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捣乱的背后
常常让老师很伤神,特别是在低年级上课,课堂秩序难以控制,学生不停乱说乱动。老师辛辛苦苦准备的课,因为课堂秩序问题,无法进行。让老师高高兴兴而来,气急败坏而去。
面对捣乱的学生,我们该如何面对?
了解才能理解,理解才能化解,化解才能和解,和解才能和谐。
所谓学生捣乱,原因往往不是学生,而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我们不了解学生,不了解学生的过去,不接受学生的现在,不能对症下药,不能因材施教。
一切外在都是内在的显化。凡事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每一个事故后面都是有故事的。脾气暴躁的孩子,脾气懦弱的孩子,坐不住的孩子,厌学的孩子,如果走进孩子的世界,怀孕期,幼儿期,幼儿园时候,家庭教育情况,刚刚入学情况,如果我们能仔细了解,再能认证分析,一定可以找到问题的症结。
孩子天生都是爱学习的。如果一个孩子刚入小学,就开始厌学,那一定是小学前的教育出了问题。比如开始时候的无意识学习没有被肯定,都是无意识拿起一本书要爸爸妈妈给讲故事,一个被称为爱学习,美滋滋被夸奖一番,一个被不耐烦地斥责:一边去,我哪有时间陪你玩。简单的一件小事,一个可能从此爱读书,一个可能从此厌烦学习。等到我们想让孩子学习时候,才发现,我们的孩子不爱学习,然后被贴标签为不爱学习,甚至到处给别人讲。于是,一个厌学的孩子诞生了。如果再被比较强化,当孩子面夸奖别的孩子如何爱学习,埋怨自己孩子如何讨厌,如何不喜欢学习,一个地地道道厌学的孩子,很可能从此产生。
还有一种情况,也十分严重。看别人家孩子上这个班,那个班,读着书看那书,也开始逼迫孩子学。更甚者,一个两三岁的幼儿园孩子,就要被剥夺玩耍的权利,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学习,识字、画画、弹琴,糊涂家长和老师甚至会让只有三岁的孩子一次写字就要写几张,不写完不让玩,不写好要挨揍。如此种种,说难听些,孩子厌学往往是大家培养的结果:错误的教育方法,我们越认真,越努力,对孩子伤害越大。
也有一种情况,是另一个极端。过度溺爱。爱孩子本身没错,尽可能满足孩子需要也没错,错就错在毫无原则,不设底线。孩子在家是“小太阳”“小皇帝”“小祖宗”,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七大姨八大姑,一味对孩子宠爱和迁就。随便看电视、玩游戏,随便要东西,只要不满足就哭,只要哭就满足。你总是心太软,错误以为不能委屈孩子就是对孩子的爱,常常打着怕万一给孩子心灵留下阴影于是就一味妥协,其结果,我们培养出了自私自利,无法无天,唯我独尊,胡搅蛮缠的“小霸王”。“小霸王”到了学校,老师不会当他是太阳,同学也不会,所以失去“中心位置”的孩子,不愿意在学校沦为平民,出现厌学,不想上学。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思考:孩子不认真听课,是不是我们的课程出了问题?是不是我们的教学出了问题?
亲其师,信其道。老师没有被孩子接受,没有被孩子喜欢、敬爱,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情感连接。学生从心里不尊重老师,甚至讨厌老师,不好好听课也是正常的。关键是,我们做教师的,凭什么被孩子爱戴着,崇拜者,敬畏着。我们的美丽吗?我们的才华吗?我们的风趣幽默吗?我们爱的智慧吗?如果没有,我们没有让孩子爱我们的理由,那么,孩子不听我们的,责任不在学生,而在我们自己。
其实仔细看看:不听课的孩子, 不一定是坏学生,可能是优秀学生。聪明而淘气,而且你讲的内容他早已学过,不新鲜,不能吸引他,所以,他极有可能会去选择捣乱。如果老师能立足学情,让优秀学生有事可做,能被重视,他就可能换一个人。你让他做“小老师”帮助其他学生,你给他加加餐,挑战一下高难度,因此施教,分层教学,才是解决这类捣乱学生的策略。
总之,面对捣乱的学生,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不厌烦,不抱怨,心平气和,智慧地启动有效干预,问题一定会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