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怎样用心理描写点题?作文

发布时间: 2017-07-17 11:02:43 作者: rapoo

怎样用心理描写点题?

(作文两地书13)

【丫丫来信】

小城老师:

阶段考试结束,老师让我们好好回顾和总结自己前一段的学习情况,并布置了一个作文题——《我的段考总结》。这次考试,我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知道,这是因为我平时养成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并一直坚持这样去做,所以,各门功课才学得扎实。

在这篇文章的结尾,我这样写道:

这次段考证明了一句话:学习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正是因为我养成了课前预习、认真听课、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所以,我才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同学们,我一定会继续努力,保持自己的光荣,争取保持班级第一名的荣誉!

作文发下来,我看到老师的批语:如果你有兴趣,不妨把这篇文章的结尾发给小城说雨老师看看,征求一下他的意见,说不定你会有新的收获呢!

我还没有理解老师这句批语的用意,自我感觉这篇文章写得还蛮好的,特别是结尾,总结多简明,决心多响亮啊!后来一想,老师让我把结尾发给您,一定有他的道理。于是,就冒昧地给您发去了。我知道,小城老师一定会有说法的。我就先谢谢小城老师的教诲了!

您的学生 丫丫

9月27日

【小城说雨的回信】

丫丫:

你的老师很有意思,他一句话,就把“皮球”踢给了我。恭敬不如从命,我就接下这个关于结尾的“彩球”吧。

你写的这个结尾,是一个“表决心式”的结尾。我们把这样的结尾法,叫作“明点”。这种“明点”结尾很常见。我们知道,凡是司空见惯的结尾,一般都缺少吸引力。尤其是这种“表决心式”的,不能说它有问题,这种格式只是显得粗糙、简单、直白,不能让读者产生深刻的阅读印象。你的老师让你把结尾发给我,大概是想让我给你介绍更有效的结尾方法吧?

其实,有一种很简单的,但是绝对有效的结尾方法,希望你喜欢,它就是“心理描写点题法”。心理描写,是一种在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绝好方法,更重要的是,心理描写还是“点题”的捷径。

作文时,很多同学不大清楚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点题,只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心里没有一个底。所以,我们见到的结尾大都是简单“明点”的。

其实,在作文过程中,运用一些技巧,让点题部分与整篇文章浑然天成,才能不显得粗糙。譬如你的这篇作文的结尾,如果改为心理描写式点题,可能效果会截然不同。现在,咱修改这段文字:

这次考试,我虽然保持了班级第一名的好成绩,但是,我清楚,自己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还需探讨更有效的方法。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鼓掌,在我耳边化成了声声奋进的号角。我觉得,自己的心里有一种激情在澎湃,在涌动。我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记住鲁迅先生的话——“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用实际行动去争取更大的光荣!

这样一改,就成了心理描写。“决心”是一种意志力,光靠“明点”是缺少信服力的。如果像这样通过心理描写,将内心充分展示出来,不仅使“决心”显得真实,还能恰当地呼应主题。

用心理描写点题,不仅需要点明所做的事与主题的关系,而且还要加深主题在读者心中的印象,即深化主题。这里,咱以析析的《二等奖的小纠结》一文为例,加深点理解。

小作者析析,两次参加华杯赛,都得了二等奖,他通过剖析自己对这次“又”得了个二等奖的心理活动,于调侃中做了自我反思,并表达了绝不服输的心性。你看他的结尾:

中午放学,自行车吱溜溜蹬到外婆家。跟平时一样,刚进门,外婆就问:“今儿有啥新闻?”我随口就答:“华杯赛又得个二等奖。”咦,前面啥感叹词都没加,仿佛稀松平常的小事一宗。不过,心里却悄悄萌生出了一个念头:等到八年级,我还要参加华杯赛,争取破破二等奖的魔咒!

最后两句心理描写,首先,点明了自己前面的反思,是为表达主题诉原因、做铺垫,其次,一句“等到八年级,我还要参加华杯赛,争取破破二等奖的魔咒”,实际就是一声发自心灵的呐喊,震耳发聩,不仅使文章立意鲜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丫丫,现在你是不是觉得,用心理描写点题,确实是一种很好很简便的方法呢?几笔写透你的“心”,一定要记住:作文时,关键段落中的心理描写,要有意识地点题,千万不要让我们掌握的心理描写手法,变成了沉睡的笔记哦!

丫丫,咱们先说到这里吧。

你的大朋友 小城说雨

9月28日

附范文

二等奖的小纠结

六年级的时候,我得了华杯赛的二等奖。今年参赛,结果还是二等奖。如果用上一个激动型的感叹词,可以说成是:“呵,华杯赛又得个二等奖!”这足以表达兴奋和欢悦之情。倘若用上一个无奈型的感叹词,也可以说成是:“唉,华杯赛又得个二等奖。”这也足以表现懊悔和失望之心。对此,我一度有些小纠结。一旦外婆问起这件事,我究竟该用激动型的“呵”还是该用无奈型的“唉”呢?

绝对的,完全可以用激动型的“呵”。想想,今年郑州的华杯赛仍旧是实验外国语中学承办,他们本校参加的学生最多,准备得也最充分。记得我那个考场,坐了30名学生,监考老师专门询问谁不是他们学校的。少得可怜呢,只有三个人举手,一个是郑州七中的,一个是省实验二中的,还有一个就是我,经纬中学的。当然了,我对实验外国语中学很有感情。去年小升初,我也在他们的录取名单之列,只是外婆嫌离家太远,没让去上。哦,他们学校也有不少没得奖,或者只得个三等奖,仓促上阵的我,能拿个二等奖,够幸运了。从这个角度看,应该高兴,应该用“呵”。

同样是绝对的,也完全可以用无奈型的“唉”。七年级的我本来信心满满,参赛就是奔一等奖去的,想为学校和班级,当然也为自己添些光彩。考卷做呀做,尽管做对了大部分题,也蒙对了个把题,但毕竟没受过系统的赛前训练,卷子上有的题型压根儿就没见过,加上马虎带粗心,计算也出了些小错。交卷之后估估分,大约只能得个八、九十分。虽然参加这一类竞赛,既不是家长催促,也不是学校鼓动,仅仅是一次“自找苦吃”的能力测试,也不会给以后的考高中加分或减分,但终究感觉不理想。所以嘛,应该自责,应该用“唉”。

幸亏我是个既嘻哈又懵懂的人,忘性怪大,记性老差,也就纠结了一小会儿,便把什么“呵”呀“唉”呀全都撂到脑后了。

中午放学,自行车吱溜溜蹬到外婆家。跟平时一样,刚进门,外婆就问:“今儿有啥新闻?”我随口就答:“华杯赛又得个二等奖。”咦,前面啥感叹词都没加,仿佛稀松平常的小事一宗。不过,心里却悄悄萌生出了一个念头:等到八年级,我还要参加华杯赛,争取破破二等奖的魔咒!(析析)

读书人网 >中考话题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