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让中段考试 “伤人”
中段考试已经结束,我们不再讨论为什么要进行中段考试。只想就如何对待段考谈点个人看法,顺便提醒大家,不要再让中段考试 “伤人”。
中段考试以后,学生会自觉分析自己的成绩,老师会自觉分析自己的成绩,班主任会自觉分析自己的成绩,学校也会分析各级各班的成绩,家长也会借此主动关注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通过成绩分析,找一找差距,找一找不足,找一找今后努力的方向,给自己鼓鼓劲,给自己打打气,给自己提提神。这些不但是应该做的,而且有必要好好做,认真做。可是, 成绩分析不当、用不当,也是会“伤人”的 :
有的班主任以段考成绩排名次,重排座位伤学生。不少班主任拿段考成绩做文章。上班会公布名次,以震慑平时不听话,调皮捣蛋,而没考好的学生。不但如此,还要拿成绩排排座位,从高到低,成绩好的挑座位。结果是平时那些,不听话的,调皮捣蛋的,不是四个角起,就是最后一排。再后来他们就是继续捣蛋,继续不听话,成绩继续下滑。在自己的周边同化成绩比他们好些的学生,他们的队伍会逐步变大。恶性循环一轮一轮上演,一直演到他们“混到毕业”。其实班主任应该趁机会反思班级管理还有哪些不足,平时找后进生谈话了吗,做到一视同仁了吗,成绩差些的学生是基础原因还是学习方法原因,学生是否适应了新班级和新老师等等。
有的任课教师还会“配合” 班主任伤学生,借自己学科成绩讽刺挖苦差生。也不管这个学生其他方面表现好坏,也不管这个学生其他学科成绩好坏,也不管这个学生是因什么原因,也不管这个学生是否偶然,也不管这个学生是否有潜力和后劲,一概批之。这样的老师主动和学生对立,自讨苦吃。这样的老师根本不去反思自己,不去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有问题,不去反思自己应为“差生”负多少责任,不去反思自己在“差生”身上究竟付出过多少爱。"兴致勃勃"地伤害一个又一个后进生。
有的学校领导拿段考成绩大做文章,“伤” 老师。老师们本来就很在意自己的“三率”。可是还要被领导拿到全体教师会上分析分析,想借着这样的分析强化一下质量意识,简化下一步的管理。企图让老师怕自己,给自己增加威严。殊不知,成绩不如别人的老师受到领导“刺激”以后,就会“自觉”的去“刺激”学生。结果是,“领导不让我舒服,我让学生不好过,领导惩罚我,我惩罚学生。”转嫁痛苦和矛盾,弄得“环环相报”何时了。其实学校应该帮老师查一查原因,学校要帮老师差客观原因,不要帮老师查主观原因,越是怪老师主观原因,老师越产生逆反心理而不承认主观因素,很不利于一线老师日后工作。领导只有替老师开拓,老师才更尊重领导,才会自觉 查摆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鼓励是阳光,信心是影子,没有阳光哪有影子,没有鼓励哪来信心。
有的家长以成绩差为由打孩子,重重的拳头挥向孩子。这样的家长不注重过程育儿,只知道平时给孩子钱 ,考试时问孩子要分 。还有的家长一气之下给孩子“断奶”,(不再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不给孩子买玩具,不领孩子玩等)对孩子进行“制裁”。 把孩子推开,把孩子变得更差,甚至学坏。
博友们, 进行中段考试分析时:一定要把成绩找出来,一定要把亮点找出来,一定要把进步找出来,一定要把劲头找出来,一定要把鼓励送出去,一定要把中段考试当成加油站,一定不要再让中段考试“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