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明亮那方
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二(3)班的所有授课教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因为孩子,我们彼此知道,已经将近两年。我这两年的带班经历,可以说酸甜苦辣都有。现在感觉好多了,越来越轻松,幸福感也与日俱增。
我们班的孩子都很棒,每天都会有孩子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动。所以,感谢各位家长,养育了这么优秀的孩子,而我有幸做他们的老师。同时内心深处更希望您的孩子,也会因为我而感到幸运。
今天的家长会,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和大家交流:
一、 安全
大家都知道,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果一个人,生命没了,什么都无从谈起,生命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所以,我会和各位家长一样,时刻提醒孩子: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注意安全,安全行路、安全饮食。同时,也希望家长朋友注意孩子上、下学时间。教育孩子上学不要迟到,也请您接送孩子时,为了大家的行路方便站在减速带以外。没有特殊情况,不要随便进校园。
二、 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病,比较严重。菏泽已经有手足口病致死的例子,我们清丰也已发现十多例,正在医治中。我们开会时说,手足口病有发展、扩大的趋势。所以,请家长和老师一起关注孩子的健康。平时家里要注意通风、引导孩子讲卫生、注意饮食等问题。发现孩子身体不舒服,要立即医治。
三、 谈谈读书
下面,向大家说说从去年冬天以来,我和儿子的读书经历吧:去年冬天,我从网上了解到,校讯通有安徽名师薛瑞平的两场关于阅读的讲座视频。我曾看过薛瑞平写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知道她是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她很勤奋,每天都坚持读书、写工作日志。她的日志曾深深吸引了我,心中就很想知道她对课外阅读的一些看法。于是,马上下载下来和儿子一起看。之后,我和孩子便开始了每天的读书活动:为孩子出声读书。从那时一直到现在,几乎每天都读,每次至少30分钟。实在脱不开身,我会允许孩子自己在床上看半小时的书。
我儿子喜欢阅读,这一直是让我感到最骄傲的事情。他每天都看书,不是应付公事,因为我从来没向他提过这样的要求。我所做的只是为他准备书,隔一段时间会为他买书或借书。现在,他的阅读,纯粹是出于喜欢,并乐此不疲。
在薛瑞平的讲座中,我知道了一本书——《朗读手册》,作者是美国的吉姆崔利斯,从网上下载该书的片段,读了一些,便很为文中的观点、所举事例和引用的一些调查研究结果吸引,心中甚是激动。出于职业的习惯,想到做为教师,我也坚持每天为学生大声读书,或许我班学生也都会慢慢喜欢阅读,那该是件多么好的一件事。其实,从去年秋开始,我就一直坚持每天和学生一起诵读一首古诗,凡是优秀的学生会把所学的每一首古诗记、诵下来。
满怀激情,今年一开学,我便开始了送诗、读书的旅程。每个星期一,早读后的第一节语文课,便于学生约定,为他们读书。我给学生们读了《苹果树上的外婆》,《黑骏马》只读了十几章,看到不少学生不爱听,便停了下来。这时,发现陈帅中有一本《小猪唏哩呼噜》,很有趣,便改读这一本。效果真的很好,毫不夸张地说班内74个孩子都喜欢听,帅中都看了好几遍了,听得依然很认真。从这本开始,我们每天又增加十分钟:7:50——8:00(所以,想要听故事的孩子,必须在7:50 时坐在教室里)。同时,我还发现班上爱读课外书的孩子越来越多。
我说这些,不是为了炫耀自己,只是告诉大家,我在为了让每一个孩子成为读书人而努力。但是,凭借我自己的力量又实在太小,比如学了古诗,我不能做到检查学生读、背的情况,当然,优秀的学生自然做的好一些,但他也不一定达到首首会背。而脚步慢些的,没有了督促,效果自然不好。看课外书也是这样,没有家长的通力合作,效果也不会好。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诚挚地邀请你们——我的朋友,和我一起为了让孩子读书,成为终身快乐的阅读者一起行动吧!相信我,读书会让你和孩子收获很多。
我手中的这本《朗读手册》是三月份买到的,从知道这本书开始便通过校讯通向你们推荐过。这确实是一本好书,它不是介绍朗读技巧,而是强调“渴望阅读”的一本书。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还说,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但不能保证它饮水。中国人民大学及中国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俞国良先生说:在我看来《朗读手册》是一本培养孩子对读书的渴望,使他们热爱读书、乐于读书、迷恋读书的指导手册。我国的教育专家、亲近母语儿童阅读教育研究中心的创始人徐冬梅老师也说:《朗读手册》是一本值得细读的儿童阅读指导的书,是专为老师和家长写的一本指导孩子如何阅读的书。
作者吉姆崔利斯是美国的一个同时为成人和儿童写作的作家。他是从一个为两个孩子朗读的年轻爸爸成长为一个知名的专业亲子阅读专家。在这本书中,有许多具体、生动、可信的案例(2、47、49页例子),并给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阅读指导方案。这本书不是教孩子“如何”阅读,而是教孩子渴望阅读,如一句教育格言所说:“我们教孩子去热爱与渴望,远比我们教孩子去做重要的多。”
极力向大家推荐这本书,是因为:在这么多天与孩子的接触中,我在逐渐接纳孩子,并喜欢他们,便希望他们会做得更好。同时,我也深知,对于有些家长来说,他们只是在看着孩子长大,而不是培养他们。该怎样培养孩子,读读这本书,你会找到答案的。
家长朋友们,孩子的成长需要您的扶助,而这一过程却是美丽而缓慢的,不要以为把孩子送到学校,您便可以高枕无忧,便可以一劳永逸,不是的。很多专家指出,在家庭、社会、学校承担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学校,是社会。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是您(爸爸、妈妈)及孩子的其他亲人。
想要孩子学习好,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给的答案便是:读书。想要孩子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答案还是:读书。易中天说:读书是件“谋心”的事。归根结底是要让我们的灵魂得到安顿,心智得到开启,精神得到寄托,情操得到陶冶。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话说:一个人走进学校并不意味着受教育,只有当他面对一本书沉醉不已的时候,教育才刚刚开始。
《朗读手册》和《给教师的建议》中,都在谈读书,孩子需要读书,而作为家长的您也需要读书,如果可以,每天为孩子大声读书。每天给孩子十五分钟,您可以吗?相信:为了孩子,你和我一定都能做到的。
有一首诗,看到就很喜欢,读与大家听:
向着明亮那方
——金子美铃
向着明亮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一片叶子,
也要向着日光洒下的方向。
……灌木丛中的小草啊!
向着明亮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烧焦了翅膀,
也要飞向灯火闪烁的方向。
……夜里的飞虫啊!
向着明亮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只是分寸的宽敞,
也要向着阳光照射的方向。
……住在乡村的孩子们啊!
……住在城市的孩子们啊!
住在地球每一个角落的孩子们啊!
家长朋友们,我知道在“向着明亮”的漫漫征途中,有许多美丽而敞亮的童心和我同行,与我共同成长;在那灯火阑珊处,你们用最深情最期待的目光凝视着我!让我们一起努力,带孩子走上精神清明的幸福人生之路,走向明亮的那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