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谁能写出新奇有趣的作文来?作文

发布时间: 2017-08-10 10:59:16 作者: rapoo


谁能写出新奇有趣的作文来?

常言说:景有景趣,人有情趣,事有理趣。大家十分关注一个“趣”字,对于作文,也不例外,我们大概都喜欢阅读趣味盎然的文章,就是在应试阅卷中,这一类作文也多被判以高分。“新奇有趣”应该是我们作文练笔的一个方向。

新奇有趣的文章是作者心灵深处的涓涓泉水,是思想枝头上的累累硕果,是生活江河里的自在扁舟。

什么样的作文才称得上是新奇有趣呢?我想,它一定是远离了平铺直叙,笔蘸激情,字字用心,做到了叙事事必奇,抒情情必真,立论论必高;它一定是摒弃了大众化的写法,采用了新颖别致的构思,打开读者的视野,让读者为之怦然心动;它一定是回避了“学生腔”,倾注童心,饱含童趣,使用灵动活泼、幽默逗趣的新鲜语言。这样的文章,牵动着读者的情思,叩击着读者的心扉,让读者忍俊不禁。

谁能写出新奇有趣的作文来?我想,他一定有着一双勤于观察的眼睛。他会满怀兴趣观察身边的人、事、物的变化;会广泛涉猎,多方阅读,注重获取更多的素材。他一定有着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时常从平凡细小的事情中生发出联想、想象和奇思妙想。他一定有着一双乐于练笔的手。笔越练越活,手越写越熟。他最热心去做的一件事就是,把自己观察和思考的成果说出来,写下来。或许一天两天还见不到成效,但是天长日久,他就会积累很多很多的写作素材,练就快速构思的能力,获得“下笔如有神”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要写出新奇有趣的作文来,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换个角度便会出现奇迹

我们作文时往往会沿袭着一个自己习惯的思路走。如写人,首先写他的相貌,再写他做的几件事,最后赞扬结尾;写事,则是按照时间顺序把过程记述完;即使手法有变换,也不过是把正叙改为倒叙,把首尾改变个格式,而内容还是一马平川的叙述下来。在使用材料上,习惯于“换汤不换药”:写得到了表扬——成绩很优秀;写受到了批评——数学考砸了;写开心——自己获奖了;写苦恼——成绩落后了。这样的作文,材料平淡、老套,没有新意,总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

其实,换个角度也不是多么困难的事,而且变换角度的方法也不止一个,只要我们愿意并养成思考的习惯,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够掌握有着自己特色的“换个角度”的技巧。对于旧有的材料,完全可以再次使用。但是,不应该完全照搬,而是要经过技术性处理,做到常用常新,譬如:可以进行延伸拓展,沿着原有的故事继续设想后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可以逆向解读,撇开一般性的认识观点,从与之相反的角度去审视旧材料;可以转换视角,从叙述主体、切入角度上创新等。我们来阅读雨丝儿的《我们家的三个“二”》,感受一下文章是怎样变换角度的。

我们家的三个“二”

雨丝儿

因为读书,我们家出了三个“二”。 我知道“二”是“傻”、 “楞”的意思,就故意问爸爸什么是“二”,爸爸笑笑,看自己的专业书去了。趁这个机会,我悄悄给你说说我家“二”的故事,不许外传哦。

爷爷

爷爷从小就是书迷,据他自己不小心透漏:十岁那年冬天,就发生过一次足能证明他“二”的事情。

一天晚上,那时还不是爷爷的爷爷正坐在煤油灯下入迷地读《三国演义》,他穿着棉衣,还戴了一顶仿造的棉军帽。这顶帽子是他身上唯一一件在商店购买的东西,可想他是多么珍惜。这时,还不是爷爷的爷爷就沉醉在了赤壁之战中。不知道过了多久,爷爷的妈妈进屋叫还不是爷爷的爷爷吃晚饭,她很吃惊,怎么满屋子都是焦糊的的气味?四下一看,发现了问题,原来是还不是爷爷的爷爷的帽檐被油灯整个烧着了,就像蚊香的暗火,已经燃到眉毛那里了,还不是爷爷的爷爷竟然一点也不知道,你说也真够“二”的吧!从那时候开始,爷爷再也不戴帽子,他曾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也没有再烧过第二顶帽子!”

爸爸

能证明爸爸“二”的事就多了。十年前的事我不知道,这里随便举个前几天的例子吧。午饭时,爸爸一边吃一边看书,我就没有这个特权。我让爸爸夹菜,爸爸时不时地伸出筷子夹一下,可笑的是,他不看菜盘子,都是凭着感觉去夹菜。有一次竟然把筷子伸到我的汤碗里,还像真的夹住了菜一样,慢慢地送到了嘴里,嚼了一阵子。我忍不住笑出了声,问爸爸这菜什么味,他竟然给我说:“嗯,很香!”够“二”的吧?

