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思在不能彩排的路上
转眼间,已步入不惑之年。双鬓的青丝日渐被岁月染白,人生的沉淀已经积累在额头的“沟壑”之中,成长路上的风风雨雨在心灵深处留下涤荡的刻痕。这一切,都是岁月的记忆。
回忆不曾忘记的往事,那是我成长的记录薄。
(一)
1991年秋,走出师范的校门,步入了教书育人的工作岗位。在那两千多个日夜里,留下了两个成长的故事。一是:我来自豫西山区,自小养成的走路习惯就是把脚抬高,以免被石头碰伤了脚。这成了当时个别同事的话题,新来的小李不会走路。也许是刚刚来到城市的缘故,还没有完全融入城市人的衣、食、住、行的生活圈。后来,我慢慢放慢脚步,调整步伐的高度,久而久之,我学会了走路。二是:刚参加工作没有几天,教导处领导就把排课表的重要任务全部交给我,我久久地站在总课表前,发现每一门学科安排的规律和密度,我一手紧攒着80多个教师分工表,一手在总表上编排新课程表。全新的工作和考验,我全身心投入“运筹帷幄”。编完之后交给主管领导审查,他认真看过之后,没有提出任何指导意见,而是要求我尽快把教师们的个人课标整理出来。这是我经历的第一次锻炼。我在规定时间内,经得起了考验。
(二)
一个篱笆三根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对这句俗语的深刻理解,我把时间、事件定格在1999年。
当时,我肩负的工作不再是面对可爱的孩子,而是从学校的管理岗位走向了与教学毫不相干的企业管理岗位。当时的背景是企业经济效益处在“V”的低谷,领导更换快如流星,职工人心思散、单位跑冒滴漏等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又适逢贯彻十五大精神、企业改革攻坚克难的重要时期。面对烂摊子,我哭笑不得。我在命运和使命之间选择,是迎难而上还是逃避现实。几经深思和分析,我选择了后者。一个字“干”。从人事改革入手,把集约管理视为抓手,提经济效益为第一要务。一连串的改革举措在推行中举步维艰,无法预料的困难无处不在。
就是在这样的处境里,我遇到了几位“好汉”——我们团结如铁板一块,可谓“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对待改革难题毫不手软和退却,对待人事改革做到以人为本、仁至义尽、不让职工吃亏,对待浪费不留死角等等。历经风雨终见彩虹。是“好汉给予我谋略、智慧和胆略”,我在那段艰难的路上走得还算顺风顺水。
(三)
今天,我在微笑中感受幸福和快乐。
如今,重拾课本担负起教书育人之重任。我被幸福包围着,心灵深处感受到融融的春意。
近些年,教书育人的理念、教学方法等在时代的变革中也随之改变,我落伍了。是如今的这个团队帮助我这个鬓发苍白的“新兵”,教给我授课的方法和技巧;是这个团队给我提供了发展的舞台和机会;也是这个团队的感召力在吸引着我感受工作的幸福和快乐。
二十余年的日月轮回,如同白驹过隙。我伴随着改革和创新的时代音符一路走过那不能彩排的路,沉淀在“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的人生阅历中只有一句话:微笑面对身边的朋友,有了他们才有自己的幸福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