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从咀嚼文本中练笔作文

发布时间: 2017-07-15 10:39:31 作者: rapoo

从咀嚼文本中练笔

秋叶静美

教科书是书面语言的海洋,语言形式丰富多彩,语言风格多种多样,使学生习作“临摹”的典范。教学中,我很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语言的准确、鲜活灵动之处。通过迁移,让学生习得句、段、篇的构思方法和技巧,从而促进习作能力的提高。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常谈常新的作文教学话题,更是需要调动学生的写作情趣。我们如果在作文教学中能巧妙利用文本“空白”,挖掘训练“泉眼”,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见缝插针地引导学生进行个性补白小练笔,把写作训练化整为零,就能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放飞写作的灵性,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做法:
一、 变式练笔
起房架屋要用砖瓦石料,做衣要用针线布料,说话写文章要用语言材料。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语言材料。学生如果词语积累多,习作才有可能锦上添花,反之,词语贫乏,又不会用,就会捉襟见肘,白开水一杯。然而词汇的积累不能机械的进行,只有依托文本,在阅读的基础上内化吸收,效果才会更佳。
例如在《小路的玫瑰花》中有: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这段话里需要学生理解“惋惜”“白”的意思。我是这样设计的:1、联系课文前后内容想一想“惋惜”什么意思?这里的“白”是白色吗?2、什么事情让你感到惋惜,白做了呢?请你模仿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学生1:我惋惜地说:“我们刚打扫干净的地面,不知是谁又扔了一些纸屑,我们白扫了。”
学生2:我惋惜地说:“妈妈才买的变形金刚,我还没玩呢就被弟弟弄坏了,妈妈白买了。”
学生3:我惋惜地说:“我好不容易画的一张画,被妹妹给撕烂了,我白画了。”
…….
3、同学们你们说的句子是把“惋惜”放在了句中,能不能放在句子的后面呢?试一试。
学生1:我们刚打扫干净的地面,不知是谁又扔了一些纸屑,我感到很惋惜。(当然是在我的启发下说出来的。)
学生2: 我班×××的爸爸妈妈离婚了,我感到很惋惜。
学生3: 我班×××很聪明,可他不好好学习,我替他惋惜。
……
二、仿句练笔
教材中的课文,语言规范,构思新颖,便于学生从句式、段式、写法等方面模仿练习。语文教学要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其思维能力,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语感和发展思维是相辅相成的。要找准最佳结合点,使两者相互促进。
例如《找春天》4-7自然段: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我是这样设计的:
1、 请仔细读读4-7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
生1:这几个自然段都是一句话构成的,句末都用了问号。
生2:这几个自然段都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3:这几个自然段里都有“-------,那是春天的---------”几个字(结构相同,但事物不一样。)
生4:这一自然段都写的是春天里的事物。
2、 请仔细看有关春天的录像,你能找到春天吗?(模仿句式说话)
生1:穿着绿衣服的小麦苗,一大块一大块,那是春天的绿地毯吧?
生2:天空中嘀哩嘀哩唱歌的小黄莺,那是春天的信使吧?
生3:裂开嘴笑的桃花,那是春天的发卡吧?
…….
又如学《泉水》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 请同学们仔细读读2-5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从词语上、句式上、内容上。)
生1:我发现这几段中,有 “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的词语。
生2: 我发现这几段结构是一样的。都是写泉水流到哪里,那里的事物怎样,泉水怎样说。(泉水流到-----,谁--------。泉水说:“----------。”)
生3:我发现泉水很热情,它让山里的姐姐打水,让杜鹃花照镜子,让果树喝水,给画眉鸟伴奏。
2、 请同学们想一想,泉水还会流到哪里?模仿此句式写一写。电脑打出句式:泉水流到-----,谁--------。泉水说:“----------。”
摘抄某一学生的练笔:泉水流到麦田里,麦苗咕咚咕咚地喝着泉水,泉水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会更健壮,农民伯伯就会大丰收了。”
三、 补白练笔
