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语文教学重在唤醒人格作文

发布时间: 2017-06-24 10:53:47 作者: rapoo

语文教学重在唤醒人格作文语文教学重在唤醒人格作文语文教学重在唤醒人格作文

语文教学重在唤醒人格

人格,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是一个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既包含了人的品德,又包含着知、情、意、行等多方面的特征。初中时期,正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把唤醒人格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用现在的一句流行语说,就是要加强“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就是旨在培养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的教育。语文教学要以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意义为核心,通过课堂教学,进而延伸到知识、道德、审美各个层面,“唤醒”人格,努力使学生──“独立的人”趋向完美。可以说,人文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本位特征之一,因此,渗透人文教育,是语文新课标的必然方向。

一、加强教师人文修养

对人文精神的传递、培植,教师是一个关键因素。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首先应是一个人文素养很高,有着伟大人格力量和人文精神的人。现在思想观念革新的速度、教育向现代化迈进的速度,都越来越快,如果我们的观念陈旧,且不加强自身人文修养,很难说能培养出具有高度人文素养的学生。因此,要培植学生的人文精神,首先应该培养教师的人文精神。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的多边对话。教师要在教学中营造产生对话的磁场效应,就必须对文本深入钻研,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进而才能鼓励、引导学生广采博闻,开阔视野,让学生形成有意义的文化建构。真正优秀的语文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精心设计一个个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案,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让学习多元而富有个性。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师须具备:自由的思想、开放的观念、包容的胸怀、一定的知识贮备、较强的科研能力、良好的审美和艺术感受能力。这就要求,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宏大的历史文化和时代背景下,站在思想解放的前沿,关注思想解放中,人的发展、人的完善,这样才能使语文教育以“人”为核心并向外辐射,从而将语文教学推向一个新阶段。

二、注重学生情感熏陶

语文教学富有情感性,这是语文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征之一,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养成的极其有利的因素。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善于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字里行间去发现、感悟作者的隐隐情愫,实现教学中“知”和“情”的统一。那种把生动的语文能力训练,变成枯燥孤立的单项训练,或只作成人化的理性分析,忽略生动感人的情感教育,以及不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一字不差地背诵现成的结论,这些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我们应当提倡那种富于变化、充满情感交流的人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以“情”为纽带,让课堂洋溢着浓郁的人文色彩。

法国雕塑家罗丹认为:“艺术即情感。” 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塔戈也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凭借情感来渲染特定的情境,注意活化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挖掘文本中的人文精神内涵,点燃学生头脑的火把,使他们感受到人文精神的魅力,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和幸福。

三、营造文化教学氛围

语文所承担的文化价值是极为深广的,因此,语文课要注重文化氛围的渲染。在教学中,我们一是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颇具文化底蕴的著作。如教学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饮酒》时,可以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感悟隐逸文化的真谛,体味诗人的文化底蕴。学生就能真正感受到文学的魅力,从而增加阅读和欣赏的兴趣。二是要充分挖掘文本本身的文化内涵,让学生通过文本的品读,达到对文本透射出的文化现象、文化特征的感悟。如学习余光中《乡愁》一诗时,我们不妨抓住诗歌当中寄托乡愁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让学生品味诗歌,思考诗人通过意象群寄托了什么感情?诗人是怎样把这种思乡之情曲折表达出来的?学生便能在课堂上动心动情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品味诗人浓郁的乡情。同时还能将思路进一步引发,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探寻属于自己的生存感受。

语文课,如果能让学生在优秀文化的渲染、熏陶之下,提高对美的艺术文化价值的鉴赏力,人文精神就能在学生逐步加深地感悟中得以落实。

四、有效拓展阅读视野

阅读,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真正优秀的作品,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历久弥新。所以,我们有责任组织并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有效拓展他们的视野,让这些经典名著激扬他们的理想,充实他们的心灵,完善他们的人性,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力。我们也可以开设文学鉴赏课,把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分类来进行赏析。还可以印发一些必读书目、诗词鉴赏资料,举办一些文学欣赏讲座、文学讨论会等。让那些能够唤起人的灵魂感悟的作品来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感情,使他们和老师一起,在灵魂的洗涤中得到人性的升华。

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真实、自由的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体现学生精神自由和精神真实的过程,也是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过程。因此,作为教师,要把人文素质的养成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过程和社会实践中,在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训练中,始终贯彻人文精神,春风化雨,潜移默化,人格之光自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读书人网 >中考话题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