二二的我

今天不说走路看书撞着电线杆,那好像是故意编的故事。就说前几天吧,家里有客,很热闹,我为了安静的看书,就悄悄坐在楼旁边的一个小过道里,空间很小,但是很透风,平时又没有人来这里。真是读书的好地方。天慢慢黑了,我才想起回家。一进门,妈妈就哭了,她一把把我搂到怀里:“你跑哪儿去了!到处找不到你,可把妈妈吓死了!”妈妈给还在外面找我的爸爸打电话,爸爸也回来了,他生气地说:“你知道我们多担心吗?把你的几个同学家都跑遍了,你可好!”我嘟囔了一句:“你就不会向人家福尔摩斯学学……”爸爸没听清,问我说的什么,我不敢大声地说:“二——”

写完之后想想,这也不能算“二”,那就算文不对题吧。

这是一篇从切入角度上创新的作文。可以说,写家庭阅读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写一家人爱读书也算是老得掉牙的材料。为什么小作者能够把一个旧材料给翻出新奇有趣的文章来呢?就是因为她没有采用常规的平铺直叙法来安排材料。如果依照常规手法写,这篇文章的叙述过程会是这样的:

我们家有着读书的习惯。爷爷从小就是个书迷,他只要有空闲时间,就会一头扑进书里,忘记了身边的一切。据爷爷说……(加入烧掉帽檐的事);爸爸继承了爷爷读书的传统,嗜书如命,直到现在,也是吃着饭看着书……(加入夹菜的事);而我比起爷爷、爸爸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加入看书被家人到处找的事)。最后结尾:你看,我们家真是个书香家庭吧?

如果这样写,文章的表达效果就很平常、很一般。因为这写法我们都熟悉,都用过,大家都这样写,也就习以为常、不足为奇了。

雨丝儿特意避开了这种常规写法,从另一个角度来组合材料,运用自嘲的方式展开故事。她抓住一个“二”做文章,给人以活泼、俏皮、家常,更富有生活气息的感觉。文章从问爸爸“二”的意思起笔,把三代人爱读书的故事分作小标题来写,就像历数家珍,而且语言风趣,读着读着,我们也就不由得走进了故事里,并为之捧腹。

这就是换个角度造出奇迹。

二、换个说法就会情趣盎然

作文的有趣,很多时候依赖语言的富有情趣。作为少男少女,都具备童心不泯、活泼机智、乐观开朗、顽皮好逗、谐趣洋溢的特点,我们在作文中,要竭力营造童趣性表达的魅力,坚决拒绝老套、平庸和成人化的表达。一般情况下,我们往往忽视“换个说法”这个要点。要么是遵循着平时的说话习惯,对语言不加修饰;要么是在“我要作文了”的心理挤压下,采用成人化的语言,故作老成;要么就是缺乏词汇,造句平泛。实践告诉我们,“换个说法”必须有丰富的知识积累,这要靠坚持阅读获得;必须有娴熟的修辞技巧,这要靠经常练笔获得;必须留意生活中那些有生命力、有时代气息的语言例子,这要靠观察生活获得。不要寄希望于作文指导之类,任何高明的指导都是“拐棍”,它只能帮你补充一点点的热情和力量,路,还要靠自己满怀信心地走下去。就像我下面要说的“怎样换个说法”,你只可以把它作为“拐棍”借一下力。让我们先看范文:

正是年少春衫薄

四月妮妮 http://blog.xxt.cn/494275714524

当乐乐对我说他不再学电子琴了的时候,我特别惊诧。我们是同班同学,又同在一位老师那里学琴,虽然他比我晚一级,却很有弹琴的天份的。

乐乐是感情细腻、容貌似贾宝玉的男生,是他那个琴班里弹得最出色的,他的上进心也曾一度成为我刻苦练琴的动力。几乎每星期都会问我学到哪了?然后在下周的时候就会告诉我,他已经把那个曲子弹了下来,于是我就在惶惶中每天多练上半小时,生怕被他追上,后来老师称赞我为“被刻苦”的典范。只是一直都很不解:莫非他的曲子都是在大棚里练的,怎么成熟得那么快?

乐乐结识女生的速度也如同是在大棚里扣出来的一样,蕙心兰质的他和男生们玩儿不到一起去,在校院里时常会留下“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的唯美和谐,乐乐用灿烂的笑,和谐着每一个年级的女同学。晴雯一笑让贾宝玉毁了几把扇子,挺胖的杨阿姨一笑就累死了数匹驮荔枝的马,乐乐这一笑怎么也得让楼上开满哟映山红。

