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的学雷锋活动深入开展动员会上,张校长讲了我校中专部一名叫魏凯的同学患白血病无钱医治而面临生命危险的事,并向全校师生发出向魏凯同学捐款的倡议。当天下午的班主任例会上,张主任把捐款的事作为学校的行政命令向班主任做了传达。
会议没散的时候,我就考虑该怎样向学生们传达这一“任务”,说真的,大家能不能踊跃地献一片爱心,我实在心里没底——因为这已经是一月内向学生们发出的第三次捐款“倡议”了。问题是,捐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主动的救助病困者,而是带有行政强制性的“被捐款”。我想起了前几天安排例行的每年一次的“慈善一日捐”时学生满脸不理解的神情和有些过激的言论。虽然后来每个学生都高标准完成了捐款任务。但程龙龙那声“我们就是想知道我们节省出来的生活费最后到了哪里”的问询一直在我耳畔回响。我不能给学生们一个明确的回答,说实话,那也正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教师们想知道答案的问题。
当我在班会上向学生们安排向魏凯同学捐款的工作的时候,刘潮说:“老师,我们已经开始捐款了。”这,是我没有料到的。当班长把捐款名单交给我的时候,让我更意外的事情发生了,竟然有数百元之多!耿开聪20元,这个自小被父亲抛弃和母亲相依为命,仅靠母亲在餐馆打工的微薄收入来维持母子俩的所有开支,每天只吃馒头咸菜,头发很长了都不去理,仅为了省下5块钱的孩子,捐了20元!荣博,这个经常因迟到、上课睡觉被我多次批评管教的学生,捐了22.2元。王珊,这个生活在离异家庭里,很少享受父母之爱的时常浅笑着的羞涩女孩,因为不太爱学习,也很少被关注的孩子,捐了30元!翟凯江20元,刘潮20元,李高英20元,王振凤20元……
看着这份捐款清单,我被感动得热泪盈眶!说实在话,这是一班在社会人看来并不优秀的学生,他们中的很多人学习成绩不突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也并不好,甚至有几个学生还经常像小孩子一样调皮捣蛋。以社会世俗的标准来衡量,这是一班很难让人爱起来的学生。毫不讳言,我曾无数次被他们搞得心力交瘁,苦不堪言。我也曾无数次跟自己说,放弃吧,别再在这些冥顽不灵的人身上做无谓的努力,空耗自己的青春年华了吧!
但我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而且在这样的坚持中,我收获了全班大部分学生的信任和尊敬。这种坚持并不表明我有多么伟大,相反,我想说的恰恰是,这种坚持中更多的可能还是无奈。坚持的原因只是因为我骨子里是个绝不服输的人,虚无度日不是我的性格。我想看看,凭我一己的努力,到底能把这些孩子引向哪里。
我还是得说,要对这些孩子产生爱的感情绝对是一种挑战。后来我读到弗洛姆之后才明白,我上述所说的爱还只是一种世俗之爱。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爱是一种能力,它和爱的对象无关。”这真是醍醐灌顶!爱可爱之人是人之常情,爱众生,爱不可爱之人才是一个人心智修行的最高境界。有了这种认识之后,我看他们的眼神更多的具有了悲悯和鼓励的色彩,更为神奇的是,他们是一群一点都不愚笨的孩子,他们分明感受到了我眼神中的内涵并给予了我积极的回应。后来的事实逐渐证明了我辛苦的付出在有限的时间内所能取得的效果,他们连续两个月同时挣回了文明班级和卫生优秀班级两面流动红旗。在即将走向高考的日子里,他们给了我阳光自信的笑脸,他们给了我越来越坚实的脚步和积极上进、义无反顾的背影——虽然我知道,他们身上还有很多缺点,我也能预料他们并不会太辉煌的高考成绩。但是,我可以放心的说:“面对着太阳走来的一群人,他们身上洒满了金色的光辉。”
祝福你们,我的孩儿们!
2012年5月19日零点零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