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笔下稚嫩质朴的故乡情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浓浓得乡情是任何人也割舍不断的!不断年长还年幼,不管离开还是朝夕相处,故乡的景致永远是美的,故乡的小吃永远是诱人的!同学们用自己的笔,书写着对故乡的爱,描述着对故乡特色小吃的爱。字里行间能品味出那份虽稚嫩却质朴的乡情!
我爱家乡的烩面(贾如)
我的家乡——濮阳,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是龙的故乡。濮阳还是个富饶的地方,有香酥可口的老城壮馍;有凉爽可口的凉皮;也有我的最爱——烩面。
每当夜幕降临,只要你走进任何一条小吃街,映入眼帘的,是那一盏盏璀璨耀眼的霓虹灯:“胖民烩面”、“大碗烩面”......每一家都是灯火通明、宾客满座。烩面的做法也十分简单,切好的面坯一拉就成了筋道的面条,菜一浇,汤一洒,一碗烩面就做成了,那一碗碗红绿相间的烩面,令人胃口大开。
烩面不论春夏秋冬,都被人们所喜爱。 三伏天里,一碗热气腾腾的烩面端上来,那白色的是爽滑筋道的面条;那红色的,是切得细细的肉丝;那绿色的,是一片片香菜叶。白、红、绿相间,再加上火红的辣椒,令人胃口大开。吃得热了?没关系,脱掉外衣接着吃。不一会,暑气就随着热气蒸发光了。在夏天里,吃烩面是最好的选择。
三九天里,把一碗香气逼人的烩面捧在手里吃掉,既暖手又暖胃。吃完面,再把浓郁诱人的汤喝掉,身子还愁不暖和?只见在冬天的烩面馆里,到处都是人。大厅、雅间都坐得满满的。有两人一桌的小情侣;有幸福的三口之家;还有拖家带口来的大家庭。不管怎样,在这样温暖的氛围里,每个人都洋溢着幸福、美满、快乐的笑容。
瞧,那个小姑娘,扎个羊角辫儿,穿个花棉袄,一脸的童真。只见她拿着筷子,对一大碗烩面发起了“进攻”,不一会儿,一碗烩面就下了肚,她竟然还不够,哭闹着又吃了一大碗,直到肚皮撑的像面大鼓才肯罢休。
我也是烩面的“忠实粉丝”,经常闹着让妈妈给我做烩面。 一碗烩面做好了,各种材料拌在一起,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给原来音调的餐桌增添了几分色彩。我趴上去一闻,那浓浓的面香中混杂着肉香,而在肉香中,又有着酸辣的味道。欣赏够了,我大吃起来,那味道真是妙不可言。
我爱我的家乡濮阳,更爱那色、香、味俱全的美味烩面。
我爱渠村的鱼汤(张震)
我吃过人见人爱的过桥米线,也吃过香辣浓郁的重庆火锅,还吃过驰名中外的北京烤鸭……但我觉得这些都比不过我老家渠村的鱼汤。
渠村鱼汤在濮阳也是颇负盛名,虽说是我老家的特产名吃,可从小到大,我尝到的机会并不多,每年回老家过年时,我才有机会细细品尝一回。
走进店里,迎面扑来了一股令人垂涎三尺的香气。我迫不及待地点了一碗鱼汤,又迫不及待地坐在座位上。等待时,我看见接二连三的顾客走进店里,点的都是鱼汤,我不禁叹道:“原来鱼汤这么受欢迎啊!”不一会儿,鱼汤就做好了,端上来了,我放了点儿香菜叶,到了点儿醋,尝了一口,不仅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汤味里弥漫着鱼肉的香味,汤味极鲜。我又吃了一口鱼肉,鱼肉竟没有一点儿腥味儿。香而不腥,这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的。我就想,这么鲜美的汤,这么好吃的鱼肉,是怎么做出来的呢?经过我的苦苦相求,老板终于同意了,让我到后厨看看鱼汤制作的全过程:葱、姜、蒜爆香,大料、辣椒少许,加水煮开,放腌制好的鱼肉,旺火煮沸腾三分钟。三分钟后,这时候,鱼汤成了乳白色。出锅时,还要放他们自己酿的醋和自己种的香菜,再加鸡精、味精、香油,这样,一份热气腾腾、色味双美的鱼汤就大功告成了,保你看了就食欲大开。
