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之行(三)——成 都 杂 记
历来,人们都把成都誉为 “ 天府之国 ”;
也早就听说过 “ 少不入川“的说法;
还有张艺谋那句“ 成都, 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
如此种种, 无不彰显着成都的舒适、宜居和悠闲。
用导游的话说,就是“成都是一个慢生活的城市,是一座休闲之都。”
加上我所了解的著名的成都美食、美女、美酒,还有蜚声中外的川剧变脸,还有成都特有的茶文化、麻将文化,以及易中天《读城记》中提到的成都特有的“摆龙门阵”, ……
如此种种有趣的市井生活,对于成都,在去之前,就让我多了几分期待与憧憬。
虽然,我明白,成都的生活文化,成都人的慢生活,是需要住下来慢慢体会与感受的。
但是,去过都江堰、青城山及映秀镇之后,三天时间已经过去大半,只剩下一天多的时间可以在成都市逗留。因此,也只能在导游的安排下,走马观花。
至于真实具体的成都慢生活和满情调,只有以后再来慢慢体会了。
仅借照片,搜寻一些走马观花的收获吧!

(这就是传说中的杜甫草堂,传说中当年杜甫漂泊至成都的栖身之地,突然发现,照片中那个人好像有些眼熟,原来是我们校长,不过,确实是无意为之。)

(杜甫草堂环境之清幽雅致,还是很让我叹服。不知道几千年前,我们伟大的诗圣漂泊至此的时候,生活状态到底如何? 尽管如今的草堂景色宜人,但由其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可窥一斑,诗人当年的生活应该是比较凄苦、落魄的。)
杜甫草堂还是很值得一游的。虽然几经修缮,草堂已非当年草堂,从中也难以了解到杜甫当年在此生活的真实情形,但是这里,树木苍翠,青竹雅致,环境之优雅还是很让人叹服的。

(成都武侯祠,据说它是中国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刘备、诸葛亮蜀汉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组成,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喜欢三国的朋友可以来此瞻仰一番。)
参观过草堂,我们来到了武侯祠。这种地方,就如同故宫、孔庙一般,一般人仅仅凭着双眼,是看不出来什么名堂的,历史是需要还原解读的。
幸运的是,在这里遇到了一个超级牛叉的导游,他带了一个十几人的香港团,那双嘴巴如同“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滔滔不绝,任何一个古迹,到了他的嘴里,都能引经据典,讲的活灵活现、引人入胜,那口才,那学识,真叫人折服,引得我和范同事一路追赶、拍照、设想,虽遭指责,却仍不馁不弃,可见其魅力之大。

(看到这些皮影,是否唤起某些童鞋久违的记忆?本想捎点回来当纪念,一问才知道,一个就需要好几百,纯手工的,还是牛皮的!那就算了,还是放在记忆中吧!)

(在锦里,还有宽窄巷子里,随处可见这样的小物件,可爱!)

(哪个童鞋玩过这个?)

(哈哈,你需要哪一个袋袋?)

(小吃摊位前,挂的都是川剧脸谱,很有地方特色。)
之后就是休闲游了。
先是锦里,接着是宽窄巷子,还有文殊院。
锦里是成都著名的商业街,也是一条风俗街,在这里可以吃到四川各地有名的小吃,还有酒吧、茶馆,据说每天还有川剧表演,我们来去匆匆,除了饱一饱口福和眼福之外,所谓的特色真是没有机会感受到。
不过,几条巷子转下来,我对成都人挺欣赏的。平常在旅游景点,即使是外出购物,导游也会提醒我们要集体出行,不打算买的东西不要关注甚至搞价,以免跟当地人发生冲突,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
而在成都,却没有听到这样的告诫。
尽管时间匆匆,但是逛得还算是尽兴,不管是小吃还是工艺品,买与卖还是比较自由的,有好多店铺还专门给游人准备了可以免费品尝的食品,尝过之后,不喜欢就不买,老板仍是和和气气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位同事常来成都,很喜欢吃锦里一家的水果糖葫芦,特意委托我们帮她捎回去。当我们找到那个店家,说明要买的糖葫芦,老板已经把糖葫芦取出来了,结果一听说我们给别人捎的,就立刻放回去了,理由是,这个糖葫芦如果不立刻解决,就会化掉,那样没法再吃了。就这样硬生生的没有卖给我们。
对我们这些外地游客尚且如此,由此可见,成都人做生意还是很是实诚的,喜欢这样的生活风气。
至于小吃,来成都那是不得不提的。
可是,一提起吃,想起来就让人揪心呀,因为只有一顿放可以自由选择,结果贪心的我们,既想吃火锅,又想吃干锅,还想吃烧烤,还想品尝各种风味小吃,结果我们这些吃货,居然一晚上连续吃了四顿!还恨不得多长几个胃,那会儿我们是无比的羡慕牛胃的反刍功能,哈哈。
吃到将近午夜回宾馆,胃里已经是翻江倒海。
唉,都是贪心惹的祸呀!

(巷子很长,镜头很短,只能留下到此一游的标志性照片,有点儿俗,不过我也找不到更好的能记住它的方式,大俗即大雅,安慰一下自己,呵呵。照片中那个大红袍背影,很是亲切呀!嘿嘿。)

(在成都的宽窄巷子里,到处可以看到这样的休闲茶座,无论是店名还是店内整体风格,都颇有些情调。)

(唉,总是有人钻到我的镜头里,不知道是哪位MM.)

(巷子里的街边艺术,很有立体感吧!)

(井巷子紧邻窄巷子南,据说这里是 成都的新生活区域酒吧区,也是成都的夜晚最热闹的地方,是华灯初上的成都风华,是笑靥如花的芙蓉女子,可惜,这些,我都没有看到,汗......)
在我看来,大城市,其实都是大同小异,遍地的高楼大厦,到处的车水马龙,四处洋溢着喧嚣,久居城市,有时候还是很厌倦的。
成都,在我看来,也不例外。
但是,与很多城市不同的是,在成都,也可以领略到一般城市不一样的感觉,那就来宽巷子和窄巷子吧,在这里可以感受到老成都人那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氛围和情调。
宽巷子与窄巷子,是成都这个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往昔的缩影,一个记忆深处的符号。
当游人伴着夕阳,望着炊烟,走在黄昏中的巷子里,一种久违的老城区市民化生活的场景一一浮现在眼前。成都老巷,四周一排排青瓦屋檐,还有雕花的门扇,偶然会有清风徐来。
这里的氛围,跟北京的后海很相似,空气中到处弥漫着休闲庸懒的味道;但这里,却又跟后海不一样,古色古香的四合院,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郁郁苍翠、纷纷书香,在这里好像都能找到他们的交汇点。这里比后海似乎少了一些喧嚣,多了一些文化的气息 。
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在这里也是匆匆的过客。
其实,这里更适合坐下来,邀三五好友,点一杯咖啡或者地道的成都大碗茶,慢慢地品味,细细的聊天,甚至是什么都不说,让时间在某一个慵懒的下午停滞下来,让身心尽情的放松,不管这样的感觉算不算真正的成都,于我而言,挺惬意。
甚至可以想象,在华灯初上的时候,流连在这里的人们,该是何等的休闲惬意!
而这些,我都没有机会体味。
也许,这些遗憾都将成为再来成都的理由吧。
来过、去过,听过、摆过;
吃过、喝过,品过、鉴过。
成都,一座来了还想再来的城市。

(最后,给大家秀秀同事范范可爱的包饰,希望那个家伙不要讨要版权费哦!回来N天了,结果忙的一塌糊涂,今天终于得空将这次出行游记整理完毕,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