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家有初中生(8)青春期碰撞更年期

发布时间: 2017-09-25 11:20:26 作者: rapoo

青春期碰撞更年期

30岁生子的我在儿子刚刚进入青春期时就迎来了很无奈的更年期,虽说儿子懂事、稳重,可总绕不过我这个大嗓门、暴脾气,我们娘俩经常是锅铲碰锅沿——叮叮当当。

升入初二后的儿子性格渐渐成熟,随着身体长高、第二性征出现,那个整天黏在父母身后的小屁孩转眼间长成了一个大小伙,有了主见、有了自尊、有了喜悦、有了苦恼……最为“恼人”的变化就是“自我意识”的逐渐清晰。“十一”长假,我建议儿子理发,话刚一出口,就迎来儿子极大的不满“理发,理发,你就知道催我理发,我这头发还算长呀?我们班男生比我头发长的多了去了”。本来好心好意地一次提醒换来了儿子当头一棒,我一时云里雾里转不过弯,母子俩少不了一顿争吵,气得我跑到单位呆了一整天。下午回来,我的小冤家早已没事人似的,晃着“板寸”问我帅不帅。晚上,老公先是批评了儿子态度生硬,对我有失尊重;又转身批评我对孩子管头管脚,使其“自我意识”得不到充分体现,造成了“管束与抗争”的矛盾——愈“管”愈“争”,愈“争”愈“管”,说我是自讨苦吃。

最近看连续剧《人到四十》,剧中青春期遭遇更年期的剧情也常常引来我们母子的争论。“妈妈,我就感觉郑洁对梁思宇管的太宽、太严,‘偷听儿子的电话’、‘私自找到学校要求张小雨调换班级’、‘当众羞辱张小雨’、‘制止儿子上网’、‘强迫儿子考重点高中、读本科’……她根本就没有尊重自己的儿子。”虽然也感到郑洁的一些言语举动不符合现代家庭教育的做法,可仍为她辩解“郑洁她制止梁思宇上网是因为梁思宇不正确利用网络,如果你只把网络当成一种娱乐的工具,我也会限制你的上网时间,甚至没收你上网的权利。”

随着晚婚晚育计生国策的推行,越来越多的家庭会出现青春期碰撞更年期的情景,俗话说的“仇亲期”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的必经之路,如何让孩子平稳穿越青春的峡谷,让更年期的母亲不再尴尬呢?

家长要学会尊重。“不要以为孩子小,要像尊重成人一样尊重他;不要以为孩子大,要像保护婴儿一样保护他。”对青春期的孩子要学会放手,包容孩子偶尔的逆反,平静对待孩子的对抗行为,别把他当成故意而为之,权当是他要体现那不成熟的“自我意识”。这个阶段的孩子渴望自立,家长要主动给孩子创造体现“自我意识”的机会,包括尊重孩子交友的权利。时值元旦,儿子与班里几个要好的同学自发组织元旦晚会,又是策划、又是排练,据说儿子还参与了乐器排练和健身操,我心里也担心儿子整天忙碌这些而影响复习,可我知道强行制止只会适得其反,每当儿子排练回来,我都接过儿子的书包,递上一杯水,不失时机地提醒一句“你们可要抓紧排练呀,不然影响了复习,同学会遭家长的埋怨的”,儿子自然明白我话中的意思,每晚的复习也更加努力了。遇到事情先征求孩子的意见,多倾听、少唠叨,多做“顾问”,少作“指导员”,在增加亲子心理相容的基础上,在引导一些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知识,辅以品格塑造的教育就可以了。

孩子要学会理解和换位思考。刚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拄着七彩变幻的魔杖,迈着自信又蹒跚的脚步,难免有跌倒的时候,家长粗暴地指责和管家也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家长的管是出于对你的爱,他们总认为你还没长大,总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吃亏。聪明的孩子会理智地分析问题,冷静地对待父母的管教,学会与父母进行平等的对话,找准时机向父母诉说自己的心声,请求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成人只不过是放大的孩子,孩子只不过是缩小一点的大人。我们一旦把自己太当大人,把孩子太当孩子,和孩子就不够朋友了。既不要孩子仰视大人,父母也不要俯视孩子,家长和孩子之间要平视。生命之间能沟通了,教育就活了。”家长与孩子之间只有架起心灵的桥梁,才能彼此理解、情感交融,才能走出迷茫,进入青春的欢乐谷,唱响青春期VS更年期的和谐音符。

人人都说孩子小,

其实人小心不小。

你若小看小孩子,

你比孩子还要小。

读书人网 >中考话题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