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学校的“螃蟹”文化(二) 作文
发布时间: 2017-08-16 11:38:19 作者: rapoo
漫谈学校的“螃蟹”文化(二) 周六参加儿子的家长会,初听老师说出“螃蟹”文化感到惊讶,怎么还会有“螃蟹”文化?细听方知“螃蟹”文化乃校园中出现的消极文化,因为它是积极向上现象的制约和羁绊,所以称之为“螃蟹”文化。
对某个老师有成见,家长就搞串联或直接给校长打电话。孩子在求学的过程中会遇到不计其数的老师,在成长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家长纵用天大的本事也不能达到孩子的每一步、每一个过程都满意,与其让孩子从小进行选择,不如教会孩子试着适应-----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家长应当引导孩子如何适应老师。“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老师每天面对五六十个孩子,难免会出现照顾不周的现象,老师的指责、发火甚至动手是难免的,这也是“恨铁不成钢”的表现。
家长应该在孩子目前树立老师的形象,不应诋毁老师,更不应该串联、给校长打报告,家长即便是有能力给孩子更换班级,难道你还能让孩子成长在真空中,确保孩子终生如意?当听到孩子对老师不满的微词时,家长应该耐心分析事情的原委,若真的是老师的过错时,家长不妨避开孩子找老师谈心,相信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处处袒护自己的孩子。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唯我独尊,在双重长辈的呵护下养成了“小皇帝”、“小公主”的性格,与同学相处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试想同学也是这个心理,相互碰撞岂有不受伤害之理?有的家长爱子心切,不能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半点委屈,处处袒护自己的孩子,动辄找老师、对方家长评理,闹得双方面红耳赤。可孩子们没有三分钟的热度,过不了一会儿又成了好朋友,家长、老师相见岂不尴尬?我们家长不妨退一步海阔天空,让孩子学会容忍和包容,自己的事情由孩子自己来处理,让孩子多替对方着想。通过学习,我还有一个更好的方法,供家长参考:当孩子与同学出现矛盾时,家长要耐心倾听孩子讲述事情的原委,理解孩子当时的心情,帮助孩子形成自己的态度,待孩子冷静后,再用“照镜子”的形式让孩子自己“看”到自己的不佳形象,从而让孩子自觉修正或改变自己的态度。(
切记让孩子及时反思自己的行为过失。)
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一切由学校负责。在上下班的班车上、在商场、菜市场,常听家长唠叨自己太累,现在许多诸如作业的检查、课文的背诵、试卷的批改都由家长代劳,每晚的签字往往达20--30分钟之久,随着孩子所学功课的增多,所学课程的加深,家长实在是辅导不了等等,总认为学习是孩子在学校的事情,应该一切由学校负责。诚然,在教学上,老师有很大的优势,可再优秀的老师也是先做人,后成师的,老师在备课、授课的背后还要为人女(子)、为人妻(夫)、为人母(父),还有社会和家庭的重担需要他们羸弱的肩膀来承担。老师在学校给孩子教会了知识点和学习的方法,家庭的辅导将是对孩子学习的温习和巩固。老师再宠一个学生,他充其量在老师的心目中占1/60、1/50的位置,可孩子在一个家庭中的分量可是100%、200%乃至300%呀!家校共育才是当今发展的趋势,为了明天的少花费、少奔波,今天的家长多付出一些是很划算的,我们今天之所以坐在这里参加家长学校,我们手捧着《不能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心中没有反思吗?“家庭是孩子永久的学校,学校是学生暂时的家庭”,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架起家校共育这座孩子成长的桥梁,不是功德无量的好事吗?只有引起家庭的重视,才不至于出现“5+2=0”的现象,为了孩子、为了家庭,还犹豫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