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旅游之风土人情篇
此次四川之行,除了欣赏到了四川的山山水水、美丽如画的风景之外,再有就是这里的风土人情了,它们也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先说这热情美丽的羌族风情。听说四川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我们一行人刚一走进四川,便感受到了来自少数民族的热情,这是因为我们的地接导游是一个羌族女孩儿,人不但长得水灵、漂亮,而且待客热情、大方。她说她们羌族主要是牧民,所谓“羌”指的就是牧羊人的儿子,羌族人主要是吃玉米、大米等,喜欢吃陈年的腊肉,主要生活在闽江源一带,他们民族服装只在节日时才穿,着装很朴素,配饰也很简单,只有耳坠和手镯之类的,不像藏族人把所有的财产都穿在女人或者老婆身上,主要分红蓝两色,蓝色最为普遍,所以羌族的女孩儿若是喜欢羌族的哪儿男孩儿,只需把心爱的手镯放到男孩手里,男孩儿就明白她的意思了。羌族人最擅长的乐器是羌笛,只是现存至今会吹正宗羌笛的人已经不超过十位了,这是因为他们有一个这样的规矩,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所以,我们很难在听到音域宽广浑厚的羌笛声了,所以也被国家列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知道羌族人用什么跳舞吗?”羌族人也喜欢跳舞,如果是新疆人跳舞用的主要是脖子,蒙古人跳舞主要用的是袖子的话,那么羌族人主要是用屁股来跳舞的,导游的一个提问,惹得我们大家笑逐颜开。
热情的羌族女孩导游还我们介绍了许多藏族人的习俗。如,藏族人成女人为色魔,男人为色狼;藏族同胞问好“扎西德勒”,我们要回敬“扎西德勒学”;以次称呼未婚、已婚、年老、成为尼姑女子的称呼是勿摸,已摸,给摸,绝摸等等(呵呵,不知道是不是“摸”这个字,暂且用它代替吧)。聪慧的羌族女孩导游,用猜谜语的方式很快让我们轻松愉快地了解到了简单的藏族习俗。
其次是热情奔放的藏族风情。藏族俗称高原上的民族,吃的是青稞面,喝的是青稞酒,放牧,采药,信佛,热情好客,能歌善舞。因为不知情不了解的原因,我们错过了九寨沟的一个非常有名的自费项目——“高原红”藏族文化表演活动,所以从神奇的九寨沟游玩回来,导游带领我们去了九寨沟的另一个自费项目——藏家。来到藏家门口,刚一下车,藏族同胞就为我们每个人送上了哈达,一句“扎西德勒”惹得我们心里暖暖的,这是他们的热情欢迎。走进藏家,净手,伸出代表纯洁的左手转动金钟,瞻仰他们的宝塔,然后一起进入藏家古屋,感受古老的藏族文化。紧接着我们又进入了藏家的客房,满屋子的金碧辉煌,满屋子的精彩笔画,满屋子的热情豪爽,我们一行人坐下来和主人快乐的交流着、谈论着。转个弯,来到藏家的招待室,只见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餐饮食品,有木耳、青稞饼、青稞酒、酥油茶、羊肉、牦牛肉等等,热情藏族同胞请我们品尝青稞酒、酥油茶,吃羊肉、牦牛肉……而且他们和我们展开了愉快的互动,唱起了动听嘹亮的歌,藏族阿妹、阿哥的热情奔放让整间屋子溢满了轻松愉悦的气氛。我们身在其中都要笑得合不拢嘴了。时间过得很快,然后起身和他们一起来到室外手拉手围着篝火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要离开了,没有记住他们送别的话语,但我记住了他们的热情和祝福。我也祝愿热情好客的藏族人民永远安康幸福。
再有就是丰富的四川人文文化。四川比起很多地方是适合居住的风水宝地,因为它是一个盆地,物藏丰富,气候宜人。而且这里是国宝大熊猫的故乡,是国粹川剧的发源地,是珍贵稀有乌木的产地,也是许多珍贵药材的生长地,如,冬虫夏草、天麻、锁阳、贝母等等,而且还有浑身都是宝贝、营养价值极高的牦牛,关于牦牛,也有这样的顺口溜,吃进去的是冬虫夏草(可是黄金价格的啊),喝的是天然矿泉水,撒的是太太乐口服液(牦牛尿),拉的是六味地黄丸(牦牛粪)。而且川剧中的变脸可是许多人钟爱的节目哦,很多喜欢看,也有很多人来学。还有难度系数极高的滚灯表演等等。如果能够来到四川看上一场四川人专演的晚会那才叫过瘾呢。若要到了四川的省会成都,一定要去看一看武侯祠,因为往前追溯,这里可是当年三国时期蜀国的境地,武侯祠里有丰富的珍藏,有穿透历史的三国文化。然后再去逛一逛,和武侯祠仅一墙之隔的锦里,这可是一条地道的四川古巷子,里面有各种好玩的、好看的,还有好吃的,像三大炮、龙抄手等等,这里会让你过足麻辣的瘾。说到麻辣,四川的火锅可是尽人皆知的呀,麻得过瘾,辣得也过瘾,是很多人的爱好。说到底,四川人的生活节奏还是很慢的,因为他们更注重休闲和养生,早上九点或九点半上班,品茶,打麻将,练太极……所以四川还有个长寿之乡,很多老人都活到了百岁以上。




说真的,此四川之行,虽然有点累,但是我的身心始终是愉悦的,毕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收获让我感到欣慰和幸福,赏四川风景,感四川文化,解四川风情,再加上漂亮的山间公路,规范化的旅游管理,美丽四川——值得我们一去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