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朦胧”清晰起来
放了麦假,爱学习的孩子依然学习。这不,吃饭时,一个娟孩子来问我:“娘,‘朦胧’这个词我咋就弄不懂呢?”原来,他没事在家读书时,读到了鲁迅的《社戏》中的“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地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这句话时,再也理解不了“朦胧”的意思了。
字典中,“朦胧”有两种解释:月光不明;模糊,不清楚。这两种意思哪个放在句中也不清楚呀。
这个“朦胧”,确实让很多人理解起来不清楚。幸好明几天有个学生刚问我,我查资料、翻字典才更深地了解了“朦胧”,我赶紧依照原方法给娟作了讲解。
朦胧是古代汉语中遗留下来的双声叠韵词,在现代汉语中可解释为月光不明或模糊、看不清楚。给你举几个例子:
1、在这朦胧的月光中,小明走到了林子里。
朦胧:月光不明。
2、我在朦胧中,眼前展现一片碧绿的沙地,上面深蓝和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朦胧:似睡非睡,神志不清
3、这朦胧的桔红色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
朦胧:模糊
这是现代文中“朦胧”的常用义,像刚才那个“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了”中的“朦胧”应该理解成“融合”的意思。你仔细再念念句子,意会一下,比别人讲得深得多。
接着,我又给她补充了另外两个meng long:
:日光不明。两个字都是日字旁,说明了日有关。只适用于日光这块儿。
:也写作蒙,意思是刚睡醒或快睡着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哦”,听我说到这里,娟才恍然大悟似地说,“原来是这样,一分类就清楚多了。”
真的,“朦胧”这个词没少难住同学们,只要这样逐一地归一下类,再多兴个例子,相信,在头脑中还是能让这个词清晰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