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春芝
儿子正处于熟睡中,看,那红扑扑的脸蛋,显得格外香甜。我看在眼里,美在心里,一年四个月,四百多个日日夜夜,我就是这样陪着你----我的儿子,一路走来……
(一)半岁之前溺爱你----一切皆缘于:宝贝,我爱你
有了一个女儿后的我,在养育孩子方面,自我感觉还是有一些经验的。对于出生后一直到半岁前的儿子你,我更是“溺爱”有加。你的奶奶总是在一旁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谁家的孩子不哭几声,谁家的孩子不是在尿窝里长大……我总是在心里接上一句:我家的孩子就是不让多哭几声,我家的孩子就不许在尿窝里长大……于是乎,正是因为如此,我更是付出了艰辛的代价。
儿子,不知道你是不是和妈妈一样,还记得那月子里的事情。自你出院第四天开始,你这个不安分的小家伙,便开始了这样的一种生活习惯----白天呼呼大睡,晚安十一点开始清醒,自个自地玩到凌晨两点。看着你那招人怜爱的小脸,我禁不住陪着你,一直到你渐渐熟睡。别人都劝我说,孩子自己会玩,你睡你的觉就行了。可是倔强的妈妈,总是认为,你是有心灵感应的孩子,有妈妈在,你会玩的更加开心,也会玩得更加的放心。于是,妈妈依旧我行我素。是的,时间久了,妈妈看到了你的笑脸,那时的你才十几天。儿子,你知道妈妈,是多么的欣慰吗,因为据儿科专家说,早笑的孩子聪明。妈妈的付出,有了收获,你怎能不让我兴奋呢?
儿子,不知道你是不是和妈妈一样,还记得那自出生一直到现在最喜欢睡觉的一个姿势----把头部放在妈妈的臂弯里。每天早晨起床后,妈妈的胳膊被你的头部压得转不过半圈。我知道,这样做,可能对你的休息有影响,也曾试图把你挪一挪,可是你总是在我臂弯里睡得很沉,很香甜,每每放在床上,你就一直不睡。无论别人怎么劝说,也不管妈妈怎么辛苦,可妈妈总是相信,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生活习惯,也许,我的宝宝,就是这样,他喜欢时时感受妈妈的气息,时时感受被关爱的愉悦。
儿子,不知道你是不是和妈妈一样,还记得自你满月后,妈妈上班后还要照顾你的那些日子。妈妈上班后,接手的依然是五年级的语文课。要知道,妈妈要教的有七十多个孩子,这些孩子要通过妈妈对他们知识的传输和做人的教育而完成自己小学阶段的使命。所以,妈妈这时不能把全部的心思放在你的身上。可是妈妈一直还是宠着你。每天,我早早上班,早早回来,利用学校给予的一小时回家喂奶时间,照顾你,看着你。在我的同事,你那帮阿姨们的眼里,我就是一个重男轻女,溺爱你的典型分子。可是妈妈只是一笑,因为只有妈妈心里最清楚,只有妈妈才会全身心地照顾你。
儿子,半岁前的你,还不能完全用自己的行为表达自己的需求,你仅有的武器,那就是哭声。所以,妈妈不想让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小幼儿受到一丁点儿的委屈。
半岁之前溺爱你----一切皆缘于:宝贝,我爱你!
(二)一岁之前引导你----一切皆缘于:宝贝,你爱你
半岁以后一岁之前的这段时光,儿子你已经有了主观的意识,能表示一些简单的需求,不仅能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同时还能用一些动作来加以指挥,还好,你这个小家伙自出生都是一个招人爱的可爱虫,所以你也时时处处受到关爱。只是此时妈妈陪伴你的方式有些改变而已。
儿子,不知道你是不是和妈妈一样,还记得自出生后一直到现在,你一直喜欢的一项游戏----做被动操。记得那时你还在月子里,妈妈时常拉拉你的小手,拽拽你的小腿,有时还会喊着“一二三,长长长”号子做这些动作,慢慢地,只要妈妈一喊号子,你就会情不自禁地伸伸胳膊,伸伸腿,别提有多开心了!随着你年龄的增长,天气的变热,你可以有更多的活动空间。这时,你已经不在局限于做伸胳膊伸腿的运动了,而是喜欢天天让妈妈喊着“一二三四,二二三四”的口令做被动操了。这时的你,像一个快乐的运动健将,在妈妈的口令下,做着各种扩胸运动,做着四肢运动,还做着那妈妈自编的运动。以至于你似乎比别的孩子更喜欢玩更会玩一些,这让妈妈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儿子,不知道你是不是和妈妈一样,还记得自你未出生一直到现在,我们都喜欢一项生活娱乐活动----听音乐。记得宝贝,那时你有四个多月的时候,一次妈妈实在不想搂着你睡午觉,便想出了一个绝招:让妈妈上课用的扩音器变成了播放器,胎儿时的音乐再次轻轻地飘进你的耳朵,流进你的脑海,你竟然独自一人熟睡了三个多小时。这时妈妈始料不及的。妈妈好欣慰,是啊,这就是力量,一种母子心灵相通的力量。于是,每当你烦燥不安时,每当你痛哭不止时,每天你欲望达不到时,我总会拿出这一武器,轻轻打开,让你最熟悉不过的音乐淌入你的心田,让你找回平静的自己。
儿子,不知道你是不是和妈妈一样,还记得放暑假的那段日子。可以说,那是你过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也是第一个暑假。这个暑假,是我们母子最快乐的时刻。每天妈妈抱着你出门,到商店、到田野、到公园、到邻居的家里……每到一处,我们都会咿咿呀呀地认识一些朋友,一些事物,一些声音,一些味道……这段时间里,你的记忆力猛增,你的表达能力大长,你的表现欲也愈来愈强。那天晚上,我们正在超市里玩,阿姨一直叫你名字,特别是你到现在还一直认为的“死党”姐姐刘欣欣,她也一直喊你的小绰号“郭郭,郭郭……”这时的你竟然给她们一个意外的惊喜“哎~~~”这拉着长秧还会拐弯的回答,着实让在场的所有人欢呼雀跃。是啊,那时的你才有九个月大。妈妈知道,这是你长大的结果,妈妈为你高兴,为你鼓掌。
儿子,半岁以后一岁以前的你,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你会模仿,你会表达,你会自得其乐,妈妈知道,这时的你,只要大人善于引导,亲爱的宝贝就一定会让自己更上一层楼。
一岁之前引导你----一切皆缘于:宝贝,我爱你!
