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孙悟空的成长研究报告
寒假,预习下学期功课。翻到历史书上的玄奘西行,自然想起孙悟空。于是,再读《西游记》,书写这份报告。
一、孙悟空的成长经历
孙悟空出身奇异,是个石猴,在花果山猕猴部落,属于外来户。多亏天赐良机,为他的发展提供了第一级台阶。这天,猕猴们发现一处瀑布淋漓的山洞,胆怯地咋呼“哪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不伤身体者,我等拜他为王”,石猴闻声而起,飞身进洞,一跃而成美猴王。
倘若满足于领着猕猴们采野果、过家家,这花果山水帘洞的美猴王,充其量等同于家属院的“孩子头”。好在他有忧患意识,懂得人生无常、需要修炼,不远万里投到菩提祖师门下学艺。
菩提祖师是位高人。他为石猴起法号孙悟空,传授七十二变、十万八千里筋斗云。他也了解孙悟空的脾性,在其辞行之时,反复叮咛:“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意思很明确,让悟空学会担当。
果然,孙悟空很快就惹了大祸:闯龙宫,取走定海神针;闹地府,更改生死薄。由此,惊动天庭。玉帝派太白金星,劝孙悟空归顺,封了个弼马温。要说,悟空也很尽心,日间放马,夜间喂马,把天马养得膘肥体壮。时间一长,才得知自己官衔低微,坚决不干了,打出南天门,回到花果山,当起“齐天大圣”。玉帝无奈,只好认了悟空自封的圣号。不过,在众仙眼里,依然是个小人物,连参加蟠桃大会的资格都没有。
孙悟空恼火至极,偷御酒,窃仙丹,大闹天宫。继而,迎战十万天兵天将,打得昏天黑地。最后,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禁闭思过。整整五百年,他“渴饮铜汁”、“饥餐铁丸”,直到等来唐僧,才当上一名行者。一路斗魔除妖,最终成为“斗战圣佛”。
石猴——美猴王——齐天大圣——行者——斗战圣佛,《西游记》详述了孙悟空的成长轨迹,真可谓步步艰辛。
二、孙悟空的能力归纳
在护卫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孙悟空经历了无数险难。什么熊罴黄风九头怪、鼍怪鱼怪吼子怪,什么豹子蜈蚣白鹿精、蝎子红蟒白骨精,还有黄眉大王独角兕,六耳猕猴红孩儿,铁扇公主牛魔王,一个个截断取经路、要吃唐僧肉。若无孙悟空,唐僧早就呜呼了。然而,《西游记》告诉我们,许多妖怪都能跟孙悟空打个平手。那么,除了魔法和武艺,孙悟空还有哪些能力,助其克敌制胜呢?
一是洞察善恶的能力。孙悟空火眼金睛,无论陷阱诡计、美女画皮,都能看穿。在“三打白骨精”那段故事里,妖怪变身老妪也罢、老翁也罢、少女也罢,乔装剥去,照打不误。就如毛主席诗里所写:“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二是拒绝诱惑的能力。跟时常想当逃兵的八戒不同,孙悟空毫无对权势和金钱的追求,也毫无对享乐和安逸的奢望。他的信念,就是“扫尽天下不平之事,除尽天下不仁之人”;他的身上,始终荡漾“敢问路在何方”的英勇豪气。
三是忍辱负重的能力。迢迢西行途中,孙悟空曾被唐僧一次气跑、两度贬逐,原因都是因为杀了被唐僧误认为是好人的坏人。受了大冤枉,恩怨不计较,心里依旧惦记着师父。一旦得知师父蒙难,立即火速赶回,奋力解救,直至成功。
四是求得帮助的能力。孙悟空虽然勇不可挡,但也不是单斗独战的莽夫。他与八戒、沙僧、小白龙组成战斗集体,为保护唐僧出生入死,拼搏于一个个魔窟之中。他乐于接受方方面面的帮助,包括人间的民众和天界的仙佛。
三、从孙悟空身上获取的启示
孙悟空是名著《西游记》里的神话人物,是吴承恩笔下的文学形象。他机智、勇敢,也有些嘻哈;他忠诚、倔强,也甚为高傲。在整部《西游记》里,他只跪拜观音菩萨、菩提祖师和唐僧三位恩师。其他的,诸如天上玉帝、地狱阎王、海中龙王,乃至佛祖如来,都没有屈膝的表示。那么,我们中小学生,从他身上能获取什么启示呢?
第一,要树立大目标。孙悟空的大目标,是由一个个小目标衔接而成。当他还是“石猴”,就有“猴王”的追求;做了“弼马温”,还想做“齐天大圣”。即便锁在五行山下,也斗志不衰。我们呢?也应当有理想、有目标,先从眼前做起,当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
第二,要学会真本事。孙悟空行路比飞机快,魔法比刘谦精,如意金箍棒,外加火眼金睛,可谓艺高人胆大。我们呢?每学一门功课,也绝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而应当“学而时习之”。除了书本知识,还要学会社会知识和实践技能,在不断增强自理能力的基础上,逐渐掌握独立谋生的本领。
第三,要自套紧箍咒。孙悟空有唐僧的紧箍咒管束。我们呢?为了健康成长,理应自套紧箍咒。在学校,尊敬老师,关心集体,团结同学;在家里,孝敬老人,关爱爸妈,多做家务;在社会,乐于助人,文明行事,奉献爱心。总之,时时处处都要懂得自律自省,做遵纪守法讲道德的好少年。
第四,要坚定走正路。取经路上,孙悟空遭遇许多糖衣炮弹和恐怖袭击。倘若意志薄弱,早就回花果山做惬意的美猴王了。我们呢?身边诱惑也很多,诸如网络游戏、名牌服装、街边零食、抽奖博彩。稍不留神,就会分散精力、荒废学业,甚至走上厌学歧路,辜负爸妈期望,耽误大好前途。
后记:我很早就读过《西游记》,不过,是专为小学生编写的彩图版。这个寒假,语文老师要求我们精读原著,每读完一回,还要写一篇摘记。为了完成这项作业,我从年前忙到年后,这也为我写这份报告积累了素材。实话实说,我是第一次写这样的报告,觉着很难。好在家长支持,帮我查资料、理观点。就这样,总算写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