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 根治磨蹭
“英子姐你好,咱俩以前通过电话,我再请教你个问题:儿子在**小学上二年级,写作业很慢,总是到晚上10点左右完成,我也很着急,总想让他早休息,反而因为心疼孩子好急躁,还吵孩子。”
——引子
今天在群里看到“昂昂”的留言,我连忙回复“据说**学校的小学和中学作业都很多,你不妨问下孩子的同班同学,分析一下孩子是知识掌握不牢还是写作业不专心,分清原因才好对症下药。”没一会儿功夫,昂昂回复“是孩子手头较慢,上进心也不强。”其实,她的答复很笼统,既没有找出孩子作业磨蹭的原因所在,也没有耐心与孩子进行分析。孩子写作业磨蹭是常见问题之一,家长的催促、呵斥、利诱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孩子慢不只是主观不努力,还跟学习态度、习惯培养、生理心理及教育方法有主要的关系。
缺乏计划性、条理性差。有的孩子看起来很勤奋,每天用来写作业的时间也不少,可就是效果不明显,家长心累,孩子身累。同事玲常埋怨孩子学习效率差,做事无条理性,孩子在学习上好像总是不开窍。在与孩子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心地善良、礼貌待人,在一次外出旅游时我发现孩子喜欢吃零食,东西的摆放也缺乏条理性,感到路途中间他一味地在倒腾背包,翻找零食。后来与玲聊天得知孩子写作业时也有喝水、吃零食、上厕所的习惯,一个钟头要往厕所跑两三次,“上次旅途中我发现小家伙一次厕所也没上呀”,“哼!如果疯玩起来,他能憋一个上午,他哪是上厕所,纯粹是趁机玩一会儿。还不止这些,每晚光铅笔要销好几次,也不知是他写的作业多,还是铅笔总爱断……”与玲聊过之后,我感到孩子作业磨蹭主要是条理性差,做事缺乏计划性和事前准备,本来半小时可以写完的作业因为准备不充分而花费了一个小时甚至更多。当然也不排除孩子利用喝水、吃零食、上厕所之际进行自我调节和放松。针对玲的儿子,我建议她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孩子的计划性和条理性,让孩子写作业前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文具准备,逐步提高学习效率。
缺少学习方法,对学习兴趣不足。有的孩子没有提前预习的习惯,听课缺少方式方法,有时面对老师讲过的知识点不明白,当老师继续讲新的知识的时候,孩子仍停留在刚才的困顿中,久而久之就会跟不上老师的步伐;同样,孩子写作业时也常出现类似的情况,遇到拦路虎要么停滞不前(绞尽脑汁地冥思苦想),要么做一道问一道,无形中浪费了很多时间。家长不妨培养孩子预习的习惯(尤其是高年级的孩子,养成预习习惯能提高孩子自主学习的学习能力),让孩子带着问题听课,课下及时归纳和梳理;写作业之前引导孩子对当天所学知识点进行回顾,对疑问和不解提前求助老师、同学和家长;对作业中的疑难问题可以放一放,换一门科目、换一换脑筋,说不定孩子在哪个弯弯绕中出现了堵塞,即便是求助家长,也要放在最后,此时家长应当注意,不能解答式地给孩子讲解,要讲解知识点,让孩子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有了良好的预习习惯,解决了学习中的拦路虎,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就应运而生了。
缺乏主动性,故意磨蹭。有的孩子不是不会,就是喜欢拖沓,不到规定时间就是不完成作业,每天不紧不慢,消磨时间,家长看着心急,导致孩子这种性格的原因多半是老师和家长。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各种复习资料堆积如山、辅导班如车轮战,孩子想总有写不完的作业,反正家长也不让我玩,还不如悠哉游哉地磨洋工,自己找时间休息。此时孩子的磨蹭实则是一种反抗和叛逆,畏于家长和老师的威力,不敢不写,也不能不写。长此以往,渐渐成为一种习惯,磨蹭成了一种自卫的武器。先劝家长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让孩子更多、更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剩余时间;再建议家长帮孩子根据作业的多少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预计出大概时间,节育的时间作为奖励交由孩子自由支配,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家长要对孩子表现的进步给予肯定和奖励(肯定要中肯,奖励要符合孩子的口味),让孩子在赏识中树立自信,同时尝到节约时间的甜头。
好习惯,好人生,习惯的养成在于坚持。现在的孩子心理成熟早,独立思维能力强,家长要多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就事论事,是谁的问题谁来改正(家长要放下架子和面子),从心理上达成一致,因为现在的孩子真的是伤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