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勤能补拙”的孩子
育才学校 孔繁琳
在我们周围,往往有这样的孩子,头脑不够聪明,上课也能认真听讲,但就是不出成绩,作业总是最后几名才交,一句话,他们是“后进生。”于是,埋怨他们不专心的同时,更多的是批评他们不够用心。
今天,原以为全班学生的读书笔记都交了,准备让课代表抱走时,我班一个男生,慢悠悠的交来了自己的读书笔记本。面对如此情景,更多时候,我选择的是:批评。但这次翻开他刚交上来的本时,突然,感觉字体比以前进步了很多,内容也较完善,看到孩子那面无表情的脸庞,突然让我想起了一个词:勤能补拙。一个关于曾国藩的故事从我脑海中跳出来。于是,随机给孩子们讲了讲这个故事: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可是他小时候的天赋并不高。有一天他在家读书时,一篇文章不知读了多少遍,还是没有背会。这时候题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屋檐下,希望他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的读那篇文章,贼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还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贼很聪明,至少比曾国藩要聪明,但是题只能成为贼,而曾国藩却成为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但遗憾的是,那贼虽有天赋却不够踏实,不够勤奋。曾国藩虽智力低下,但勤学苦练,孜孜不倦,最终靠自己勤勤恳恳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故事讲完后,教室内鸦雀无声。孩子们好像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静下心来想一想,学校里的教师有强弱之分,城市与农村的办学条件也有差异,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容忍有“后进生”的存在呢?一个“后进生”对班级而言是六十几分之一,而对题的家庭而言却是百分之百,哪一个“后进生”不是父母眼中的心肝宝贝呢?很多有经验的老师也经常交流,当学生们离开校园进入社会后,吃苦耐劳,勤勤恳恳的的往往是我们以前眼中的“后进生”,他们看到你时往往会大老远就会跑过来说:“老师,你去哪儿呀?”那亲切的话语让你顿时感到温暖。
所以,当我们懂了这个道理,在面对一次次迟交作业或不交作业的“后进生”时,我们更多的是应该善待他们,珍惜他们,那么改造“后进生”更是我们做教师的一种责任,一种胸怀,更是一种美德。
是啊,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份劳动就有一份收获,日积月累,从少积多,他们也能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