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教育写作“六忌”之一摒弃功利心

发布时间: 2017-06-26 10:46:25 作者: rapoo

《小学教学》“教育写作辅导”栏目编者按:

教育写作时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这条路没有捷径,没有可以复制的独家秘笈,那么,有没有前行者能够指出哪里有荆棘、哪里有陷阱?有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韩素静老师目前已发表文章100多篇,出版个人专著两部,在多个地市作报告与大家分享教育写作的奥秘。此次整理的《教育写作的“六忌”》系列文章,正是树立了她一路走来所遇到的荆棘和陷阱、喜悦和成功,希望能对初学写作的老师有所帮助。

摒弃功利心,保持平常心

——教育写作“六忌”之一

韩素静

教育写作,是教师介入教育生活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曾说:“一个人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名师,但是,如果写三年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也印证了教育写作的重要性。当然,教育写作的范畴并不仅限于课堂反思。从课堂反思到教育日志,从案例研讨到读书心得等,只要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写作,均属教育写作的范畴。自2007年我走上教育写作之路,截至目前,已有200多万字的记录和思考。在我看来,教育写作的过程是一个重述、记录的过程,更是一个总结、归纳、提升、剥开教育现象渐显教育本质的过程,也是一个重塑自我的过程。

近几年,很多教师认识到了教育写作的重要性,开始行动起来。为了让写作更持久,我们首先要达成一个共识:教育写作的目的是为了专业成长,不是为了发表文章或成名成家。也就是说,教育写作的目的忌功利性,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之所以首先强调这点,是因为很多人一提起教育写作,第一想法是“发表文章”“成名成家”。诚然,教育写作能够让一个人的声音抵达远方,貌似能达到上述目的。但是,如果仅仅为这一目的,这个人的教育写作之路肯定走不远。试想,如果一个人的写作是为了发表,那么,当他写了一篇文章不能发表时,他可能会接着写第二篇;当他写了两篇不能发表时,他可能会接着写第三篇……但,当他写到一百篇还不能发表时,他还会继续坚持下去吗?

近几年,我陆续在20多种报刊发表了100多篇文章,出版教育教学专著两本。每当听到别人夸奖我文章写得好时,我都好想解释:我写出来的仅仅是教育生活的冰山一角。也就是说,让我引以为豪的不是我写了多少篇文章,而是有多少孩子喜欢我,有多少孩子因为我而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师的主业是教书育人,教育写作仅仅是教师生活的副产品。生活在学生中间,教师每天都要和鲜活的事例相遇。面对这些原汁原味、鲜活得还冒着热气的教育故事,教师有义务把它们记录下来,并借以剖析这些教育现象背后掩盖的教育本质。从这方面来说,教育写作只是教育教学的一个后缀,一个延续,一个真实的记录,真正的教育写作是“做在先,写在后”的。

2007年,当我又迎来了一群鲜活的生命时,我告诉孩子们:“我要写班级日记,等你们毕业时,我们出一本书,班级日记就是素材,班里的每个人都是书中的主人公。”听我这样承诺,孩子们当然非常高兴,他们也都在努力把最优秀的一面展现出来,力争在老师的笔下留一个精彩的身影。就这样,我开始用心观察,认真记录,记录下发生在班级的一个个故事和由此引发的一点点思考。那段时间,无论班级内发生的或喜或怒的琐屑小事,还是班会、家长会、运动会等活动,只要心有触动,我就记下来。是的,教育有时很简单,简单的就是和学生的一次谈心,就是一次活动的开展。这些,我不弃其小,怎么发生就怎么记录。因为写作的目的是留下孩子们真实的成长故事,所以,我拒绝进行美化和虚夸,殊不知,在这一过程中,教育的“现场感”就被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这群孩子毕业后,我的教育随笔集《与学生一起幸福成长》出版了,兑现了我给孩子们最初的承诺。

其实,最初写作的一年多,我几乎没有发表过文章,但这并不影响我的写作,因为我的写作目的就是真实的记录。现在想来,如果最初定下来的目的是发表文章,当一篇篇文章投出去泥牛入海的时候,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坚持下来的勇气,更不要说《与学生一起幸福成长》的出版了。

所以,我想说,真正的教育写作者一定会摒弃功利心,保持平常心。写作前,把心放平,就是为了记录,就是为了记住这个即将消失的日子,“当日子消失,我们还有记忆,当记忆消失,我们还有日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你的记录是真实地,这才是教育教学中的最宝贵的财富。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你也许不会成名成家,但你一定会快速成长。

备注:感谢《小学教学》杂志编辑杨亚丽老师,是她的督促让我有了较为深入的思考,谢谢亚丽对我的信任,也期待更多的朋友拿起手中的笔,在专业成长的路上,能够走得更深入更持久。

读书人网 >中考话题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