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我们的旅行故事---之孔府孔林孔庙篇作

发布时间: 2017-06-06 10:17:12 作者: rapoo


我们的旅行故事---之孔府孔林孔庙

8月8号是女儿钢琴考试的日子。9号,我们旅行开始的第一天。由于这是我们第一次这么多人开车外出游玩,所以,出发前的那晚,女儿和儿子激动得夜不能寐。6点钟,我们出发了。坐上车后,我的心情一时间也紧张兴奋了起来。

转眼的功夫,我们上了高速。由于时间有点早,高速上的车寥寥无几。女儿打开了一点车窗,呵呵!一阵阵新鲜的空气扑面而来,甭提有多爽了!我们一边聊天,一边欣赏着窗外的美景。本来晕车的女儿一路也兴奋到了极致,把“晕感”驱逐到了九霄云外。儿子呢?也给我们做起了“导航”,及时地把他看到的窗外的路标报道给我们。

不知不觉,快到曲阜了。女儿让儿子闭上眼睛,不要说话。我问她:“怎么了?”女儿答:“养精蓄锐,到那更好地玩。”看来,她在心里开始默默地盘算怎么玩了。

10:30分,我们终于到了目的地曲阜——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这里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是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这也是我们要游览的地方。

我们先游览了孔林。孔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同时也是世界上沿用时间最长、占地面积最大的墓地。经过历代统治者的不断修缮,孔林的面积也不断扩大,孔林内的古树也多达万余株。

看,两行古老的松柏夹道而立,这就是所谓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道”--至孔林神道:

这是高大巍峨的“万古长春”:

我们的旅行故事---之孔府孔林孔庙篇作文

这是孔林的大门--也叫“至圣林”:

这是孔林的二门,本是古鲁城的北西门——齐门。大林门至二林门之间,有一条长约400米的通道,内侧红墙围护,充满了庄严感。

我们就是在这旅游观光车。

看,排队的人:

坐在观光车上看孔林,一片绿油油,像是走进了深山老林似的。一路上,看到的都是坟墓,2代到孔79代导游说:“孔家有三孔不入孔林,一当了和尚不得进入孔林。二是嫁出去的女儿不入孔林。三是做坏事的人不如孔林。”

墙内有一河, 这是著名的圣水——洙水河,沿河向左到洙水桥,洙水桥北不远处为享殿,是祭孔时摆香坛的地方:

洙水桥至孔子墓甬道:

到了孔子墓前,大家都来拜孔子。

墓旁有一块石头,叫流泪石,孔子的徒弟,在外地工作,当他知道他的师死了,他从外地赶过来,到了墓前,他悲痛欲绝,天天流泪这个徒弟死,皇帝就在孔子坟墓旁立了一个碑,上面写着流泪碑

面对孔林,不由感慨中国文化之深奥。2500年来,孔子及其后世子孙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既延续着孔氏香火,又传承、发扬着中华文化。

接着,我们孔庙。

孔庙时,导游介绍曲阜原来没有城墙,由于孔庙被农民起义军破坏、烧毁,明武宗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正德皇帝下令建城卫庙,于是以孔庙、孔府为中心修筑了城墙,明世宗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竣工。也就是说从明朝开始有城墙。

曲阜城墙、城门:

我们的旅行故事---之孔府孔林孔庙篇作文

我们的旅行故事---之孔府孔林孔庙篇作文

从公元220年到解放前,孔庙先后重修扩建七十多次,历经两千余年的历代重修扩充,孔庙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规模之大,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全国三大古建筑群。

孔庙,是封建王朝历代统治者祭奠孔子的庙宇。虽然经过了岁月的洗礼,但孔庙至今依然保存完好,不可不谓是一个奇迹。同时其辉煌壮观的建筑也代表着历代劳动者的汗水与智慧。

下图为孔庙入口:

入口处第一个牌楼“金声玉振”取意于孟子对孔子的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也。”意思是说,孔子的思想集千古圣贤之大成,就如同奏乐,以钟发声,以罄收韵,集众音之大成一样,已经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 后面数个牌楼意思都是宣扬孔子思想至高无上、完美。

璧水桥---北京天安门前有金水桥,这里设璧水桥,意思是孔子庙与皇宫等同。

大中门是宋朝时期孔庙的大门,原名叫“中和门”,意思与孔子中庸之道的主张有关,明代扩建时改为大中门。

“ 勾心斗角”--- 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合理利用空间。诸角向心,叫“钩心”;诸角彼此相向,像戈相斗,叫做“斗角”。是不是与我们心中的“ 勾心斗角”不一样。

我们的旅行故事---之孔府孔林孔庙篇作文

大成门:其含义源自孟子对孔子的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者”,就是说,孔子已经达到了集先贤之大成的最高境界。

大成殿 四周廊下环立28根石雕龙柱,均以整石刻成,高6米,径长0.8米,为明代弘治年间徽州工匠刻制。大成殿两山及后檐的18根八棱石柱均为云龙浅雕。据说乾隆皇帝来曲阜祭礼孔时,石柱均用红绫包裹,不敢让皇帝看到,惟恐皇帝会因超过皇宫而怪罪。

游完孔庙,接着往前走,就来到孔府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明朝时衍圣公如朝中一品,"衍圣公府"可以世代沿袭皇家公爵待遇。所以,孔府历来都有"天下第一家"的称誉,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场所。

孔府里大约有200棵树,有些树已经活了1000多年了,有些已经枯死了.....

我们的旅行故事---之孔府孔林孔庙篇作文

孔府的房间多达400多间。孔府的建筑也极具特色,是中国古代官衙和住宅相结合的典范。

开门见山---三堂门口有座两三米高的太湖石假山,据说孔子不喜欢人们说话拐弯抹角,于是造此景,告诫府上人,有什么事就开门见山说:

跪石:大堂门前西厢房台阶下放置是是搓板石,如果晚辈或家人犯了错误,就要跪在这里思过,所以也叫跪石。这就是跪搓衣板的来源吧:

避难楼:孔府内东房东南角一座不起眼的小楼。小楼长宽均约6米、高10米余,孔府中称作“避难楼”。

冷板凳:

孔府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内宅门的一切设置,充分表现了中国高门大第家规家教的森严。

这是家训管:

孔府家的一间:

我们的旅行故事---之孔府孔林孔庙篇作文

内宅门严禁任何外人入内, 门的西侧有一个露出墙外特制的水槽--石流,府内规定挑水夫不得进入内宅,只把水倒入槽内隔墙流入内宅:

孔府后花园:孔府花园在孔府内宅后院,建于明代弘治十六年.

我们的旅行故事---之孔府孔林孔庙篇作文

我们的旅行故事---之孔府孔林孔庙篇作文

五柏抱槐:孔府花园里有一株近400年的一树五枝,中生一株槐树,又名五柏抱槐。

我们的旅行故事---之孔府孔林孔庙篇作文

走出三孔,感慨万千!不仅对孔老肃然起敬,对庞大宏伟的古建筑群感叹,更对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而生豪迈之情!

读书人网 >优秀作文精选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