因为渠村人十分热情,总是把最好的印象留给客人,鱼汤物美价廉,绝对是真材实料。鱼汤虽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比起味道,渠村鱼绝不比山珍海味逊色。
我爱我的老家渠村,更爱老家渠村的鱼汤。
我爱家乡濮阳的美味——凉皮(赵植盛)
我吃过闻着臭、吃着香的臭干子,也吃过香味浓浓的牛肉好辣椒,还吃过肉嫩味美的绿肉火烧……但我情有独钟的还是故乡的美味小吃——凉皮。
走在濮阳的大街小巷,左看右瞧,肯定能看到一两家凉皮店。我们开着车,要去一家偏僻的凉皮店。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虽然偏僻,凉皮店门前早已车水马龙,连一个停车位都难找。经过几次周折,终于把车安顿好。爸爸兴奋地说:“到了,快下车吧!”我三步并作两步走进店里,在店内观察了一下。这个店里的顾客早已排成了长龙,连一分钟做好一份的凉皮,吃它还早着呢!制作过程能够轻松地看到:只见厨师从一个箩筐里拿出一张薄而透明的凉皮,把凉皮“啪啪啪”切成了许多细条条,平平整整地放在碗里。放好后,浇上蒜泥,灌入香油,夹放些香菜叶,倒入香醋。黄灿灿的香油,白花花的蒜泥,绿油油的香菜叶,令人赏心悦目,食欲大增,真可谓色味双美。
过了一会儿,一碗凉皮终于端到了我的面前。我左嗅嗅右闻闻,味道酸中带香。我细细欣赏,漂亮中的漂亮。我叫上了一烧辣椒,搅拌了一下,慢慢地品味起来,真是太好吃了。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一碗凉皮吃了个精光。我本想再要一碗,可是肚子提出了抗议,只好眼馋肚子饱,一步三回头的离开。
故乡的凉皮真是美味,让我回味无穷的美味。
我爱故乡的牛肉耗辣椒(邵博文)
我吃过北京最有名的烤鸭,也吃过家喻户晓的内蒙古手抓羊肉,但最让我念念不忘的,还是我们濮阳的牛肉耗辣椒。
牛肉耗辣椒其特点是:味道浓香,口感脆而微辣,尤其是牛肉耗辣椒久食不上火。其材料有盐、牛肉、姜粉、葱、芝麻、味精、花生、辣椒、色拉油。其做法是,用腌制好的辣椒用色拉油耗成吐油,再将炸好的花生、牛肉、芝麻、葱花放在一起,用文火耗成。再加入姜粉、味精、盐等。
我对牛肉耗辣椒看成是铁杆粉丝。每次到吃饭时,只要餐桌上有牛肉耗辣椒,我就食欲大增。那牛肉耗辣椒蘸着馍,是我吃完一个又想吃一个,一直到胃里发出抗议,不让再往下装以后,这才恋恋不舍地离开饭桌。可我还一步三回头地看着牛肉耗辣椒,可算得上是眼馋肚子饱了。
我家楼下有个卖牛肉耗辣椒的小商店,我是那里的常客。所以每次来,老板都热情地对我说:“又来买牛肉耗辣椒了。”然后转身回屋,拿出一瓶牛肉耗辣椒对我说:“这几天卖的特别快,知道你爱吃,给你留了唯一的一瓶。”
每当进入三伏天,天气太热,全家都没有了食欲,而看见那色香味俱全的牛肉耗辣椒时就食欲大增。而当三九天寒风呼啸时,吃点牛肉耗辣椒,浑身觉得热呼呼的,舒服极了。
有一次,我回到东北老家。看见爷爷奶奶给我们做了一桌丰盛的菜,我非常高兴,但当我没有看到牛肉耗辣椒时,我的热情从十分见到了七分。饭后,爷爷问我吃饱了没有,怎么吃得那么少。在一旁的妈妈抢着说:“他是没见到牛肉耗辣椒。”爷爷听了笑着说:“你怎么不早说,咱们村子里早就有卖的了。”
今天晚上,我吃完晚饭后躺在床上,一细算才发现,牛肉耗辣椒已经陪伴我走过了五个春秋了。我爱濮阳,更爱濮阳的牛肉耗辣椒。
我爱故乡色味俱全的豆花(熊宇豪)
我的老家重庆,可是有着“美食之城”美誉的城市,里面的特色美食数不胜数,但其中最受欢迎的,也是最常见的要属豆花。如果用“三步一摊,五步一铺”形容,一点儿也不夸张。