教材中的课文,有好多的空白,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好机会。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中有些内容因为与主题关系不大或是篇幅的限制,作者进行了略写。这里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思维内容,如果能充分挖掘这些潜在的因素,让学生想、说、议、写,不但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一次锻炼,生命体验得到一次拓展,还能使创新的萌芽又一次破土而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的这些空白点,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扩展生发,实现对文本的充实,让文本更丰满。
例如:《卡洛尔和她的小猫》我是这样设计的:
1、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写卡洛尔家小猫有趣的句、段读一读,想一想。
3、 卡洛尔家小猫那么多,除了文中描写的小猫外,其它小猫还会在哪里怎样闹腾呢?请充分发挥你们超级无敌的想象力,写一写吧。
附文章1
第一次广告登出以后,卡洛尔家来了好多小猫,这下可不得了了。有的小猫在电子琴上跳来跳去,丁丁冬冬响成一片;有的拽着窗帘荡来荡去玩起秋千来;有的跳到妈妈梳妆台上,看到镜子里的小猫好像在说:“你是谁呀,怎么学我做动作?”;地上的那只小猫抱住毛线团滚来滚去,扯得地上、身上都是线,嘴里还不停的叫着“喵喵”好像说:真爽啊!有两只小猫在厨房里戏闹,不小心碰到了水龙头,哗哗的流水,把它两吓得拔腿就跑;还有两只小猫在客厅里比赛跑步呢,没注意把花瓶都给打碎了;一群小猫跑到卡洛尔的床上,在玩蹦蹦床呢;还有一只小花猫,跑到衣柜里,把卡洛尔的裤头顶在了头上,像是在玩化妆游戏呢;有只小猫爬在爸爸的拖鞋里,说到:“这个家真舒服啊!”;还有的像是在练跳高,瞧,它身轻如燕,“嗖”的一声就跳到柜子上了……小猫们真是太调皮了!
四、 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拓展练笔
我们还可以开展“抓住概括性词语进行咬文嚼字式的拓展”和“把握文本插图进行由‘画’变成‘话’的想象”补白小练笔训练,让学生在轻松滑动的笔尖中获得勃发的创作激情。
《邮票齿孔的故事》讲的是邮票打孔机发明家阿切尔在伦敦一家小酒馆喝酒的时候,看到有个人在用别针在邮票连接处都刺上小孔,邮票很容易被撕下来,于是发明了邮票打孔机的事。课文中有一幅插图,画的是阿切尔正在看那个人用别针在邮票连接处都刺上小孔的情景。文中还有一句话“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
我是这样设计的:请同学们仔细看课文中的插图,阿切尔怎样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阿切尔的神态动作怎样?请写出来。
摘同学的练笔: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只见他不由自主的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一手端着酒杯,一手抚着椅子靠背,侧着身,歪着头,探着腰,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人的一举一动。他想: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不是很好吗?我要赶快回家进行研究。
五、 改编练笔
在学了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我让同学们看课文中插图并根据诗的内容创编故事。有些同学的题目就很有意思:“捉蝴蝶”“ 聪明的蝴蝶”“ 逗你玩”“ 摔了个嘴啃泥”“ 看景”“ 我创《绝句》” “杜甫家的景色真美”……
六、 想象练笔
在学完《画风》一课后,我说:“同学们,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像气味、声音也是无形的东西,你能画画它们吗?”请用语言来描画。而后,我给出句式。例如:风来了,风把-----吹----,风藏在----里。把学生的话语串起来,再加个题目就成了一首小诗。
《风来了》
风来了,
风把小草吹弯了,
风藏在摆动(跳舞)(飘舞)的小草里。
风来了,
风把红领巾吹动了,
风藏在飘扬(舒展)的红领巾里。
风来了,
风把风筝吹上了天,
风藏在飘飘悠悠的风筝里。
风来了,
风把小花吹笑了,
风藏在盛开的花朵里。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只要具备强烈的资源意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留心开掘,从阅读课中发挥教材内容留有的余地,准确把握练的时机,练在当练时,练在理解的深入处,练在情感的共鸣处,练在主题的升华处……总之,练笔只要做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恰当其时,就会收到“润物细无声”的实效,学生的写作精神生命就会不断得到新生,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驻留无限的精彩。

读书人网 >三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