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与书为伴心有所依作文

发布时间: 2017-09-24 10:43:24 作者: rapoo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阅读会让人知道世界上有行行色色的人,有稀奇古怪的事儿。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阅读是世界上最低门槛的高贵行为!但我们翻遍世界上所有的书也没有找到1K黄金,长成“凤姐”那样的人,读了好多书后也没有变得像范冰冰那样漂亮。

“如果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没有信心,那么群众也没有信心。如果一个企业领导者没有信心,那么职工也没有信心。我们现在需要的就是信心。信心比货币和黄金还贵重,值得恐惧的是恐惧本身。”
温家宝总理在面对世界经济危机的时候如是说!我们阅读,天长日久就能悦己,就能让自己信心百倍。

书中真的也不会有颜如玉,但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气质,会让那些外表毫无魅力可言甚至是不完美的人,能够平易近人地叙事、论理,能够站在讲台上娓娓道来,讲述他们的发现,能够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一下,就会让你领略到“书卷气”的迷人之处。“腹有诗书气自华”,书中没有颜如玉,读书能让你变成颜如玉(通俗一点讲,人长得丑就得多读书)!

人生短暂,交友慎重,一定要分清楚“朋友”和“朋友”,好人不一定适合和你,一辈子“碰”一次足矣,只有适合你的才能真正成为朋友甚至挚友。我们读书是为了更好的寻找自己的乐趣,就相找朋友那样,好书不一定适合自己,适合自己的才是好书:当心仪已久的书呈现在眼前,深吸一口气,静静地品味,淡淡幸福就会一直在身边萦绕!
蚂蚁收集食物的堆在一起的,毫无章法可言,遇到阴天下雨就会由一斤变成一斤半(长了半斤毛),而蜜蜂采集了花粉酿成蜂蜜,味道好,保质期长。“博览群书”是一种气魄,书多人贤,书读得越多,素质越好。更为重要的是要去分析感悟书中的道理,练就自己的休养,真正懂得生活。当然了,每一本书的思想我们都要选择性接受,因为一旦全盘接受,就会成为“书呆子”。

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从小读的都是“好”书(名著经典之类),期望让他们变得高雅起来,他们觉得漫画之类的书毫无用途,甚至视为洪水猛兽,杜绝孩子购买翻看。他们真的是忽视了孩子成长的规律:孩子什么时候会说什么话需要做什么事儿!

幼儿时期给孩子看的一定是看图识字,靠着那一张张精美的日常用品的图画吸引着小孩子的注意力,咿咿呀呀的“读书声”犹如天籁,沁人心脾,让年轻的爸爸妈妈喜笑颜开;
童年期的书貌似上了台阶,把一些有哲理的故事蕴涵在文字和简单的图画中,引导孩子们思考。

少年期的阅读范围就很难界定了,他们喜欢的书从漫画发展到《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再到后来的大部头中外名著,他们的思想发展让爸爸妈妈跌跌撞撞跟不上趟儿,他们涉猎范围的急速扩大也大大超出爸爸妈妈所能控制的范围。

怎么办?需要管吗?

存在即合理!

“书香”也不是真的就有香的味道,但读好书的人一定会具备吸引力,“铜臭”也不是真的就是臭不可闻,但金钱至上的人一定让人厌恶。既然国家公开出版了这些书籍,就不是非法刊物,阅读后都会对孩子产生有一定的影响。那些靠自己的想象限制孩子的阅读家长真的是多虑了!

女儿的阅读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家里存放着几百本漫画,也有《春天最初是闻到的》《红与黑》《古文观止》,每每看到她聚精会神地阅读,聆听窗外淅淅沥沥的风雨声,都是最让我享受的时刻!

这几天报志愿,女儿挑选的是建筑、工科、物理之类的,意欲保护古建筑或参与高科技研究,还自嘲说:爸爸,我想搞的要么是几千年以前的,要么是今后很远的专业,我不想挣多少钱,没什么意义,我想让自己为国家做出贡献!

女儿这种“不合时宜”的理想什么时候形成的,我一点也不知道,但我真的为她感到欣慰。

我们兄妹五个实现了父母“五子登科”的愿望,很多人去家里“取经”,爸爸妈妈认认真真说了半天,他们撂下一句“你说的我们做不来,关键是你的孩子都听话”就走了。我在对女儿的教育过程中总结了爸爸妈妈的教育方法,也做了很多新的尝试,很多人不怎么理解,但随着女儿高考成绩的公布,很多人也会找我“取经”,但我现在最不愿意听他们问我的话就是“你做这个有什么用?”就连我第一次买两束花去接高考结束的女儿(一束给她妈妈,一束给女儿),也有人问我:你送花有什么用?

读书于父亲是一种习惯,古稀之年仍然每天阅读《本草纲目》《黄帝内经》;

读书于我也是一种习惯,不下棋、不打牌、不抽烟,工作之余阅读、写作、讲座;

读书于女儿更是一种习惯,高考结束了,还时不时拿起书本读英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品读字里行所带来的心灵的共振,在不远的未来遇到一个知书达理的自己,何必非要为读书冠一个堂皇的理由或者目的?

读书人网 >中考话题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