的问题吗?没有水,怎么办?到处找水是家长、老师让你这样做的吗?饥渴的感觉是你自己体会到的,有了这种感觉你迫切地自己找水喝,找东西吃,这就叫主动性,主动性发挥得好,就说明你是这件事情的主体。当然这样的举例也许不贴切,但对孩子们来说,他们可能体会得到。我们怎样做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体”,任凌霄用自己的行动给大家做了很好的示范。
当然了,李小贝自觉地整理乘法算式表。刘景轩每每下课后问老师:“这节课我表现得怎么样?”用这样一种方式自我监督,让自己上课专心听讲。很多同学在写用乘法解决问题时,标、写几个几、列好乘法算式后,主动地写出口诀、乘法算式的读法,帮助前面知识的巩固。高一菡、袁嘉琦两位同学自觉地找老师抄作业,老师没在,就根据规律自己给同学们布置作业。张哲文当发现老师没有按书上的顺序先讲观察物体,再讲表内乘法二时发问:“老师,我们不是应该学观察物体吗?”如果没有她自发的先预习,怎么可能知道老师调整了讲课的顺序呢?等等,诸如此类,这些孩子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告诉老师、告诉家长、告诉同学,我们是学习的主体,我们会主动学习。
虽然不一定有燎原之势,但这星星之火一旦燃起,我相信孩子们会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