乐乐笑得妖媚,哭也哭得比女生更生动、更出人意料,幸好蒙古高原上草多花少,否则娇弱的林妹妹葬起花来绝不是他的对手,最后也不会因为宝钗、而是因为他而羞愧地撒手人寰。乐乐哭得最震撼的一回是在上学期,走近他身边就能感受到铺天盖地的悲痛,最后我实在忍不住去劝他,他泪眼朦胧,诗朗诵般地对我说:“她们 都毕业了 王琳姐 走了 典典姐 也走了 只留下我 以后再没有 那些姐姐们陪我 我 再也见不到 她们了……”为别的班女生哭也就算了,竟然还为了高年级的女生哭!真是……我不由得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真的就用他再也见不到的速度转身离去……

其实如果乐乐不是为别的班女生诗朗诵的话,我是很欣赏他的才情表演的,感心动耳的声音,舞台式的动作,沁人似蝶舞芳菲、气势如列宁建立了布尔什维克,就连他为了展示自己的知识多,总是在课堂上接老师的话都不让人讨厌。现在班级、学校的大型活动基本都选他来主持,望着乐乐稍胖的身影站在领操台上,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像盛开的向日葵,帅得无法无天,我不禁笑若春花,轻声地念着:

正是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

满楼红袖招…

四月妮妮的这篇文章是写一个同学的,首先在写法上,她也采用了“换个角度”的方法,把一般的写人记叙文按小说的要求来写,给了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最突出的是很灵活地运用“换个说法”来组织语言,增加了文章的奇妙和活泼。大致分析一下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引用法。恰当地取来诗词名句加强人物形象的描写。如小作者将韦庄《菩萨蛮》里的名句“正是年少春衫薄”取来,彰显人物“帅得无法无天”,在大家眼中格外地被注目。手法很奇特。

易色法。或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在这褒贬易色中营造谐趣。如“乐乐笑得妖媚,哭也哭得比女生更生动、更出人意料”、“帅得无法无天”中,“妖媚”和“无法无天”是写人物笑得美,长得帅的,实属贬词褒用;而“生动”是褒词贬用,这些褒贬易色的写法便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修辞法。运用辞格也是营造谐趣的有效方法。如运用对比夸张手法,“晴雯一笑让贾宝玉毁了几把扇子,挺胖的杨阿姨一笑就累死了数匹驮荔枝的马,乐乐这一笑怎么也得让楼上开满哟映山红。”,拿晴雯的笑、杨贵妃的笑和乐乐的笑对比,突出乐乐笑得吸引人。好像随意幽上一默,就把人物“笑”的特点烘托出来了,也给我们留下了十分赞赏的笑意。如运用夸张手法,“走近他身边就能感受到铺天盖地的悲痛”,一个“铺天盖地”,把人物哭的氛围、程度张扬了出来,但给我们的感觉是生动有趣的。如运用比喻手法。“望着乐乐稍胖的身影站在领操台上,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像盛开的向日葵,帅得无法无天”,用“向日葵”来比喻人物的灿烂与稍胖,用“无法无天”来夸张人物的“帅”;“莫非他的曲子都是在大棚里练的,怎么成熟得那么快”,用“大棚”的菜成熟期短,来比喻人物学习乐器的速度快。大家都会被作者的幽默所感染,从而引发会心一笑。

④转类法。把本该用到庄严场合的词转用到小事上,大词小用或词类活用。如“乐乐用灿烂的笑,和谐着每一个年级的女同学”中的“和谐”,就是典型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我不由得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句中的“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属于大词小用。这种转类用法会使读者在抿嘴一笑中感悟到同学之间和谐欢乐的生活氛围。

⑤联想法。作文之趣,大多来于联想和想象的发挥。就事论事,呆板地写人记事,是谈不上趣味的。然而,只要调动了我们的联想,发挥了我们的想象力,有趣的意象才会像一群鸽子般扑棱棱地飞进我们的思维中。如“乐乐结识女生的速度也如同是在大棚里扣出来的一样,蕙心兰质的他和男生们玩儿不到一起去”这一段,先是由结识女生速度快,联想到大棚菜苗的速成,再联想到晴雯、杨玉环的笑,引出乐乐的“笑”;接下来用一个段落写乐乐的“哭”,联想到“蒙古高原上草多花少”,再联想到林妹妹的葬花等,把一个“蕙心兰质”的与众不同的男孩子的性格特点表现了出来。而在写到人物的“诗朗诵”时,更是联想奇妙:“感心动耳的声音,舞台式的动作,沁人似蝶舞芳菲、气势如列宁建立了布尔什维克”,多鲜活的文字!读着,我们能不为小作者的知识丰实、语言幽默所打动吗?

善用“换个说法”是智慧的表现,而智慧的传递往往能开启大家的心智,给读者带来生动有趣的美感

正因为我们的文章写得生动有趣,我们才能愈写愈有兴趣;否者,就会对作文兴味索然,只好搁笔。希望我们都能拥有一支神奇的笔,让我们的笔下都能绽放奇葩,结出异果;愿我们都能从树立创新意识开始,从甩掉固有思维起步,书写传奇。

读书人网 >中考话题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