(三)一岁以后不惯你----一切皆缘于:宝贝,我爱你
儿子,不知不觉,你已经在年关时间,学会了走路。虽然说你还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你的需求,但毕竟你又向人生漫长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这一步,代表着你已经能够慢慢独立了。也因此,妈妈由原来的豆腐心逐渐变成了一副石头心肠。引导原则的改变并不影响妈妈对的爱。
儿子,不知道你是不是和妈妈一样,还记得那天,你和大你三个半小时的姨兄又发生了争执。这时的你似乎总是比哥哥提前有一些该有的表现。你的手狂了。当妈妈用一辆车推着你们两个人出门的时候,你总是喜欢把自己的小手放在哥哥的脸上打一下,有时甚至打两三下。虽然你三姨总是说没事,小孩子知道啥。可妈妈总是不这样认为,虽然你不会表达,但是在别人没有招惹你的情况下,你动手打人,那是很不应该的事情。于是妈妈对你进行教导,进行恐吓,进行教训。在妈妈教育三次依然还动手打哥哥的时候,你的小手同样受到了妈妈的惩罚。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完全理解妈妈对你的教育,但是我知道,这能让你在你最初的记忆中形成一种印象:不该做的事情如果做了,就要受到惩罚。慢慢地,你不动手打人了。学会谦让着哥哥。有时候,你也学着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哥哥玩,分给哥哥吃。也许这种事情妈妈做得太早了,以至于现在你做事让大人感觉总是有些小胆。张航哥哥爱动手打你的头,你见他有这样的动作就捂住头,即使他不动手打你,你也会有这种类似的举动,妈妈看在心里,疼在心里。因为妈妈正在寻找一种更适合教育你的方法,让我的宝贝既不受人欺负,也不要欺负别人。儿子,原谅妈妈,不肯惯着你。
儿子,不知道你是不是和妈妈一样,还记得那天,妈妈做了你爱吃的面条,可是你竟然连一口也没有吃下去。看着地上的面条,我的怒气不打一处来,可我还是强忍着,不训你,不打你,可我要饿你。这一天中剩下的所有时间里,我不给你吃母乳,也不给你吃饭。还好,你看见姥姥手里拿着的馒头,伸手就要,夺过来就吃。于是妈妈总结出经验,在你最饿的时候,你也是一样“饥不择食。”通过一个多月的有意训练,宝贝,在吃饭这方面,你现在已经养成了一定习惯。虽然说还不能和大人完全一致,但是至少你已经能够明白饿的时候好好吃饭。每当看着你中午能吃一碗面条的情景,妈妈又为何要担心你的营养,你的健康呢?
儿子,不知道你是不是和妈妈一样,还记得前些日子,你和妈妈一起出游的日子。虽然你才一岁四个月,虽然只有妈妈一个人带你出门旅游,虽然这期间的路程很长,但妈妈依然相信,只要你见得多,就会有长进,就会刺激你的大脑发育。那天,我们早早起床,天很黑,晨风也有些冷意,但是我们两个人走在无人的街上,依然很是兴奋。一路小跑,我们来到上车地点。之后五个小时的车程,让我们深感游玩的疲惫。可是当我们来到目的地----八里沟时,你那闪闪发光、水汪汪的眼睛里满是新奇,满是探索。一路起来,我们看见山,你学着大人的样子,登山,踩着一阶阶石梯,沿水而上;我们看见绿树,你学着大人的样子,停留树下,摘片树叶,放在鼻尖,闻了又闻,一会又兴奋地戴在头上,跑向远处……我们看见溪水,你学着大人的样子,蹲在水边,用手去轻轻抚触溪流,继而又拂在脸上……瞧你那高兴的样子,俨然一个小大人形象!一路上,你没有耍一下你的小性子;一路上,你笑声随着风声、水声飘荡在林子上空……儿子,你行为的独立,你对大自然的爱恋,得到了游人的赞许,得到了妈妈的夸赞。
儿子,一岁以后,你有了比较成熟的认知和表达能力,你已经不再是一个被动的使者,而一个富有生气活力的儿童,妈妈不肯惯着你,这样长大的你才不会在困难面前倒下,才不会遇到挫折低头。
一岁以后不惯你----一切皆缘于:宝贝,我爱你!
儿子,亲爱的宝贝,现在的你依然沉睡,也许是因为白天玩得太累了,也许是因为晚上玩得过于兴奋,也许是因为你生来就懂得这个时间是长身体的好时间,所以你一直面带微笑酣睡着。看着你的脸,想着你的甜,妈妈回忆这段岁月,感慨万千,正如老舍在《养花》一文中所说的那样: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千言万语,化作一句:一切皆缘于----宝贝,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