就在我第一次回老家的时候,第一个吃到的就是小摊上的豆花。小铺生意兴隆,队伍排的好似长龙。我和爸爸排了队,大约十分钟后才挨到我们,但爸爸却喜上眉梢,说:“才十分钟就能吃上,真是值啊!”听了爸爸的话,我翻阅了脑海里的百科全书,但也找不到什么合适的词可以把“我对爸爸这句话的不理解”解释清楚,心里一直抱怨爸爸:“占了十分钟就为了等一碗破豆花,这也叫值?”但当我迟到豆花的时候,我被它的香气所折服。我不由自主的夹起了一小块,蘸了蘸我自己调制的配料,我又一次被豆花折服,但这一次是被它的柔滑。我又一次翻阅了脑海里的大百科全书,但依然没有找到能形容豆花美味词语。我稀里糊涂地尝了一次甜头,又想吃第二口。可是,我怎么夹也夹不起来,我发疯似的这夹一下那夹一下,而豆花就是不肯到我的嘴里。我瘫坐在椅子上一声不吭地看着别人一口一口地吃下,眼巴巴地看着爸爸,我心里升起一股无名火,质问爸爸:“凭什么你们吃的着,我就吃不到嘴里?”爸爸哈哈大笑:“你看我怎么吃得。”话音未落,只见爸爸把筷子查到了豆花里一挑一托,一块小巧玲珑、冰清玉洁的豆花平稳地在爸爸的筷子上,爸爸把豆花放在特制的辣椒里蘸了蘸,然后放到了嘴里。我照猫画虎地尝试了几下。“成功了!”我欣喜地让爸爸看我的成果,爸爸欣然一笑:“别太使劲,要不然又碎了。我吃了一碗又一碗,我吃的肚子里绝对塞不下了,还勉强撑着,直到实在吃不下去了,才依依不舍地和爸爸离开小摊。
在路上我自言自语: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啊,独自,我平时拿好东西喂你,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今天我可以大饱口福的时候,你怎么不配合?爸爸听我这么说,笑着说:“不要再埋怨肚子了,它已经尽力了。看它现在都鼓成什么样子了?” 一路的说说笑笑中,不知不觉又谈到了豆花的制作上,爸爸说:“豆花制作须先将黄豆浸泡,依品种和个人爱好不同,约4至8小时不等。等黄豆吸饱了水份,再加上打浆、滤渣、煮滚,复降至90度,最后步骤为“冲豆花” ,即冲入凝固剂,凝固成豆浆后再静五至十五分钟才能完成。
啊,豆花,你外表纯洁无瑕,美味可口,可配料加起来真是天衣无缝的美食。我不会忘记你给我的快乐,如果有机会回老家,我一定第一个去品尝你!
故乡壮馍赞(王仟伊)
我吃过可口的凉皮,尝过美味的烩面,品过香甜的天津大麻花。可我只对外焦里嫩、皮酥馅香的濮阳老城壮馍情有独钟。
在濮阳的大街小巷,不太显眼的地方,时不时会看到一两家大大小小的壮馍店。老板与老板娘一起出店吆喝:“壮馍,好吃的壮馍!”其实,他们也不用喊,只要早上一开门,立刻爆店,老板直叫要扩建。
你要知道,我可是壮馍的超级粉丝。可尽管这样,我要想吃壮馍也不是一件易事,因为我家里壮馍店有十万八千里。害的我肚子的馋虫直叫唤。
有一天,妈妈终于答应带我去吃壮馍了。我小小的心里充满了期待。快到壮馍店了,还没拐弯我就闻到了壮馍的香味,我不由得又在脑海里回想壮馍那诱人的样子:一块大大的圆饼,被煎烤得又香又脆,中间裹着又香又嫩又软的肉馅,吃时再与蒜相伴,那叫一个美!妈妈把我从美好的想象中推醒,我看到壮馍店已经在眼前了,高兴得忘乎所以,什么也不顾冲进店中。
我和妈妈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座位,订了一大份壮馍,服务员才走两分钟,我就坐不住了。妈妈让我耐心等。又过了一会儿,壮馍上来了!我一看到我的老朋友,激动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我哪里还顾得上什么淑女形象,用手抓,用嘴咬,三下五除二,一大份壮馍被我吃成了一小块,我心疼死了,决定细细品尝。壮馍皮儿脆脆的,咬上去“嚓嚓”响,把皮儿去掉,那一小堆儿肉馅在你手上,怎忍心去吃?肉馅很嫩,很香,葱花切得细细的,肉全是金黄色的,很漂亮。
等我将十个指头上的油都舔净了,才一步三回头地离开壮馍店。
故乡濮阳的壮馍,你不可不尝,一尝保你会爱上!