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学生,不喜欢英语老师。当然成绩不好。英文老师总是批评他,他就越讨厌学语。 有一天,学生的爸爸又听到儿子说不喜欢英语课,就问:“你的英文好吗?” “不好” “怪不得你不喜欢英语老师,因为你学习不好。所以用不喜欢英语老师当借口。”爸爸说“你可以不喜欢老师,但是你要把英语学的特棒。说你不喜欢英语老师,才有人相信,要不别人该说你是酸葡萄了。对不对?”
接着又问儿子“爸爸给你找个家教,把你的英语教的棒棒的、气气那个英语老师好?”
孩子听听有道理,就特别用功的学习英语。成绩也直线上升。学期结束,那父亲又问孩子“你现在还讨厌英语吗?你现在英语这么棒,可以去校长那里告英语老师的状了。”
儿子笑了笑“爸爸,我不讨厌那个老师了,反而喜欢他了,因为他对我越来越好,昨天还表扬我那”
这是刘墉先生给自己的女儿讲的一个故事。他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是你给老师看的。也不是专用来报答老师或者报复老师的。就算老师对你的印象坏透了,你还是应该努力学习,甚至说你更应该加倍努力,证实自己的好给老师看看才对!
老师在课堂上批评孩子,也是为孩子着急,说明了老师是一个很负责的老师,就是在对待后进生的问题上急躁了一点,在孩子的眼中可没有想到那么多,他就认为老师伤害了自己,就变得讨厌这个老师,讨厌这门功课。给我们也敲响了警钟,特别是在对待敏感的孩子时,我们的一句话或者一个眼神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要及时发现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找孩子谈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其实,在我们呼唤适度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涉及面应该到家庭,家庭的教育对孩子也很重要。家长的及时引导对孩子幼小的心灵,起到了一个导航的作用。这位父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一招以毒攻毒,不仅帮孩子提高了成绩,找回了自信,也让孩子明白了,自己对老师的误解,让孩子亲身体会到的道理,比我们说一百遍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