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进行时
-----我的阅读成长史
童年,换读的甜蜜
我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家庭经济状况不好,一张简易的桌子就是唯一属于我的学习的全部家当,小时的我,家中没有书柜,更不奢望有藏书。六岁那年,爸爸拉开了一个被淘汰碗柜的门,神秘地告诉我:“老乡搬家时,没舍得扔掉这些小人书,送你了!”我轻轻地触摸着这些发黄的用黑线勾画的栩栩如生的小人书,一页接着一页地翻动着,整整站了一个下午,翻遍了所有的小书,从书中我认识了小八路、黄继光、董存瑞、孙悟空……
这些小人书是我上学后炫耀的资本,也是属于我的真正的财富。我无数次的用这些小人书和其他的同学换书看,因为我的小人书看起来很快,每次交换大多一天,同学就看完了并要求换回自己的书,所以我练就了一目十行快速看书的本领,好一天看完,按时交换,做一个守约的换书人。
尽管我的那些小人书散发着霉味,但在一次次傻傻的交换,如饥似渴的阅读中,它是甜蜜的,是幸福的,是富有的。
少年,窃读的滋味
进入中学,就业压力、升学压力迫使通情达理的爸爸变得冷酷无情,电视锁进衣柜,杂书一律没收。无奈,在处理完一堆堆的试卷资料后关灯睡下,爸爸才满意的离去,我也才满意的利用手电筒微弱的光躲在被窝里看小说。那会,最迷的是琼瑶的小说,我不关心男女主角的命运,但我欣赏琼瑶给每一个人物起的诗一般的名字,我也暗地效仿着给自己改了若干个名字;我不关心故事会怎样发展,但我会慢慢咀嚼她细腻的刻画,好似每一个都在我眼前闪现,时而欢愉时而忧愁时而无奈时而期待……
三年初中,三年窃读,我带上了一幅大大的眼镜,重重的压在鼻梁上,也重重的压在心里,那窃读的滋味真是不好受。
师范,追逐的日子
推开大庆师范阅览室的大门,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天呀,比油田任何一个书店里的书都要多,什么泰戈尔、苏霍姆林斯基、卢梭……,什么世界名著、什么探索地理……走出油城,我竟是这样的无知!可惜,图书馆只有两层,一次只能借阅一本书,每个晚自习班中只有两个去阅览室的名额,50多人的班一个月才能轮上一回,真是度日如年。为了能天天进入阅览室我产生了进学生会学习部的念头,因为每天学习部的同学都要到阅览室进行检查,于是不善言语的我为了这个目标参加了竞选,如愿以偿终于进了学习部,每天能借公务之便在此驻足。再后来,成为了学生会主席,十几个部门的检查,唯独对学习部的检查是日日督促,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我只是惦记阅览室中那些书而已,当然这一切都是在检查工作结束后,我才会堂堂堂正正心无杂念的进入书的世界。
师范头两年,学院里文学味十足,师资力量雄厚,号称“四小老虎”,为了能一睹他们的风采,我参加了“文学社”,渴望自己的习作能够得到高人的指点;我经常故意在语文办公室门前徘徊,看有没有合适的机会能帮个小忙,顺便听他们聊天;我会在上自习课时偷偷溜出去站在其他教室的门后听其他班的
没有人与你同行的日子是孤独的,为此在还没有流行网络qq的年代我交了笔友,我们一起聊书,相互推荐书籍,互相启发互相鼓励,每一封的信总是沉甸甸的,好几次我都担心会超重退回来,每一天总是期盼着邮箱中也会有厚厚的一个信封。
师范的日子,天天是追逐的,天天追逐着往阅览室跑;天天追逐着老师引经据典;天天追逐着与笔友高谈阔论。
如今,痴迷阅读推广
如今的我是一名教师,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切的感受到阅读犹如一根神奇的魔杖,犹如一双飞翔的翅膀,拥有它的人才真正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我时刻警示自己“教语文不是教语文课本”。“ 让学生爱阅读,拥有一个书香的人生”是我教语文的理念和追求。
我坚信:阅读是根的事业。汗水持之以恒的灌溉,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如同这颗树一般,越来越粗壮,越来越葱绿,那么开花结果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甚至可以说拥有如此粗壮的根不开花结果都不行。我坚信:学好语文最核心的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阅读。为此,我热衷做一名阅读推广者;热衷做根的事业;热衷和每一个孩子编织飞翔的翅膀。
阅读推广者首先是一个爱书的人,只有自己读了很多书,才能有选择的推荐给身边的人。
为了给学生推荐好书,我爱读童书,学生看的书我都看。我还认真阅读人教版12册的每一篇课文,以课文为主线进行延伸拓展进行宽度和深度的阅读指导,给每一学年的孩子推荐相应的必读书目。每推荐的一本书我都要读,有的不只读一遍,读童书是一件快乐的事,阅读课上和学生们一起是幸福的时光。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每接一个班我都要开展“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主题家长会,邀请我的教育伙伴们和我携手共建书香家庭,每天阅读半小时,由量到质的飞跃。每月我给学生们推荐必读书目,每月我评选阅读小明星,每月我开一次读书交流会……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在课堂中我放慢教学的脚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朗读,读对,读通,读出节奏,读出停顿,读出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内涵……;于是在阅读课中我声情并茂的朗读新书的章节,接下来会怎样呢?用朗读调动学生阅读兴趣,这种抛砖引玉可谓教育无痕,水到渠成;于是在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射进教室时我们开始了日有所诵,开始了朗读……每一次的朗读都仿佛是编织翅膀的一根线,抛出一本曹文轩的《草房子》引来了一群曹文轩的粉丝,《根鸟》《山羊不吃天堂草》《红瓦黑瓦》《青铜葵花》本本爱不释手,终于被曹文轩的纯美所感动所熏陶所影响。于是,学生习作的字里行间有了纯美的味道,作家的味道:夏日里,所有的生命都在绽放光芒,溪水在笑,它在愉快的颤抖,银光灿烂的笑窝向着蔚蓝的天空……朗读《斑羚飞度》的一个片段就将学生诱惑进了沈石溪的动物世界里。于是,开始为母狼狼王梦的追寻,黑天鹅的命运,最后一头战象的归宿所牵挂以至于废寝忘食。这就是朗读的魅力,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在这一线一线的编织中,早晚有一天羽翼会丰满,在书的天空中自由的翱翔,所看到的一定是最美的风景。
为了给同事做更好的阅读推广人,为了更好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我爱读专著。李镇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家长》;窦桂梅、薛瑞平、于永正、周益民……他们的课堂实录;还有《不跪着教书》、《教学的勇气》、《朗读书册》等许多校信通推荐的读物,用读书的方式走进名师,走进“大家”。
为了给我的朋友们---年轻的妈妈们做好阅读推广人,我爱读成功的家教书籍:《北大一家》《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卡尔维特的教育》《赏识教育》《哈佛女孩》《你在为谁读书》《早励志早成才》等。
如今的我是一名读者,以导者的身份站在三尺讲台;我是一名痴迷的阅读推广人,因为我深知那是根的事业,那是梦的翅膀,那是民族的明天。阅读,正处在现在进行时;阅读,永远处在现在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